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集成化發展,團隊合作精神成為組織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越來越被各行各業重視,大學生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后備力量,應該從多方面培養其團隊合作精神?;@球是一項能很好的培養團隊合作精神的體育活動,文章介紹了目前普通高?;@球體育教學方法改革和實際運用的現狀,分析了在對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培養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解決對策,旨在有助于籃球教學方法的深入改革和體育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關鍵詞:籃球 團隊精神 教學改革 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06—102—02
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國外有關體育教學思想及其方法的引進和我國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相繼產生了許多新穎而富有實效的體育教學法,這些教法對促進籃球運動的進一步普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這些方法應用到高校的籃球教學中,普遍缺少對大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培養的關注,而大學生作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在身體素質過硬的同時還需要具備很強的團隊合作意識。所以說,目前高校的籃球教學依然存在許多不足,需要我們努力探索,不斷改進和完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錯誤教學觀導致教師授課偏重組織形式而忽視學生實際需求
現今各高校普遍存在一種錯誤的教學觀,教師授課受管理的束縛很大,教學中管理痕跡太重,直接影響了教師的“唯管理化”教學觀,使教學中重形式而輕實效現象普遍存在?;@球運動是一種智力、體力高度結合的游戲,我們在教學中應該深刻體現這一特點。但從現在我們反映體育教學改革的一些公開課、觀摩課來看,這些課常常帶有表演的性質。從表面上看,教學內容安排得井井有條、學生學練的效果也不錯。但仔細分析后則會發現,這些課雖然事先經過了很多的準備和訓練,但仍然存在著許多形式化的問題。比如,為了體現教師管理水平,在授課時教師首先是突出自己的主導作用,強調隊伍的整齊,無論傳、運、投、跑,教師首先要求練習隊形的工整而不顧學生內在的學習需求;為了體現“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和清晰的教學方法,對實際不必分解的學習內容進行分解;這些形式上的東西與籃球教學實際內容要求(教學目標的要求,教材特點的要求,學生的學習需求,運動情感體驗需求,與學習規律的切合程度等)相去甚遠。
二、過分偏重教法研究而忽視學法研究
籃球運動引入我國很早,得到了廣泛的開展。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籃球競賽與教學更是得到了進一步的普及。但現今我國籃球教學受教學條件的限制很多,實施上習慣于“以教為中心”“教師說,學生練”的教學模式。但這種教學模式在如何將“教”真正轉化為學生“主動地學,能動地學,積極地學”的問題上存在著一定的缺陷。比如,在學習單手肩上投籃時,教師往往按照教科書動作,規范地講解蹬地、抬肘、壓碗、撥指等動作環節。而這些早已是學生通過別的渠道了解過的東西,學生最關心的是自己的投籃技術到底如何改進的事,需要教師進行區別對待并安排有針對性的練習,這些練習顯然會破壞教師追求練習隊形工整的意愿,因而通常被舍掉。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在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積個體意愿發生矛盾時,許多教師會首先考慮體現自己的主導作用,而不是積極進行融合解決。這不能不說是我們籃球教學過程中的一大弊端。如何通過適宜的學習主題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如何指導學生創造性的學習?如何追求師生作用的和諧統一這一系列學法問題有待我們思考和具體解決。
三、偏重技術能力學習而忽視技術應用能力培養
每個時代面臨的學生的條件是不一致的。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重視也研究這些不一致的現象。我們在遇到難度較大的運動教材時,為了簡化教學過程、分步消化學習內容,依據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往往采用分解教學的辦法。但籃球的教學內容其難易往往是相對的。球類教材在學生身體發展、智力提高、情感陶冶,人格形成等方面具有比較全面的綜合價值,尤其在發展學生身體素質和培養學生勇敢、機智、果斷的心理品質和團結友愛的合作精神等方面具有其他運動素材難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如果我們在教學中,只是一個技術一個技術地分解教學生學習,而不注意通過游戲和比賽使學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其技術,培養學生有效配合和隨機應變地運用球技的能力,則籃球運動的多種運動價值,就難以真正體現。此外,分解也要因人、因技術而宜,每個人的特點不同,需要分解的內容就不同,這一點尤其要引起我們的重視。
