摘要: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藥品,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息息相關的,是人民群眾生命和健康的保障。然而,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國藥品價格居高不下且不斷攀升,居民藥品開支急劇增長,國家財政負擔加重,藥價虛高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文章從藥品的生產、流通和管理幾個方面尋求藥價虛高的原因,指出藥企數量多,規模小,低水平重復建設現象嚴重,流通環節費用過高、流通層次過多,流通秩序混亂,價格管理缺陷等構成了影響藥品價格不良費用增長的主要因素。同時針對這些問題為管理部門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藥價虛高 藥品流通 藥品定價
中圖分類號:E27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06—036—02
引言
藥品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價格高低關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是人民群眾生命和健康的保障。因此,藥品價格的高低是人們普遍關注的的話題。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國藥品價格居高不下且不斷攀升,居民藥品開支急劇增長,老百姓看病貴看病難,國家財政負擔加重,藥價虛高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不斷增長的藥品價格,給普通患者帶來了嚴重的經濟負擔,惡化了我國藥品可及性狀況。我國正在建立以社會醫療保險為主要形式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但到目前為止,覆蓋面仍然很窄,大多數人就醫吃藥所花的每一分錢都得自掏腰包,醫療負擔很重。
衛生部在2009年進行了第四次全國衛生醫療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城鄉居民應就診而未就診的比例由1993年的36.4%上升到48.9%:患者應住院而沒有住院的比例高達29.6%;在住院患者中,主動提出提前出院的比例為43.3%,其中六成以上是因為支付不起相關費用而提前出院的;農民應住院而沒有住院的比例更是從1998年的63.7%上升到75.4%;西部地區的農村,62%的患者因為經濟困難應治療而沒有治療,75%的患者還沒有治愈就要求提前出院。“藥價高,看不起病”已經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當前,我國正在大力建設和諧社會,藥品價格問題無疑是其中一個非常不和諧的因素,它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系到改革、發展和穩定的大局,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抑制藥價,控制藥品費用的不合理增長,已經成為我國衛生體制改革和社會醫療保障制度改革刻不容緩的任務。
一、我國藥價虛高的原因分析
1.藥品的需求彈性小。藥品作為一種特殊商品,需求彈性小,屬于缺乏彈性商品,因為藥品需求對價格變動的反應不大,其消費具有剛性。藥品消費不同于一般的商品,有其特殊性,對它的消費不是以病人的意志為轉移,患者對藥品的消費量沒有選擇,不受價格影響,無論價格高低都得使用固定數量的藥品達到治療目的,決不會因為價格高就少用或不用,價格低就多用。當某種藥品的市場占有率上升時,企業通常是不會降低價格的,因為決定需求量的并不完全是患者,而且患者也左右不了價格,消費者是被動消費。所以當市場需求量增加時,多數藥品生產企業反而會通過漲價來使藥品銷售中的各環節獲取更高的利潤,以期獲得更大的市場。
