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前我國尚屬法律對少數股東的保護程度較弱的國家;以文件法律而言,中國投資者法律保護狀況處于中等水平;但法律權利未得到很好地貫徹實施。鑒于此,現階段家族企業的所有權和管理權不會分離。在廣東等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即使相當部分企業引入了、引進過、或計劃引入職業經理人,但受制于整個的法律制度環境,成功的案例不多。為了促使家族企業向現代化的企業管理模式轉變,提高投資者保護水平和國家、地區的執法力度是一條必行之路。
關鍵詞:家族企業 投資者保護 法律環境
中圖分類號:F27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06—066—03
家族企業有優點,也有不足,家族企業對經濟發展的作用取決于特定的條件,包括家族企業內部體制的效率以及家族企業外部經濟制度環境的作用。我們認為企業發展的外部制度制約條件對企業在經濟發展中所起的作用,可能比內部機制更重要,即家族企業的存在和演進路徑內生于企業所處的外部環境。現階段民營企業發展的問題與制約,其實可以歸結為金融環境、法制環境這兩個因素,它們是影響企業經營績效與組織演變的重要變量。
一般學界公認的是,現階段中國家族企業成長所面臨的外部市場環境,處在轉型時期法制環境對于投資者保護較弱,外部市場(特別是資本市場)嚴重滯后,同時大多數企業處于創業期或成長期,企業創辦者創新精神不足、創新能力遞減,導致現階段我國家族企業兩權合一的古典式家族企業居多。
現階段廣東民營家族企業的控制權集中、管理封閉,所有權開放度不高。即便有少數民營家族企業雇傭職業經理人來管理企業,但大都以失敗而告終。筆者認為,廣東民營家族企業的組織演進當然不可能脫離整個國家的大環境,但相對全國而言,廣東家族企業社會化的趨勢應該顯得更強一些。實際情況是否如此?本文將借鑒投資者保護理論中法律金融論的代表人物LLSV等觀點,根據近年廣東省工商聯對省內私營企業主的調查數據,對此進行分析。
一、廣東民營家族企業所有權安排的現狀
根據2004年(2006年)廣東省工商聯對全省181家私營企業發展的基本情況進行的抽樣調查數據,現階段廣東民營企業的家族經營特點明顯,雖然過半數的企業成立了股東會、董事會和工會,但是仍然是企業主主導企業經營。創辦人多集所有權和經營權于一身,在企業的重大決策上,由企業主本人作出決定的占36.46%;約95.30%的企業主同時擔任企業總裁、(總)經理職務,企業主的父母、配偶、兄弟姐妹或子女占董事會成員總數的36.01%。這說明私營企業主,集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于一身,家族經營特點明顯;企業的股東大會、董事會等組織在企業治理中處于從屬角色。
廣東省工商聯的調研數據顯示,廣東民營家族企業的控制權集中、管理封閉,企業至今大都采取家族管理的經營方式,所有權開放度不高。即便有少數民營家族企業雇傭職業經理人來管理企業,但大都以失敗而告終。廣東民營企業主不積極引入職業經理人,是否說明在既存的制度環境中,與其他形式的企業組織相比,家族企業更有效率?
