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里的“了”字,簡單:橫折彎勾,成也。細品之,卻愈發覺得韻味無窮;乃識之,更驚出一身汗!它教人明曉珍惜之道。
“了”字中的無窮韻味
英文為表示過去,專門采用一種過去式的語法,中國人卻用一個“了”就可說明。細細揣摸我們每一段歷程,只要這個“了”字一現,就代表大局已定、大勢已去,畫上一個“戛然而止”的句號。比如歌舞之后,長夢了;風雨之后,情緣了;坎坷之后,世事了;夢醒之后,朝夕了。天大的事,“了”一作結,就變成了明日黃花,沒有商榷的可能,沒有重新再來的機會。就算你是楚霸王項羽轉世,具有拔山之力道、蓋世之氣勢,也沒辦法力挽狂瀾,將生命倒回去。人生苦短,庸人嘆,英雄也嘆。初品“了”字,告誡我們惜時。
“了”,盡顯生命之態
“了”的本義就是一種姿態:兩腿相盤而坐(《說文解字》釋)。它猶如黃河九曲十八彎之形,橫亙于我們的生命之軀,將七十二行、天文地理、三教九流,林林總總囊括其中,冷靜地觀照著前行中的生命。難怪有友來電,寒暄總是:“最近忙什么了?”細想一下,忙求學了,忙成家了,忙置業了,忙發展了……均在“了”字中瞎忙著、樂走著。品讀《紅樓夢》里那首朗朗上口的《好了歌》,其現實主義思想正是在魅力無限的“了”字里昂首怒放,其“忽榮忽枯、忽麗忽朽”的景象,也是于韻律鏗鏘的“了”字中大釋其味——了斷功名利祿的喧囂,恩怨情仇的牽扯,得失成敗的計較,順勢從物性層面達到向知性層面躍升。在紅塵滾滾中淡泊明志,走正、走穩、走好,別“身不由己”。再品“了”字,教導我們學會惜人、惜事;學會思考,真誠地面對生活、善待生命。
“了”,蘊含著生命之味
在生命的歷程中,我們所經之事,所交之人,所見之物,“了”不斷,理還亂。“了”字,讓你長大并成熟。或化為一次心靈的洗禮,或化為一個重新的起點,或化為一種前進的動力。因為,追悔、追嘆、追泣,全都沒用。三品“了”字,告訴我們:善悟。在我們回首往事總結人生的時候,生命中的酸甜苦辣能重新嚼出另一番滋味來,生命的長度,就從一次人生變成再三重溫,不僅長久,而且厚重。以一種淡定從容的姿態,歷練精氣神,直達生命的至境:至淳、至清、至真、至善。編輯/鄭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