2.藥企數量多,規模小,低水平重復建設現象嚴重。我國藥品生產企業很多,據統計,全國共有藥品生產企業5000家,藥用輔料、中藥飲片、醫用氧等生產企業1960家。現有藥品生產企業結構雷同,低水平重復建設現象多。1998年以前幾乎每天都有1家企業誕生。一般普通藥品有好幾家乃至幾十家企業生產十分常見。低水平重復生產,限制了產品的創新和名牌的建設。國內藥企每年研發投入只占銷售收入的2%,國產西藥97.4%是仿制。藥企雖然很多,但大部分沒有高端產品,通常是在包裝、名稱、成分上做文章,而且要把這些所謂新藥研制開發的費用、設備更新費用、臨床驗證和廣告費用統統計算在內。最終由消費者來承擔所有的費用。
3.流通環節出現的問題,有調查認為:藥品生產的完全成本占其零售價的54%,我國藥品價格可以認為是適宜的,但流通環節占了太多利潤。藥品的流通原來是由國家醫藥公司統購統銷,改為企業自銷后,企業多數發給經銷人員推銷,經銷人員不擇手段以給回扣、傭金等方式來競爭,并愈演愈烈。據調查,一些新藥在醫院出售的價格中,藥品本身的成本只占40%左右,而另外的60%,主要用于推銷人員的費用、中間商利潤、醫院的合理利潤、醫生開處方的提成、投標費用、招標代理費用、各種環節的公關費用等。
4.政府價格管理的缺陷。制藥企業虛列成本的現象嚴重。為了盡可能多地獲得利潤,制藥企業在物價及衛生部門決定藥品出廠價格的過程中,利用藥品生產成本構成的模糊性瞞天過海,一方面無中生有地將各種費用攤入生產成本,比如,不構成生產成本的銷售費用和廣告費作;另一方面又費盡心思地提高已經存在的生產成本,比如提高比較昂貴的用料在藥劑構成中的比重。然后,在成本加成定價方式下,這些虛列的成本都成為藥品虛高定價的基礎。藥價管制部門要解決企業虛列成本問題具有相當的難度,因為與制藥企業相比,它們處于信息劣勢地位,且缺乏審查藥品成本的有效手段。制藥是一個原料成分構成復雜且技術性專業性較強的過程,其間所發生的真實成本只有制藥企業最為了解,相關部門難以確切掌握各類藥品的真實費用。
二、解決藥價虛高的途徑
1.提高藥品需求的彈性,降低藥品價格。首先,政府應加大財政投入,鼓勵企業生產廉價的療效相同可替代藥品,這樣消費者的選擇多了,藥品的彈性系數自然會下降。其次,要改變藥品的銷售渠道,即必須實行醫藥分離,消費者購買藥品的途徑應從醫院轉變成各大零售商,這樣一方面可以徹底解決醫院在醫藥市場上的完全壟斷地位,同時也可以解決消費者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對稱而導致的被迫接受高價藥品,藥品的需求彈性因此會相應地提高。最后,要鼓勵非專利藥的生產,發達國家對藥品生產的控制主要集中在新藥審批上,鼓勵和保護新藥的研發、鼓勵非專利藥的競爭,放松了對部分非專利藥品生產的限制,目的是為鼓勵用非專利藥代替部分專利藥從而使消費者能夠負擔。
2.有效管理藥品生產領域。整合藥品生產領域是要引導藥品流通企業向有序競爭方向發展。打擊違法行為,打破行業壟斷,對于不合格的藥品一律銷毀,不合格的企業一律關閉;促使重點藥品流通企業以資產、品牌為紐帶通過兼并、重組等形式,把有限的資源集中起來,實現強強聯合、強弱聯合;鼓勵創新,實行連鎖零售模式、物流配送模式等,不斷擴大規模,形成優勝劣汰的局面。
首先,關閉資質低的藥企,取締違法者,針對藥品生產企業存在“散、亂、小、多、差”等局面,必須關閉一些資質不夠的藥企,嚴厲打擊違法經營者。其次,應發展醫藥園區,促進集群化,建設發展生物醫藥園區。提供技術、信息服務、培訓服務、研究開發服務、融資擔保服務等,為藥品的創新創造良好的環境,也有利于上下游企業的關聯配套,降低成本。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醫藥園、西安生物技術園、浦東張江藥谷等都是集群化成功的例子。
3.強力整頓藥品流通領域。
(1)促進藥品流通的規模化和集團化經營。一般說來,產業經營的規模化和集團化是產業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的手段和標志。在藥品流通領域市場集中度比較高的國家,如美國、英國、日本和德國,一般都存在著一個或幾個規模非常大的從事藥品流通的企業集團。可通過制定一些優惠政策,鼓勵企業縱向合并和橫向聯合。運用收購、兼并、參股和控股等多種市場化手段實現強強聯合,逐步建立起具有較強市場控制力和輻射力的大企業集團甚至是龍頭企業,形成規模化經營優勢,實現藥品流通的規模經濟效益,擺脫小企業對市場的干擾,降低藥品的流通費用,促使藥價回落。從國外經驗來看,流通企業一般通過聯合重組來防止過度競爭,獲取規模經濟效益,壓低藥價。法國是一個例子。有資料顯示,二戰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法國藥價一直居高不下,而今,與一些藥價放開的發達國家如荷蘭、英國和德國相對比,法國藥價水平是偏低的,平均比德國和英國低15%。這得益于法國政府在“二戰”后大力提倡的醫藥產業聯合重組戰略。
