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之前一場關于螺旋藻的風波成了消費者心里的一個疑惑。在社會進步和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消費者對保健品的意識也日益成熟,市場需求急劇增加。然而,在食品安全問題頻頻出現的當下,消費者對于保健食品的生產安全更是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螺旋藻是云南省的特色生物資源,而綠A是螺旋藻的領軍品牌,同時也是云南省螺旋藻的龍頭企業,在此次風波當中受到了很大影響。
“綠A的核心價值源于對生命的尊重及對質量的理解:綠A是一個健康品企業,我們是在和生命對話,和健康對話,和良知對話!”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風波,綠A總經理楊志紅如是說。
由云南省政府新聞辦組織的“走進綠A及螺旋藻營養價值論壇”在昆明召開。來自各權威媒體的百名記者走進云南綠A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綠A公司)位于昆明市金鼎科技園的生產工業園區,進行了實地參觀與考察,對綠A螺旋藻保健功能、產品安全性、質量標準、全球營運現狀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了解。
隨后,各權威媒體走進綠A麗江螺旋藻養殖基地,再一次鑒證了綠A公司的規范化生產和嚴格的質量控制體系。
質量踐行
“在所有綠A人心中,質量不僅僅是個簡單的數據檢測報告,而是一份良知和責任。對所有綠A消費者的責任,也是對自己家人的責任。這就是綠A 15年來一直遵循的企業哲學。”楊志紅說。
一直以來,云南綠A公司將產品質量視為企業的生命,把“質量是企業的生命”逐一落實到生產、加工、銷售的各個環節中。
走進實地廠房,記者看到,綠A公司在螺旋藻生產過程中,用水、半成品、成品均制定了嚴格的內控質量標準,按關鍵控制點對藻液進行動態監測,并按批對螺旋藻粉進行重金屬檢測控制。
據綠A公司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綠A公司通過項目組對螺旋藻鉛含量檢測方法的研究,制定形成了比較穩定可靠的螺旋藻鉛含量檢測方法。針對研究結果,制定了相應的控制措施,并形成一系列的規范化操作規程,從而在螺旋藻大規模養殖過程中有效地控制住了影響鉛含量的各個工藝技術環節,保證了螺旋藻粉原料質量。
在養殖基地建有藻種選育、螺旋藻的采集采用國際標準規范;另外基地采用了目前國內先進的光導技術工藝,使藻池受光面積提高了2.5倍,產量和品質大幅度提高;在螺旋藻的脫水干燥方面引進了全球領先的非高溫瞬間干燥設備,保證了螺旋藻天然營養和活性物質的最大化的保存;生產廠房通過了國家GMP認證,確保了在整個生產流程中的高品質。
據綠A公司總經理楊志紅介紹, 15年來綠A公司定期將螺旋藻粉、綠A天然螺旋藻精片送往國家認可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檢測。接受國家衛生監督部門的不定期和專項監督檢查,15年來綠A公司產品接受了上百次檢驗,沒有出現一次質量問題。
同時,綠A出口歐盟,經受全球最嚴格的魯貝克試驗室檢驗——通過了德國權威檢測機構CLL(魯貝克實驗室)的70多項指標檢測。
“綠A是真誠的,也是勇敢的。我們把自己裸露在媒體和公眾的面前也是希望大家更近距離的,真切地感受綠A的質量。綠A真誠地歡迎廣大媒體和衛生監管部門和消費者的監督,為民眾創造一個安全優質的食品消費環境!”楊志紅說。
“當一個企業被動接受檢測的時候,只能說明它還沒有看到質量的意義和價值,當一個企業回避和敷衍質量檢測,那他根本不尊重消費者的利益,因為消費者會用他自己最真實的感受和健康來檢測一個產品的質量,來掂量一個企業的良知和責任。”
作為云南省的保健品的龍頭企業,云南綠A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經過15年的積淀,已發展成為中國微藻的領軍企業,并與日本的DIC和美國Cynotech并稱世界螺旋藻三巨頭。
楊志紅說,依托云南獨有的資源,綠A天然螺旋藻基地共投資4.8億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螺旋藻養殖基地,年產高品質天然螺旋藻粉3000噸,占世界總產量的約二分之一。