法律金融論的代表人物LLSV等觀點,主張法律淵源的不同會導致投資者保護程度的差別,進而在微觀層面上出現不同的公司治理結構、在宏觀層面上出現不同的金融市場監管模式和程度,從而影響國家公共金融市場的發展,乃至經濟的增長。鑒于以上的考慮,本文將集中探討法制環境對于廣東省民營家族企業所有權安排的影響與作用。
二、法律環境影響投資者保護的分析框架
法律因素是指東道國或地區為調整投資關系而制訂并實施的各項與國際投資相關的法律、法規、條例以及有關政策和措施等。投資者保護源于公司治理中的委托代理問題。除契約論外,另一派是法律論。其觀點以La Porta等人(簡稱LLSV)為代表,他們以全球的視角在國家層面(country—level)上分析比較各國的投資者保護現狀,研究公司治理的外部法律環境(法律淵源和執法質量)對投資者保護的影響。
LLSV(1998)以49個樣本國家作為研究對象,按法律淵源(普通法系、法國法系、德國法系和斯堪的納維亞法系)分類比較了這些國家的投資者權利(股東和債權人)。LLSV的統計分析結果表明,英美法系下的國家,一股一票方面的平均分值是與抗董事權的平均分值遠大于法國大陸法系下的國家、德國大陸法系下的國家和斯堪的納維亞法系下的國家,而強制股利只存在于法國民法系下的國家。他們發現,普通法系的國家較之民法系的國家能提供更強有力的投資者保護,因此法系根源是一個強有力的決定投資者保護的解釋因素,而有效的法律法規能有效能提高投資者保護的程度,提高投資者信心,增加了公司的融資能力。
另外,法律制定確實能彌補不完備契約的缺陷,但是僅僅只有法律制度就可以實現投資者保護了嗎?LLSV(1999)分類衡量了49個國家的法治化程度(主要從司法效率、腐敗程度、掠奪風險和會計準則評級等方面進行考察)。他們發現,在很多方面普通法系國家較之民法系國家具有更高的執法質量,因此,他們指出較高的執法質量和效率能彌補法律制定本身的缺陷。
三、投資者保護法律環境的實證分析
下面將分別從中國的投資者保護法律環境分析、到廣東投資者保護的法律環境分析,逐一展開對廣東民營家族企業法律環境的探討。
1.對中國的投資者保護法律環境的實證分析。我國的投資者法律保護經歷了從弱到強,逐步健全的歷史過程。本文將在LLSV(1998)和沈藝峰等(2004)研究的基礎上,合理利用他們權威的研究指標,以更全面地衡量我國自1995年以來投資者法律保護的歷史實踐進程。參照沈藝峰等(2004)的研究方法,根據中國證券會發布的《投資者維權教育手冊》中的“維護證券投資者權益的主要法律、法規和其他規范性文件目錄索引”以及其他有關的法律法規,選取1992年5月至2005年12月實施的78部法律文件。
為了分析我國投資者法律保護在世界上所處的位置,表2統計了中國的投資者法律保護情況與世界其他國家進行的比較。
從表中的數據來看,中國的債權人權利指數和反董事權利指數落入了擁有最好保護措施和最差保護措施的國家之間,但卻略低于轉軌經濟國家和部分新興市場國家,這兩個指標是來自于文件的法律,而非執行中的法律,不過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以文件法律而言,中國投資者法律保護狀況處于中等水平。
其中,法治、腐敗和司法體系指數的數據資料給出了中國所有的法律執行指標,中國的法治和腐敗兩類指標的數值明顯低于發達國家、大部分新興國家和La Porta等人樣本國家的世界平均水平,表明中國的法律權利只有形式的規定而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實施,中國的投資者法律保護狀況在整體上仍處于世界較低水平。
2.對廣東投資者保護法律環境的實證分析。在一個國家內部其法律基本是一致的,不存在地區差異。但是在法律的執行質量上有差別是肯定的。而法律的執行質量從本質上表現了法律對投資者保護的程度。因此,第二層次我們主要從法律的執行質量上來體現廣東省各地區的投資者保護差距。
本文重點分析2000年以后廣東省的投資者保護法律環境,筆者借助了近幾年廣東省工商聯對私營企業主的調查數據,以及廣東省內學者近年的調研結論,并結合廣東省各市的民商案件結案率來反映廣東各地區在法律執行方面對投資者的保護程度。
廣東省工商聯近年的調查顯示,從私營企業主的角度,廣東民營企業家一致反映:要不斷完善法律的保障措施,增加私營企業家的安全感;要不斷完善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的地方性法規和政策;要不斷完善信息網絡,政府提供公共信息服務平臺,給予法律投資指引、行業規章、情報等信息服務。被訪者雖然認同近幾年來在落實保護私人財產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提高私營企業家的社會政治地位方面有改進,但對優化法制環境和政務環境的要求強烈。
