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11年籌備北京市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展覽期間,筆者曾與市檔案館的李立軍、延雁等同志一起,對一批新征集到的歷史檔案進行甄別、遴選,這期間偶然看到一份劉耀奎先生親筆手書的自傳,三張薄紙,上面寫有800余蠅頭小楷,簡略記述了其為革命事業所做工作,瀏覽之后深感彌足珍貴。為了能公開展出這件歷史檔案,筆者對劉耀奎生平事略進行了一些初步的考證。
這份自傳是和市委組織部解放初期檔案一并存放,且文中使用“北平”稱謂,可初步判斷其寫作時間大致在1949年2月至9月之間,距今已60余年。查劉耀奎資料,僅見《解放戰爭時期中共北平地下黨斗爭史料(平民工作委員會)》(中共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1993年內部出版)書中,收有袁中和等同志撰寫的回憶文章《對敵軍、警、憲的工作》,其中在談到解放前與一些國民黨要員建立聯系時,寫到“他們為我黨做了不少工作,有的貢獻很大。”在這些人中,提到劉耀奎的名字,但除了說明他“曾任過吳佩孚部下的團長”一句外,其它事跡則語焉不詳。
但這份“自傳”的內容還是提供了一些線索,在經歷一番周折后,筆者終于通過深圳市史志辦公室黃鈴主任的幫助,與著名作家梁斌的孫子——供職于深圳市衛生系統的梁實同志取得了聯系,又經他的協助,在北京找到了劉耀奎的孫子劉亞州、劉海州、劉會州及孫女劉會仙。他們對于劉老先生的了解,多是從父輩口中得知。經筆者查閱相關資料,將劉耀奎一生的重要片段連綴起來,一個辛亥革命老人為革命事業所作貢獻便躍然紙上。
劉耀奎自傳全文如下(標點為筆者所加):
劉耀奎,年六十八歲,河北省蠡縣人,民國紀元前加入同盟會從事革命工作。民元后乃隨孫岳南北奔走作反袁世凱稱帝運動。民國六年與劉曉嵐等因青神嵋州之役失敗,乃返平仍抱定倒袁之宿志,曾被捕入獄直至“洪憲”失敗始獲釋。以后即從軍在孫岳部下。民十三曹錕賄選,馮玉祥將軍領導國民革命軍倒曹,孫岳任第三軍軍長,耀奎被任為團長。民十四孫岳調升陜西督軍,我亦隨往到西安,后以積勞成疾,乃退居北平以養蜂習勞自給,并研究心身命理之學,時與名僧居士交游,十數年來不談政治,潛心研讀哲學并粗涉唯物史觀及辯證法等書。民十八年與河北同鄉李錫九李隱滄等,反對河北省長商震苛捐雜稅,迫其辭職。民二十一年梁斌丁浩川同志來平潛伏工作,投宿我家,后以事露彼等被捕。我曾托陸軍學校教官王文舉李梅等保出。民二十二年介紹梁斌到國民黨軍團長李振清處去教他們英語數學,并暗作活動發展革命同志。后被敵人發覺,梁斌乃逃回北平。民國三十六年經梁斌介紹與董杰同志發生工作關系,曾介紹董同志與偽聯勤第十一軍械庫史祝三庫長發生工作關系。三十六年有革命同志會的老友王卓山因送馮玉祥出國,潛道來平與李錫九兄同至舍下,邀我去彰德勸說國民黨軍第四十軍軍長李振清起義。同時復有冀中軍區羅玉川金城林鐵諸同志派人來敦促我到冀中去,目的亦是去勸說李振清起義參加人民陣營。我乃拿起老精神,經冀中到冀南之冶陶鎮,曾晤見冀魯豫軍區薄一波滕代遠諸同志,相研討進行方法,留住二十余日頗蒙款待。到彰德見到李振清后,因李系我舊屬,故招待頗為殷勤。經與數夜密談,宣揚人類正義,勸他認明是非真理,宜趕快投入解放陣營,唯李振清頗為玩固,執迷不悟,我深悔虛此一行,乃決意回解放區報命。奈李匪堅持不允,恐怕蔣匪得知對他起疑,乃用專機送我回北平。三十七年春石家莊曾派同志來平邀我與李錫九赴石工作,我因病未能偕往。后與趙凡同志取得聯絡在平地下工作,受董杰同志之領導,趙凡同志等亦常在我家開會計劃工作。我由舊屬偽監護四團團長史祝三之關系秘與偽聯勤第五補給區司令耿幼麟打通協商盡力保全倉庫物資。并吸收石景山鋼鐵廠長辛店廠長賈振綱及工程師王賡揚發生關系負命保全該廠。直至北平解放。