如今,作為中國保健品排名前十、螺旋藻企業第一的綠A公司,經過十五年的不懈努力,以及對品質的堅持,這個堅不可摧的民族品牌已成功地走向了全球,出口德國、日本、韓國、澳洲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生態保護
程海湖位于麗江市永勝縣,與墨西哥的坦克斯可可湖、非洲的乍得湖,并稱世界三大螺旋藻天然生長的水域。程海湖水為重碳酸鈉鎂型水,PH值為9-9.3,平均水溫為18.7度,這里氣候溫暖、日照充足,是螺旋藻生長的天然溫床。
經過數小時的車程,記者們來到麗江程海湖畔,參觀綠A公司的生產基地。
綠A天然螺旋藻基地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螺旋藻養殖基地,綠A公司生產基地就在程海湖邊,整個基地共投資4.8億元,占地680畝,年產優質天然螺旋藻粉3000噸,占全球總產量的50%,占中國總產量的80%。
負責螺旋藻養殖基地的杜廠長告訴記者,綠A公司的基地之所以選在程海湖邊,就是為了方便從湖中抽取培育螺旋藻的湖水,湖水被抽到每個單獨的培育坊后,投放篩選、淘汰后的優質藻種,螺旋藻種通過無性二分裂進行繁殖,每批螺旋藻的分裂、成長周期視陽光、氣溫、水溫等差異,時間略有不同,夏季2天左右就達到螺旋藻的采集期。技術人員會將達到采集指標的螺旋藻及時收集起來進行精密藻粒篩選、智能雜質去除等,然后送至加工車間通過瞬間干燥保鮮制成藻粉,再運送到昆明的生產加工車間進行抽檢、壓片、包裝等。
杜廠長介紹說,綠A基地采用高分子薄膜式培育坊的方式培育螺旋藻,這種培育坊的優勢在于,一是通過培育坊中的攪動馬達大大增加螺旋藻成長過程中的受光程度,使其得到充分生長;二是杜絕外界污染,避免空氣中有害成分對螺旋藻培育水域的侵染。在廢水排放處理環節,綠A基地目前采用生物技術及水處理工藝治理螺旋藻養殖廢水,在國內外首次建立了螺旋藻大規模工廠化生產的潔凈生產系統,使螺旋藻養殖培養能夠再生循環使用,廢水封閉循環使用,實現潔凈化生產,零污水排放的目標。從加工環節來看,綠A公司引進了國外先進的非高溫瞬間干燥設備,能在半分鐘內使活體螺旋藻干燥保存。既抽取藻體中的水分,又保證了螺旋藻的營養成分不流失。
楊志紅說,程海湖是綠A的母親湖,也是綠A的眼睛。是程海湖滋養了綠A,是程海湖照亮了綠A的前景。
“綠A一直嚴格貫徹和執行《程海湖保護條例》,在保護好程海湖的前提下進行有計劃無污染的開發方針。”
目前,綠A已累計投資1000多萬元建成占地7600m2,處理能力3500立方米/天的廢水處理站,建有兩套廢水處理系統,機電設備共34臺(套),總裝機容量達到268KW。
“綠A污水處理系統與云南省環保廳監測系統聯網,接受云南省環保廳全天候在線監測。生產廢水經處理后全部回用于養殖生產,實現了廢水的‘零排放’”,楊志紅說。
2010年8月,省人民政府在麗江召開了程海水污染防治現場辦公會,實現園區螺旋藻等微藻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實施園區湖濱生態保護帶建設項目。
“今后,公司將投入8000萬元到1億元的資金在程海湖建螺旋藻產業園區,而這個產業園區要實現園區的湖濱生態保護帶的建設項目,保護程海湖的湖水。同時,在生態保護帶的里面修建了一條環湖走廊,作為檢查和檢修沿湖截污以及工業旅游觀光的走廊。”楊志紅說。
據了解,項目規劃建設面積約1500畝,建設投資約1億元。爭取2013年年底建成。
專家釋疑
實地參觀之后,“走進綠A及螺旋藻營養價值論壇”在昆明舉行,國家保健品主管部門以及螺旋藻研究專家、醫學專家從不同角度對螺旋藻保健功能、產品安全性、質量標準、全球運用現狀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為消費者答疑解惑。走進綠A,共同參與到論壇當中,共同尋找一些真相。
就目前螺旋藻的食用安全問題,行業專家們展開了科學、嚴謹的討論。專家們指出,目前,我國螺旋藻國家標準高于歐盟。
專家們紛紛釋疑,服用綠A螺旋藻精片絕不會引起鉛攝入超標,更不會導致中毒反應。消費者不必談“鉛”色變。
“我國螺旋藻鉛含量2.0PPM是安全的,并表示就全球螺旋藻質量標準而言,歐盟是3.0PPM,日本是5.0PPM。我國的螺旋藻鉛限量在全球處于中上水平。遠遠低于當年螺旋藻安全限量的理論值5.0PPM。” 中科院武漢水生植物園研究院李夜光認為。
李夜光說,關于這個螺旋藻鉛超標話題的核心問題就在于螺旋藻鉛含量的標準是否合適,即我們現在沿用的國家標準是否合適。