四、教學方法過于訓練化
籃球教學是一種以學習者自身身體為媒介,并通過相應的運動練習而謀求一定教育目的的特殊教學方式。而通過這種教學促進學生身體發展,并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是其重要目標。運動練習作為一種具有學習媒介作用的教法因素,受到體育教師的普遍重視和運用。因為運動技能的形成必須通過反復的練習,而對學生身體發展的促進也有賴于反復的鍛煉。從這個意義上說,突出“練”字已成為體育教學的重要特色之一,而這一特色又使體育教學和運動競技訓練的“練法”其有某種相似性。這種相似性使得教師在確定有關教法時,往往直接從運動競技訓練的方法庫中抽取相應的專項練習法。但是由于運動訓練和體育教學在對象、目的、時間、物資條件和組織形式等方面存在著質的區別,使得這些專項練習法并不適合于體育教學。如,運動競技訓練的所有方法都必須服從競賽奪標的目的,而體育教學方法則要服從教育的需要。運動訓練專項練習時間的持久性和體育教學專項練習時間的間斷性、有限性;運動訓練方法的個體針對性和體育教學方法的集體性:運動訓練方法對專項技能要求的熟練性和體育教學對專項技能要求的基礎性、粗放性。二者的差別是顯而易見的。再者,每周一次的籃球課教學現實,使我們即使將教學方法訓練化,也不會收到理想的效果。反而會壓抑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其教學效果必受影響,自然會產生“教不會、教不懂、不愿學”的問題。除上述問題外,在籃球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實際運用中,在教學方法研究的開放性、教法引進吸收的同化性、教法運用的個別性和針對性、外來教法的本土化、教法研究的實驗性等方面還存在著有待進一步改進和完善的地方。值得一提的是,籃球教學方法、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的改革,要與教師素質提高、教學條件改善等同步配套進行,才能獲得明顯的、整體的改革效果。
五、輕視對學生認知能力的培養
由于籃球學習是以運動實踐或身體練習為主的學習,其傳、運、投等技能的學習往往被人們視為理所當然的主要內容。因此,在運用有關教學方法時一般都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對學生運動技能的教授和指導上。但是在實際學習中,運動技能學習往往是和認知學習交織在一起,而運動技能的學習從某種角度講,則是一種特殊的認知學習一本體認知或運動認知學習。我們在實際教學中對此有所忽視,很少考慮認知能力的培養,很少以認知活動為主線設計教學方法。學生要真正掌握體育鍛煉的知識和方法、樹立正確的體育意識,必須通過認知學習這一基本途徑。即便是運動技能學習也不能割舍其中的認知部分,不能無視技能的提高與認知發展的內在聯系。比如,進行運動技能學習時,學習者首先應知道“做什么”“怎么做”運動技能的形成過程,也就是學習者不斷認識運動技能規律的過程。凡是有效的體育教學,無不強調并引導學生進行積極主動地思考,想練結合,使之在學中練,練中學,從而把積極的身體練習和主動的思維認知有機地結合起來。事實上,越是復雜的運動學習,越是需要認知學習的積極參與。然而,在現實的體育教學中,我們往往對學生進行了嚴格而系統的技能訓練后才發現,學生對所學的動作技能似乎學會了,但實際上并未真正“學懂”。因此,他們在實際運用時缺乏合理運用技術的靈感。這與我們在體育教學中對體育認知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深刻有關。如果學生沒有對運動特性和規律的領會,沒有對運動規則、運動方法、比賽技術等內容的綜合理解(知其所以然)則很難有真正意義上的運動技能的掌握。
六、重一般學生而輕特殊學生
體育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并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這既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體育教學的終極目的。因此,體育教學方法的運用應在注意全體和一般特性要求的基礎上,區別對待每個學生。例如,學生在做某一動作時,動作做的好不好會立刻表現出來。這對那些體育基礎差的學生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如何關照和合理指導這些學生的體育學習,是體育教學落實素質教育“全體性”所必須認真加以解決的課題。但是,由于班級授課制教學在解決區別對待特殊學生和處理因人施教這類問題時確實存在著一定的難度,尤其是當班大、人多、場地器材少時,我們常常更多地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對一般學生的指導上,對那些特殊的學生(差生和好生)很少采用具體的教法措施和相應的關照指導,從而使他們在體育學習上難以得到充分的發展和成功。因此,如何從教學方法的設計和運用上兼顧一般學生和特殊學生在體育學習上的成功和充分發展,將是今后應著力解決的問題。
以上對策只是從高校能力范圍的角度提出的,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需要依賴于更高的教育機構從宏觀角度進行調整。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為了適應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必須強調從多角度培養大學生團體合作精神,而籃球教學則是一個很好的實現手段,只有培養出具有團隊意識的高素質人才,才能切實推動社會的經濟發展。
?。ㄗ髡邌挝唬汉邶埥萍紝W院體育部黑龍江哈爾濱150027)
?。ㄘ熅帲嘿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