另外,中山大學“民營經濟研究”課題組在2006年《民營企業成長報告——基于廣東民營企業的調研分析》一書中,對廣東民營經濟體制保障的問卷調研結果,也表明雖然中央和地方對于民營經濟發展的法律制度供給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了,但是“法律法規的執行不能令廣東民企滿意”。
然而從國家立法機關的法律實踐看,自1988年中央頒布實施《民營企業管理暫行條例》到2005年的“非公36”條出臺,有關私營經濟和民營經濟有關的法律法規接近40部,而且個省市都自行制定了地方性扶持民營經濟發展的管理辦法和政策措施,應該說法法律制度的供給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了。從這個角度理解,可能說明樣本企業的回答更多地是針對法律法規的執行情況而言的,因此,法律權利只有形式的規定而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實施。
廣東經濟發展具有很大的不平衡性。珠江三角洲地理優勢明顯,基礎設施齊全,經濟勢力雄厚,經濟發展快速;東西兩翼雖然經濟社會發展情況良好,投資力度繼續加大,但是相比珠江三角洲明顯不足;山區地處交通閉塞,相比珠江三角洲經濟發展緩慢。經濟的發展雖系于投資,受投資環境之影響,但制度差異的反作用不可低估。制度差異將直接表現為市場化進程的差異,而在市場化進程發展迅速的珠江三角洲地區,不僅市場體系健全,而且市場的運行機制也相對完善,市場關系比較規范,市場競爭相對有序,因此,可以在相對公平的市場競爭中獲得比較完全的市場信息,以此來配置生產資源、獲得資金和銷售產品,從而降低市場風險,吸引國內、國外資金投資,促進其經濟的發展。在市場化進程緩慢的北部山區和東西兩翼地區,由于市場信息失靈,往往要承受巨大的市場風險,許多投資者不愿冒此風險,吸引資金明顯不足,從而影響其經濟發展。
從結案率的角度,從2002年廣東省21個市的執法情況來看,三個區域的總案件結案率和民商案件結案率均沒有明顯差距,除了缺失的數據之外,只有云浮的總結案率低于90%,其他市的總結案率和民商案件結案率均在90%以上,湛江的兩個指標都居全省首位。這表明廣東省各地區在法律執行方面對投資者的保護程度不存在明顯差距。
,
我們對于廣東省民營企業產權情況的統計分析結果表明:一是企業產權結構穩定,投資者構成和所有者權益構成都沒有發生明顯變化;二是投資者在企業主要扮演所有者、管理者、技術開發者的角色,特別是所有者、管理者互相交叉的情況較為普遍;三是企業投資者合作關系相對穩定,投資主體略有擴充的趨勢。因此,對于廣東民營企業而言,實現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企業的比例不高。
四、主要結論
家族所有權是創辦人對既存的經濟制度環境的一種制度適應。表面上看,似乎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實則是基于理性算計而做出的選擇。從這個層面說,家族企業的制度安排的決定及效率是狀態依賴的,但當外部約束條件改變時,最優的制度安排可能也會隨之改變。
國內(當然包括廣東地區)的股東法律制度,表面看來比較完備,但是法律執行效率很低,這使法律對投資者提供的保護大大折扣,這種法律制度深刻影響著我國的家族企業所有權安排。
1.據中國的投資者法律保護情況與世界其他國家進行的比較,我國還屬于在法律對少數股東的保護程度非常弱的國家。雖然就文件法律而言,處于中等水平,但是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實施。鑒于此,現階段家族企業的所有權和管理權不會分離,創始人家族必須保留對企業的控制,并且自己進行管理。
2.在廣東等沿海經濟發達地區,隨著民營家族企業的規模不斷擴大,一些企業在規模化和多元化發展過程中開始遇到管理瓶頸,從而感受到了對職業經理人的需求,已有相當部分企業引入了、引進過、或計劃引入職業經理人,但受制于整個國家的法律制度環境,故成功的案例不多。
3.為了促使廣東家族上市公司向現代化的企業管理模式轉變,提高我國的投資者保護水平和國家、地區的執法力度以達到有效保護投資者的目的是一條必行之路。
[基金項目:2010年廣州市屬高校科研項目“廣州外貿企業國際貿易結算多元化戰略研究”(108071)]
(作者單位: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財經系廣東番禺511483)
(責編: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