在上個世紀80年代,國家對這個質量標準非常重視,當時國家科委農村技術中心牽頭組織國內的相關單位和生產廠家來制訂螺旋藻的質量標準,在制訂標準的過程當中,主要的起草單位、起草人員對國際上的螺旋藻標準進行了非常全面細致的調查研究。
根據國際上企業、行業、各國家的標準,最后制訂了一個我們國家的標準:螺旋藻鉛的含量只要不超過2PPM就是合格的,2PPM的標準在國際上已經是比較嚴格的標準。
李夜光分析說,我們國內的企業在內部管理上使用了更為嚴格的內控標準,這個標準是1PPM。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認為5PPM就是完全安全的食品,所以我們國家2PPM的標準是比較合理、比較科學、比較安全的。
李夜光表示,雖然我們也看到這次質量風波中也確實存在螺旋藻假冒偽劣及重金屬超標的產品,但這不影響螺旋藻的主流。尤其是在綠A公司有大量的科研背景,有10多年的專業從業的企業,他們的品質和管理,在國內和國際都是屬于領先的。
北京協和醫院營養科主任醫師馬方表示,人體新陳代謝對鉛有一定作用,只要在安全耐受范圍,攝入總量不超標,鉛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每周鉛耐受攝入量1500μg /人/周。即便以最大服用量計算,每天螺旋藻的服用量為6g綠A螺旋藻,每周服用的綠A螺旋藻精片中鉛的量≤29.4μg/人/周,遠遠低于WHO的建議耐受量。
馬方說,這次螺旋藻風波,更多的是我們對于鉛的一種恐慌,體現出大家對鉛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其實鉛無處不在,像我們平常吃的蔬菜、水果、魚肉等等都有鉛的含量,但這不是鉛中毒。實際上對于鉛的總量,只要攝入量在安全范圍內,對人體健康就不存在大的影響。
馬方表示,人有很強的新陳代謝能力和防御能力,我們每天吃的很多食物當中有很多是不能被我們消化的,卻都能夠通過我們自身的新陳代謝功能,從我們的尿液當中被排泄出去,從而形成一個自我保護的體制,所以大家根本沒有必要談“鉛”色變。
實際上鉛中毒是職業病的概念,鉛的接觸途徑有呼吸道、消化道、皮膚,當然排泄途徑有尿液、糞便、唾液,但是我們平常的檢測當中很少有血鉛的檢測,它一定是在特殊的環境下接觸了高濃度的鉛的污染,或者是有較多的接觸鉛的機會,才有可能出現鉛中毒的概率,這是一種職業病,跟我們生活中的飲食沒有太大的關系,所以有些醫院不設血鉛檢測。
微藻生物技術研究員繆堅人認為,螺旋藻的鉛含量是非常安全的范圍,按2.0PPM國標計算,及目前螺旋藻推薦服用量每日2-6克,即便服用量提高50倍也不會導致鉛超標。
繆堅人說,早在1978年到1980年間,我的一個營養學教授朋友應聘為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跟幾位外國專家一起用螺旋藻做實驗,首先做致癌、致畸、慢性病等的實驗,經過三年螺旋藻的藥理學實驗,最后得到一個結論:螺旋藻對于人來說沒有任何副作用。
從1983年開始,螺旋藻的研究被列為農業部的重點課題和國家的大項目,近30年的研究和開發實驗證明:螺旋藻毫無毒性。
“從1983年到現在,在中國服用螺旋藻時間最長的人可能就是我了,我今年已經74歲,但我的身體很正常。而且這30年里,我從未聽到過一例關于螺旋藻鉛中毒的報道。” 繆堅人坦言。
中科院水生生物所研究員,國際應用藻類學會常務理事劉永定也為螺旋藻的安全問題作出積極回應。
劉永定說,螺旋藻作為食品并不是中國首先提出來的,是法國一個探石油的勘探隊,到非洲去勘探,在那里發現那里的人每天吃得很少,但每個人都身強力壯的,他們就去研究怎么樣維持這么強壯的身體,后來就發現那里的人在吃漂浮在水里的一種藻類,在他們部落里面這個是高檔的食品,后來發現在其他的地方,也同樣有這種現象,因此他們把藥品拿回來一分析,才知道這個東西是螺旋藻。
螺旋藻是科學的名詞,它實際上是一種藍藻,應該說它既可以算植物,也可以算微生物,螺旋藻是個好東西,各個國家的科學家提出了很多證據說明、詮釋這一點。世界上人口貧困食物供應緊張還是一個困難的問題,所以聯合國就發布了一個公告,認為螺旋藻是21世紀解決世界糧食危機的一個非常好的食品,一個非常有希望的食品。
因此也有一些組織專門組織在世界上推廣螺旋藻,比如他們在中國、印度、埃及、拉丁美洲等地推廣螺旋藻技術,這些都是公益組織,他們想讓更多的人享受螺旋藻的好處。螺旋藻需要三高,生產要在PH9—14的區間,這個是其他微生物很難找的,這個也是螺旋藻的一個優勢,螺旋藻在這方面有非常天然的能力,因為它的成長環境跟要求使得其他的生物不可能在里面生長,我們日常接觸的一些有病的污染物,不是在這個PH范圍內生長的。