劉耀奎出生于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河北省蠡縣趙佃莊人。十七八歲的時候,在保定的北洋陸軍速成學堂學習并從那里畢業,以后從軍。歷任排長、連長、軍官大隊長、講武堂隊長、擔架隊長、營長、團長、采辦處長、軍法處長、保定警察廳長等職。
清末,朝廷極度腐敗,外強恣意掠奪,國家危在旦夕,人民命若倒懸。在這種時局下,許多仁人志士選擇了救亡圖存的道路。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前,劉耀奎加入京津同盟會,在北京從事革命活動。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出任臨時大總統。當時,以清廷重臣良弼為首的頑固派,組織起“宗社黨”,堅決反對與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議和,意與革命軍決一死戰。在這種局勢下,京津同盟會設立了北方暗殺部,劉耀奎參與謀劃暗殺清廷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軍諮使良弼、“宗社黨”骨干載澤三人的計劃,然而幾次行動均未成功,行刺的革命黨人卻犧牲了很多。1月26日,京津同盟會暗殺部長彭家珍親自出馬,結果在西四紅羅廠良弼宅前,用炸彈當場把良弼左腿炸斷,彭家珍自己也被彈片擊中當場犧牲。彭家珍行刺時穿的軍服及佩帶的手槍,都是劉耀奎所提供的。兩天后,良弼傷重不治而死。2月12日,驚魂未散的清宣統帝終于下詔宣布退位。
在此之前,劉耀奎等同盟會成員還參與了灤州起義,與劉耀奎關系密切的孫鼎臣、戴錫九等人因起義計劃泄露而被殺害,而他歷盡艱險,僥幸逃脫,后追隨因參與灤州起義而被革職的孫岳,投身反袁世凱稱帝的運動。在這期間,劉耀奎曾在天津組織暗殺活動,結果事情敗露而被捕入獄,一直到袁世凱死后才被釋放出來。這時的北洋軍閥已分化為直、奉、皖三大派系,各自都在擴張勢力。孫岳在保定憑借與曹錕的舊關系,擔任了軍官教導團團長,后又被任命為第15混成旅旅長兼冀南鎮守使,移駐直隸大名府。劉耀奎在孫岳手下也得到重用。1924年10月,孫岳協助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推翻了曹錕、吳佩孚政權。馮玉祥將所率部隊組建為國民軍,孫岳出任國民軍副總司令兼第三軍軍長,駐防保定。劉耀奎也被晉升為團長,并且還擔任過保定警察廳長一職。1925年8月,孫岳就任陜西督辦,劉耀奎也一同去了西安。后因連年軍閥混戰,劉耀奎感到心灰意懶,遂解甲歸隱,閑居北平。
在這期間,劉耀奎受到同鄉李錫九的很大影響,在北平參加組織三民主義研究社,從事反貪官、反橫征暴斂的活動。李錫九是河北安平縣人,原名李永聲,字立三,1905年在日本留學期間加入同盟會,是辛亥革命的元老,曾當選省議員,繼而為中華民國眾議院議員。由于他經常與新文化運動鼓吹者交往,思想傾向進步,1922年經李大釗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并在家鄉安平縣建立起第一個中共支部。他還參加過1924年的國民黨一大,被推選為直隸省黨部主任委員,成為具有國民黨、共產黨雙重黨籍的社會活動家。在后來的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李錫九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從事上層統戰工作,為人民解放事業做出重要貢獻。
