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社會信息化的到來,企業面臨的市場環境將更加嚴竣。提升我國企業的競爭力以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挑戰已成為一個很重要的課題。文章通過對技術創新與企業競爭力的關系分析,力求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提供有效路徑。
關鍵詞:技術創新 核心競爭力 相互關系 有效路徑
中圖分類號:F27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004—4914(2012)06—255—02
經濟全球化和社會信息化后,我國企業的競爭力如何?我國企業能否與外國企業抗衡?如何提升我國企業的競爭力?這些問題成為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問題。通過對技術創新與企業競爭力關系的研究,將有助于對這一問題的深入理解和探討,為我國企業競爭力的提升指出有效路徑。
一、企業發展與企業核心競爭力分析
企業競爭力是指企業整合的知識和技能,是通過資源配置與市場需求統一而獲取超額收益的能力。美國著名管理學者普拉哈德和哈默爾提出了核心競爭力的概念,他們認為,核心競爭力是能使公司為客戶帶來特殊利益的一種獨有技能或技術。企業核心競爭力能為消費者帶來特殊效用,使企業在某一市場上長期具有競爭優勢的內在能力。企業核心競爭力通常具有特殊性、相融性與價值可變性等特性。其內容主要包括企業技術開發能力、戰略決策能力,市場營銷能力、組織協調各生產要素進行有效生產的能力、市場應變能力等要素。
經濟全球化和社會信息化后,我國企業面臨的市場環境將更加嚴峻。迎接這種挑戰的根本辦法是強化和提高企業競爭力。而目前我國企業的創新機制乏力。缺乏自主創新的動力與機制,嚴重制約了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科技創新滯后制約競爭力的主要表現:一是對市場反映不迅速,產品更新換代周期長;二是企業與科研院所聯合不緊密;三是企業內部科技創新機制乏力。我國企業也普遍缺乏自主創新的動力與機制。一是依靠資金投入提高競爭力的經費不足,企業的投資創新原動力不足,直接影響企業的產品創新能力;二是競爭手段少,非價格競爭乏力;三是缺乏一個長期的企業戰略規劃。靠價格策略來拓展市場空間也不能適應目前消費者的選擇心理要求,不了解用戶、競爭對手、競爭格局及市場用戶需求的多樣性,在一些淺層次上競爭,這是我國大多數企業的現實。無戰略經營意識,頻繁更換企業經營者,忙于應付其他社會責任,沉浸在具體的經營事務,不能從長期的戰略角度來駕馭企業,捕捉企業發展的增長點,這也是影響企業競爭力提高的重要原因。而如何深入探討企業成長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系、技術創新與技術進步如何影響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便成為企業經營管理者必須深入思考的重要問題。
二、技術創新的內涵、特點與發展階段
技術創新的理論觀點是由經濟學家熊彼特提出的。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技術創新理論研究進入了綜合性、實用性、回歸性探索的階段,促進了技術創新理論對技術創新實踐的指導,增強了技術創新理論和研究的生命力。
技術創新的特征是:
1.技術創新是以市場為導向的。我國的一些科研成果得不到推廣,不能變成生產力,不能占領市場,并不一定是科研成果不過硬、不成熟,而是與現實市場需求不吻合。
2.技術創新的目標是取得市場競爭力,尤其是國際市場競爭力。技術水平和市場競爭力在一般情況下是正相關的,即技術水平高,市場競爭力強。但也不絕對,科技水平高,不一定市場競爭力強,因為決定競爭力的因素很多。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不一定都是技術水平高的產品。
3.技術創新除產品、工藝創新,還包括組織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等。
4.技術創新必須依靠企業家,因為創新是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只有企業家才可能進行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
從操作層面而言,技術創新一般須分以下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創新思想的形成。即創意階段。第二個階段就是創新技術的獲取。創新技術的獲取也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企業依靠自己的力量進行技術創新活動;二種是企業與科研部門、高等院校等合作創新;第三種是從外部引進先進技術。生產技術創新的第三和第四階段,是企業生產要素的投入、組織、管理階段,主要包括企業的人力、物力、資金、技術、信息等基本要素的投入與組織管理。
三、技術創新與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升
技術創新是企業提升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手段和基本路徑。而目前我國企業普遍現象是技術創新水平較低,自主研發能力不足,許多中小企業停留在跟進模仿階段,大多限于仿制或低水平開發、自主創新能力明顯不足,要從以下五個方面提升技術創新能力。
1.形成有效的企業技術創新機制。要建立具有技術創新內在動力的新型制度,推進知識產權參與分配,對業績突出的技術骨干采用股權、期權等各種激勵方式;建立有利于技術創新的企業文化,營造崇尚創新、寬容失敗的文化氛圍:要通過技術入股、崗位工資和建立重大獎勵項目等多種分配形式,充分反映和體現科技人員實現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的價值,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創造力和積極性。要形成以企業為主體、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廣泛參與、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產學研一體化運行機制;要明晰產權關系,變革企業治理結構,在企業制度創新與組織創新的同時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2.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直接決定著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企業有了較強的技術創新能力,才能夠研制開發并生產出滿足市場需求的高技術和高質量的產品。不斷提高自己的市場競爭力。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一是要建立和完善企業技術創新體系,不斷加強技術開發力量,加快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主導產品;二是要形成有效的技術創新網絡,將科研、培訓和開發等關鍵環節整合成“技術創新鏈”。
3.探索新的技術創新模式。根據技術創新的方法,人們將技術創新分為三種基本模式:自主創新模式、模仿創新模式和合作創新模式。這三種創新模式各有優缺點,采用這些模式也需要有不同的條件和要求。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在選擇技術創新模式上既要尊重技術創新的一般規律,又要考慮我國的國情。在采取模仿創新和合作創新模式的同時,集中一定人力、物力、財力,有選擇地加強自主技術創新,不僅是占領國際競爭制高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需求,同時對我國企業增強核心競爭力,加速企業發展與實施“走出去”戰略有著特殊的意義。
4.健全技術人才支撐體系。技術創新成功與否,從根本上說取決于人才。一是要建立全方位的人才吸引機制,要以體現人才價值、知識價值和科技成果價值為原則,鼓勵、吸引科技人員加入中小企業隊伍;二是建立多層次的教育培訓機制,充分利用現有的各種教育資源,開展對企業各層次人員學歷教育、技術教育和技術培訓;引導企業在職工教育和培訓中發揮重要作用,把企業辦成學習型企業,足額提供教育培訓經費;三是進一步搞好中小企業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工作。充分調動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四是建立配套完善的人才服務機制,加快失業保險、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障體系,解決人才的后顧之憂。
5.樹立技術創新的市場理念。技術創新的關鍵是企業不斷開發出適銷對路的新產品,并在市場上實現技術創新的價值,才能體現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因此,必須堅持科技與市場、科技與銷售、科技與生產的結合,包括技術顧問、技術開發人員、管理人員和生產員工相結合、技術創新與生產相結合;產學研相結合以及長遠和近期開發相結合,從而實現技術創新的市場價值。
(作者單位:溫州佩蒂動物營養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溫州325000)
(責編: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