國家發改委公眾營養與發展中心主任于小冬也發表觀點,螺旋藻對改善公眾營養健康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可能在營養的改善上適應于各類人群,好像還沒有聽說哪一類人不宜服用螺旋藻的。
近年來,我們的疾病發生了轉變,就是非傳染性的疾病取代了傳染性疾病的地位,一些慢性病發展比較快,比如肥胖、癌癥、糖尿病、高血壓,這些是生活方式病,很大的一個原因是膳食結構的問題——營養失衡性的營養不良。
比如,我們一些熱量、脂肪攝入多了,而維生素、礦物質這些微量的營養攝入卻不足、不均衡,這也是一種營養不良。可是我們看螺旋藻的成分,它正好是我們該補的它都有,不要再補的熱量,它的熱量并不高,這個結構就挺好,所以我覺得螺旋藻應該是值得提倡的。
此外,螺旋藻對于調節免疫能力有很突出的表現。中國在螺旋藻的生產上也算大國,但是在消費上還沒有達到理想,主要原因是大家對螺旋藻不是特別了解。我們做過一個統計,中國到底是文盲多還是營養盲多?最后統計出來營養盲超過文盲。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提倡好的食品。
現在我們中國的食品工業凈打黑,沒“唱紅”,中國的食品工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程,是保證我們13億人健康發展,提高民族競爭能力的重要工程,既要監管,也要打黑,同時也應倡導好的產品、好的企業,使之更好的為國民健康服務。
綠A公司之所以能當選中國營養產業30強,就是基于其過去10多年不斷對國民健康水平貢獻累計的正能量,而這種正面效應在今天起到更積極的作用。我們相信,隨著螺旋藻產業的進步和發展,螺旋藻對國民健康的作用和貢獻將會發揮更顯著的作用。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食品科學技術室主任霍軍生也表示,在食品安全領域,你說這個企業沒有問題,可能沒有人會相信,但是你要說這個企業有問題,所有的人都會相信,而且會放大。
霍軍生還說,這是一個很大的社會性的問題。大家在識別一個食品是不是衛生、是不是安全,要看它的標準,所有的食品標準里面都會包括三個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重金屬含量,就是我們現在提到的鉛、砷,汞等等,每種食品都有限值,像螺旋藻是2PPM的限值,茶葉是5PPM,可能大家對PPM不一定有概念。
霍軍生舉例,如果說有100萬個人,每100萬如果有2個人有鉛,就是螺旋藻的限值,700萬就是14,就是全昆明市有14個,這個限值是什么意義呢?不是說質量的要求不能超它,實際上超它并不意味著馬上就中毒了,因為在食品安全上有一個100倍到300倍的安全的不確定度,再乘以這個倍數的那個量才是有害的,所以要乘以100倍。當然綠A的內控要求是不超過1PPM,每百萬不超過1個人,在昆明就是不超過7個人。所以對于砷、汞這些都要理性地看待。
另外,食品企業有一套嚴格的要求,特別是綠A,在國家QS質量體系標準要求的基礎上,現在還增加了HCCP、ISO的質量要求等等,這些質量體系非常細,從水源一直到運輸過程,都有很細的要求。企業本身的質量內控是非常重要的。有的企業會很認真地把國家的規定執行好,然后還督促自身做得更好,有的企業就沒有這個意識,甚至還人為地摻假等等。所以,要認準可靠、名牌產品,在正規營銷渠道上獲得產品,保證自己食品安全。
記者手記
綠A的價值是什么?綠A如何贏得尊重、贏得市場?
楊志紅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吐露了這樣的心聲——綠A的核心價值源于對生命的尊重及對質量的理解:綠A是一個健康品企業,我們是在和生命對話,和健康對話,和良知對話!
只有帶著對生命的敬仰和尊重,帶著良知和責任才能上路,方能致遠!
真正有責任的企業不是監督出來的,真正的好產品是在檢測前做好的。
當一個企業被動接受檢測時說明它還沒有看到質量的意義和價值;
當一個企業回避和敷衍質量檢測那它根本不尊重消費者的利益。
消費者會用自己最真實的感受和健康改變來檢驗一個產品的質量,來掂量一個企業的良知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