在北平閑居期間,劉耀奎讀了許多進步書籍。九一八事變后,他聯合舊友奔走號召抗日救亡,但卻發覺國民黨政府毫無抗日誠意。1932年在他的家鄉發生了著名的“保定二師學潮”,國民黨政府鎮壓愛國學生運動,釀成轟動全國的“七六慘案”。這之后,曾積極參與“保定二師學潮”的梁斌、丁浩川二人逃亡來到北平,投宿在劉耀奎家中。劉耀奎的夫人梁慕蘇是梁斌的二姐,而梁斌與丁浩川都是加入了共青團的革命青年,他們來北平投靠二姐夫劉耀奎,一是因為有這層親戚關系,二是梁斌對劉耀奎的信任。劉耀奎有兩個兒子,長子劉玉昆、次子劉玉田。劉玉昆是共產黨員,曾是黃埔軍校第四期學員,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便杳無音訊。劉玉田與梁斌同歲,但卻小了一輩兒。劉耀奎因不滿國民黨新軍閥的所作所為,辭官賦閑在家,梁斌是了解這些情況的。在北平期間,梁斌和丁浩川都加入了“左聯”,但因積極參與革命活動而被當局逮捕。劉耀奎托軍隊中的舊友出面,費了一番周折才將二人保釋出獄。
梁斌出獄后,經劉耀奎介紹去國民黨第39師2團當文書。團長李振清曾經是劉耀奎任保定警察廳長時的下屬,窮出身,能打仗,但文化水平不高。所以劉耀奎介紹梁斌去他那里,也是借口為李振清補習文化。梁斌打入國民黨軍隊的同時,還承擔著黨交給的秘密任務,要在敵軍中發展革命力量,但他在開展工作時暴露了身份,不得已再次逃回北平。七七事變爆發后,梁斌與丁浩川都投身到抗日戰爭的第一線。全國解放后,梁斌潛心長篇小說《紅旗譜》的創作,1958年出版后被譽為反映中國農民革命斗爭的史詩式作品,以后又陸續出版了《播火記》、《烽煙圖》,成為新中國著名作家。而丁浩川解放后擔任了北京師范大學教務長、東北師范大學代理校長、中國科學院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等職,著有《教育學》、《丁浩川教育文集》等,成為著名的教育家,只可惜在1961年時就英年早逝了。
1947年,劉耀奎再次見到梁斌時,梁斌已是一個沉穩、干練的共產黨干部了,他把潛伏北平多年的中共地下黨員董杰介紹給了二姐夫劉耀奎,并希望他能在共產黨直接領導下為革命多做貢獻,劉耀奎欣然領受了任務??谷諔馉帟r,梁斌是中共蠡縣縣委的領導人之一,而董杰在潛入北平之前曾是冀中之光縣的縣長,都是冀中九地委領導下的干部。此時董杰的組織關系已由九地委轉到冀中區黨委北平工作委員會,繼而又轉到晉察冀中央局城工部領導下的平民工作委員會。趙凡是“平委”的書記,而董杰曾是“軍警敵特工委”的委員。在復雜的斗爭環境下,劉耀奎在董杰領導下積極開展策反敵軍活動,后又通過董杰的關系結識了趙凡,且聯系日益密切,他的家也成為地下黨秘密聚會的可靠據點。
抗日戰爭勝利后不久,國民黨軍就于1945年九、十月間發動了進攻解放區的上黨戰役和平漢戰役(我稱邯鄲戰役)。劉伯承、鄧小平在組織我軍進行反擊的同時,還秘密開展了爭取高樹勛將軍的政治攻勢。同年10月30日,國民黨第十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兼任新8軍軍長高樹勛率部陣前起義,我軍主力乘勢在運動戰中又殲敵兩個軍計2.3萬余人,并生俘敵40軍軍長馬法五、副軍長劉世榮等高級將領,取得了邯鄲戰役的全面勝利。高樹勛起義被中國共產黨高度評價并冠之以“高樹勛運動”,在解放戰爭期間發揮了巨大的影響力。