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刊理由
迪慶是一塊美妙神奇而充滿詩意夢幻般的土壤,它是英國名作家詹姆斯?希爾頓和民國女官員劉曼卿筆下的“世外桃源”,若干年后,當它的真面目得以完整示人的時候,人們才感嘆世外桃源的真實存在。多年來,迪慶州委、州政府始終堅持把全州的旅游產業作為重要的支柱產業來培育,出臺扶持政策,整合旅游資源,加大投入力度,狠抓基礎設施,強化宣傳推介,促進了旅游產業的蓬勃發展,這方土地也越發地顯出魅力和風采。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只有與文化充分結合,旅游才會有活力和生命力。能否長久地保持民族文化的完整形態及鮮明特點,是我州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2012年4月19日舉行的迪慶州旅游產業發展大會上,迪慶州州長黃政紅語重心長的說。在這次大會上,黃政紅格外地強調了文化積淀對于迪慶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性。
黃政紅表示,迪慶將進一步強化全州旅游產業的文化底蘊,堅持以地方傳統特色文化為底蘊,強化旅游產品的文化含量,大力開發具有濃郁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化產品,以文化提升品位、體現自然與人文的和諧結合,堅持將藏、傈僳、納西、彝等多姿多彩的文化充分融入到旅游的各個環節中來,使民族文化與旅游相互交融、相互促進,讓外地游客感悟香格里拉、體驗香格里拉,感受香格里拉的與眾不同;將充分挖掘民間民族文藝精品,加快實施迪慶州文化事業連片開發項目,全力把“夢幻香格里拉?發現”和藏民家訪打造成高起點、高品位的文旅結合的旅游產品;充分利用香格里拉特殊的旅游資源,積極開發生態、朝圣、體驗、探險等休閑度假旅游產品,推動迪慶旅游業向特色化發展、休閑度假化發展。
據相關統計,“十一五”期間,迪慶州累計接待游客2469萬人次,年均增長17.9%;實現旅游社會總收入228.6億元,年均增長25%以上。特別是“十二五”規劃開局的2011年,全州旅游產業發展實現“兩大”突破,各項旅游指標再創新高,全年接待游客突破800萬人次,達817.6萬人次,增長35.5%;旅游總收入突破70 億元大關,達77.5億元,增長25.8%。在旅游業快速發展的同時,旅游產業規模也迅猛擴大,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吃、住、行、游、購、娛等旅游產業體系。
目前全州共有A級景區15個,其中4A級景區5個,共有54家星級飯店,兩個民族歌舞演藝中心,20戶藏民家訪。境內主要交通干道和景區公路均已貫通油路,迪慶至昆明、上海、拉薩、北京、成都等多條航線穩定運營,旅游接待能力和通達條件有較大提高。旅游產品不斷豐富,形成了普達措國家公園和白水臺為主的生態游,虎跳峽和瀾滄江大峽谷、哈巴雪山、藍月山谷為主的探險游,香格里拉滇金絲猴國家公園、納帕海國際濕地為主的科學考察游,松贊林寺、梅里雪山為主的朝圣游,巴拉更宗大峽谷、獨克宗古城為主的休閑度假游等五大產品體系,連接全州24個景區景點的旅游精品路線已基本形成。旅游榮譽碩果累累,先后榮獲“一佳四美”“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中國旅游行業十大影響力品牌”等殊榮和大獎。迪慶作為大香格里拉旅游核心區的戰略地位更加顯現,其旅游產業已經進入到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
迪慶作為云南省惟一的藏族自治州,正如寓意一樣,它自古就是一個“吉祥如意的地方”,也是半個多世紀以來世人苦苦尋覓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祥和、寧靜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在迪慶,瀾滄江和金沙江自北向南貫穿全境,有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江在此并流,有藏、傈僳、納西、漢、白、回、彝、苗、普米等16個少數民族世居于此,形成一派自然的“雪山為屏,金沙為帶”的特殊雄偉壯觀景象,自然地理條件優越,民族文化氛圍濃厚,自古就有許多神奇的傳說和美麗的故事,可謂滇西北高原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民國時,肩負政府調查藏區及疏導漢藏關系的女官員劉曼卿女士偶經此地時就有過恍入仙境的描述,在《康藏軺征》一書中她寫道:“忽見廣闊無垠、風清月朗,連天芳草,滿綴黃花,牛羊成群,帷幕四撐,再行則城市儼然,炊煙臺縷,恍若武陵漁夫,誤入桃花仙境。