(2)融入物流技術,減少中間層次,實現高效率。現代物流是對流通方式的一場革命,它作為一種先進的管理技術和組織方式,通過優化物流供應鏈管理、監督企業物流成本、提高綜合服務質量、從而增加企業競爭力。藥品流通實施第三方物流托管,即把藥品流通過程中的各項物流業務工作,全部委托給更專業的第三方物流企業代為管理。自己則可以集中精力做好市場營銷和管理工作,以達到節約時間、成本,加快物流和資金的運轉速度,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的目的。努力探索這一模式,這可能會給醫藥事業帶來一場前所未有的革命。
4.加強政府對藥品價格的管理和監督。
(1)加強藥品價格的監督和管理。第一,應在政府監管部門領導下,建立由企業代表、消費者代表、專業性消費者協會代表等共同參與的價格聽證制度,形成相互制衡的約束機制和信息溝通機制。第二,應發揮價格行業協會的作用,加強藥品價格行業自律,加大監督力度。監督機構應當把產、供、銷的所有環節都納入監督范圍,加強對藥品價格總水平的監督,并及時公布藥品市場價格變動情況。第三,制定嚴格的藥品廣告規則,防止虛假廣告誤導消費者。第四,應建立藥品定價審計制度,建立職能完備的藥品價格監督管理機構,實現與新藥審批部門的一體化管理,建議將藥品價格管理部門、質量成本監控部門與負責新藥審批、市場準入、運行規程制定的管理機構,聯合成立藥品定價的審計機構,對藥品進行審計,建立完善的藥品定價監督管理體制。
(2)改革藥品定價體制。改革藥品定價體制要改進政府定價方式,實行專家評審制度和地區協調制度,可以聘請與生產企業無利益關系的藥品方面的專業人士,輔助價格主管部門核實藥品的真實成本,同時借鑒國外經驗,建立有效的價格機制,使藥品價格隨著其技術的成熟完善進行不斷的調整。對于國家高度壟斷限制生產和流通的特殊藥品,必須參照國際慣例,實行嚴格控制;對于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沒有形成充分競爭,且市場需求量大的新藥特藥價格也應進行適當控制。要提高藥品政府定價的科學性、時效性和透明度,對于市場供過于求、競爭充分的普通藥品價格,原則上全部放開,實行市場定價;對于市場定價的藥品,價格主管部門也要對其進行監管,防止其隨意定價,造成藥品價格過快增長。物價管理部門應主要通過選擇和管好若干種代表品價格,來影響和調控整個醫保藥品價格走勢,做到抓住重點、放開一般、管少管精。對于藥價放開后出現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物價管理部門要進行監管和打擊。對于虛報成本、變相提價的藥品生產企業給予嚴厲的懲罰。
三、結論
藥品價格虛高受到人們廣泛的關注,原因是錯綜復雜的,本文從藥品的特殊性入手,從藥品的生產、流通和管理幾個方面尋求藥價虛高的原因。藥品需求彈性小,藥企數量多,規模小,低水平重復建設現象嚴重、流通環節費用過高、流通層次過多,流通秩序混亂,價格管理缺陷等是構成影響藥品價格不良費用增長的主要因素。還有一些政府管理方面的原因也是現在我國藥品市場應切實解決的問題。
雖然我國藥品價格一直居高不下,而且還有加劇的趨勢,但這已經引起政府和廣大群眾的密切關注,為控制藥價虛高,大家群策群力,積極獻言。政府監管部門也是不斷地吸取經驗教訓,并且還積極地借鑒國外管理藥品價格的經驗。藥品價格虛高的治理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通過對上述問題的積極整治。我國藥價終會趨向正常。
(作者單位:沈陽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學教研室 遼寧沈陽 110168)
(責編: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