由于敵40軍軍長、副軍長在戰役中被俘,使得另一個副軍長李振清順利地當上40軍的軍長。而這個李振清與劉耀奎有著很深的關系。1922年6月,李振清入陸軍第15混成旅學兵連,兩年后調保定警察廳任職,負責屠宰稅業務,此時的警察廳長就是劉耀奎。1925年夏天,李振清調暫編陸軍第4師第8旅第15團任排長,而劉耀奎是該團的團長。正是因為有這層特殊關系,中共方面希望劉耀奎能出面勸說李振清棄暗投明、放棄內戰。劉耀奎于是銜命赴河南彰德(今安陽),不顧個人安危前去游說。但是,身為國民黨高級將領的李振清最終還是沒能順應歷史潮流,他謝絕了劉耀奎苦口婆心的開導,并用飛機直接把劉耀奎送回北平,為了表達老部下的敬意,還送了許多物品。
劉耀奎勸降未果,但畢竟付出了極大努力。以后中共方面又陸續派人去做李振清的工作,都沒有成功。究其原因,有人說是因為在抗日戰爭中40軍軍長龐炳勛曾經投降日軍,給40軍帶來恥辱,所以在解放戰爭中40軍與解放軍作戰非常賣力,想借此洗刷不好的名聲。所以在1949年長江以北基本都解放時,就只剩下李振清的40軍還在河南安陽、新鄉兩個孤立據點頑抗。實際上,在起義、戰死還是逃跑這道選擇題上,李振清苦苦掙扎了很久,據說他的夫人出身資本家,對“共產”二字絕不認同。最后,李振清以尋求補給為由,帶著夫人去了臺灣,把部隊一股腦兒地丟給了副軍長李辰熙。而李辰熙很快就帶著40軍向解放軍投了誠。
回到北平的劉耀奎,在中共地下黨組織的安排下,積極聯系傅作義部隊中的舊關系,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解放北平,并在這個過程中四處奔走,竭力勸說相識相熟的官員保全工廠、倉庫中的設備與物資。但在1948年12月25日,也就是北平臨近解放的時候,“平委”系統的地下黨員、“大生號”油鹽店伙計張喜增,因違反紀律、暴露身份而被捕,他在敵人的威逼利誘下叛變并出賣同志,致使趙凡、董杰等許多同志被捕,劉耀奎也因此鋃鐺入獄。所幸北平很快就和平解放了,關在獄中的政治犯都被無條件地釋放。經此事后,劉耀奎與共產黨的關系更加親密起來。
北平解放后,劉耀奎并沒有接受共產黨人給他職務上的安排。他認為剛剛解放,一般群眾對新民主主義還認識不清,容易被壞人蠱惑,所以應該大力宣傳以安定人心,但是在位的人說話不如在野的人說話效力大。所以他表示“輔助政府最先完成此項工作,比謀職務謀飯碗較為重要。”新中國成立后,劉耀奎當選為河北省政協委員,后來又擔任了北京市園林局顧問。1960年,正值國家面臨三年困難時期,劉耀奎在家鄉的兒子劉玉田一家生活十分艱難,北京市的領導出面把劉玉田一家人接到北京來與劉耀奎團聚,并把劉玉田安排在北海公園工作。1961年10月,劉耀奎在北京出席了紀念辛亥革命50周年大會,與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許多參加過辛亥革命的老人濟濟一堂,暢敘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1969年6月劉耀奎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歲月流水,淹沒了無數的陳年往事。但一件塵封數十年的檔案,卻還在靜靜述說著曾經發生過的歷史事件。在2011年6月26日開幕的“一切為了人民——北京市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展覽”上,劉耀奎先生的這份自傳得以公開展出,吸引了無數觀眾的目光。
作者單位:中共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