此何地歟?乃滇康交界之中甸縣城也。”劉曼卿以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捕魚人自喻,誤入世外桃源,頓感奇異驚美,道出了她對中甸世外仙鄉的贊美感嘆。劉曼卿筆下的中甸,翠玉似的草甸、明鏡般的湖泊、幽美寂靜的古寺,萬物似醉了般深深沉浸此中,簡單而和諧,寧靜而美好,為一層祥瑞幸福所披籠。這樣的一片人間桃源,讀了就像是重回“桃花源”一般。
無獨有偶,英國名作家詹姆斯?希爾頓的代表作《消失的地平線》一書中對此所敘之內容,與劉曼卿筆下的敘寫如出一轍,他同樣描繪了滇西北一個充滿詩意和夢幻、飄蕩著田野牧歌式的理想國度。其描寫的環繞群山、巍峨建筑、無垠廣壩、連天草甸、遍地黃花、成群牛羊等,與劉曼卿筆下的中甸不謀而合。
原來,迪慶自古就是一片寧靜祥和美麗的世外桃源。滔滔大江、莽莽青山、湖泊晶瑩、草原廣闊,深山大峽等地理奇觀構成了迪慶驚世絕俗的自然景觀魅力;悠久歷史,古老文化,多彩民族,豐富人文譜寫著迪慶渾厚誘人的人文景觀豐姿。草原千里,廣袤無垠,芳草青青,牛羊悠然戲逐,綠茵之上,雪山之下,千里民居,點點村落,散落于大地,在草甸或密林之中時隱時現;空中群鳥環飛,鳴叫聲聲傳來,相答相應,相聞成趣,可謂物種之天堂;飄香酥油茶,五彩之服飾,似彩云朵朵,難分天上人間。偶有牧羊之歌聲,乘風而來,隨風而去,如絲如裊,如癡如醉,不絕如縷。其自然幽美,寧靜祥和,絲毫不遜于陶潛之桃花源。
從來旅游業的發展繁榮都離不開文化的積淀,只有當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奇美的自然景觀交融在一起時,才會形成強大而持久的吸引力。與其說是游覽自然景觀,倒不如說是在自然景觀中尋求一種文化,追尋每個人“心中的日月”。黃政紅說,香格里拉落戶迪慶后,迪慶就成為游人趨之若鶩的天堂,迪慶的旅游業也由此得到了長足發展。今后,迪慶將在繼續加強旅游景點景區硬件建設的基礎上,更加注重香格里拉文化的傳承、挖掘、弘揚。只有建立在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資源基礎之上,長久地保持民族文化的完整形態及鮮明特點,才能確保迪慶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福澤后世。這也是在本次旅游發展大會上,黃政紅如此強調重視文化底蘊的重要原因。
旅游產業是戰略性產業,資源消耗低,帶動系數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具有很強的關聯性,擁有其他產業無法比擬的優勢和作用,正在成為全球經濟中發展勢頭最為強勁和規模最大的產業之一。黃政紅說,就迪慶而言,抓旅游產業的實質就是抓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落實,就是抓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就是抓城鄉統籌發展和民生改善,就是抓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因此,必須把旅游產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旅游產業的發展作為富民工程,作為推動全州經濟發展的核心產業來推進,在發展產業的同時,解決好相關的民生問題,這才是科學的發展。
談到迪慶旅游產業未來的發展和規劃,黃政紅十分的激動。他說,迪慶未來五年旅游產業發展總體的思路和目標是:按照“一個集散中心、五大國家公園、一條旅游環線”的整體布局,以五大國家公園建設為載體,進一步優化升級旅游配套服務能力,力爭把迪慶打造成為生態最好、環境最優、和諧發展、永久品牌的世界級精品生態旅游區和中國藏區最具特色的國際旅游勝地。到2016年,接待海內外游客突破13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突破120億元,力爭培育出1到2家省內著名、國內知名的大型旅游企業集團,使旅游產業真正成為帶動全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
相信,迪慶的明天會越來越美,越來越好,定是一番花朝月夕,夢幻迪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