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心,五行屬火,五方屬南,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五行中,火是但見其用,無形可征。在人身,神明由心所主。心與其他四臟有什么區別呢?除心以外,其他各臟的造字都有一個月肉旁,有月肉就有形可征,有形可鑒。所以,肝、脾、肺、腎各臟皆有一個具體的形狀。而唯獨心缺少月肉旁,沒有月肉,那當然就無形可征,無形可鑒了。由此可見:中醫理論體系下的心是一個功能系統,而不是簡簡單單的心臟。心不僅包括心臟,同時還包括神經系統,如大腦等。
保健原則
因為心是火臟,心與天之火氣相應,火氣通于心,火最惡水,因為水克火。冬天和夜晚屬水、屬陰、屬寒,所以心病容易在這些時間發作。這就提示:心氣虛者,尤應注意保暖防寒或益心扶陽。
痛則不通,通則不痛。活血化瘀、暢通血脈是心腦血管疾病的保健原則。其具體方法是:第一,適量運動。通過運動,如:慢跑、快走、打球、游泳、爬山、氣功、太極拳、跳舞……使人體產生熱并釋放能量,促使血脈通暢。
第二,每天服幾個山楂果,有活血化瘀作用。有輕微冠心病的人要加服丹參片。癥狀明顯的,請就醫。
第三,保持心情舒暢。氣滯易加重血瘀阻塞,最易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突發的是暴怒。
第四,運動方式。對于高血壓患者,我們不提倡競技性無氧運動,而提倡適當的有氧運動。有心絞痛、心前區疼痛憋悶的,應避免劇烈運動,禁生氣。氣候變化劇烈時,應注意保暖,不到戶外運動。
第五,控制脂肪及總熱量。血脂高是有遺傳因素的,要控制體重,不要吃得太飽,少吃動物油;膽固醇高的患者要少吃動物內臟及蛋黃,少吃豬肉,多吃魚、蔬菜、老玉米等。
飲食養生
豆漿,具有天然降血脂的作用,是心腦血管病人養生食品的首選。
多用植物油(豆油、玉米油、菜籽油),最好少用豬油、牛油、羊油。
多吃魚、雞肉,少吃豬肉、牛肉、羊肉。
常吃紅色食品及酸性水果。因為紅色食品有活血化瘀作用。酸性水果,如 山楂、桃子(心紅)、西紅柿、紅葡萄,紅葡萄酒含維生素較多,有益于心腦血管等組織細胞本始環境的恢復。
經絡養生
心腦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原因是:心、脾、肝、腎功能失調,血液運行障礙,致使氣血陰陽虧虛,痰飲瘀血阻滯,心腦失其所養,心腦經脈不暢,經脈閉阻,而使心腦功能異常,出現心悸、失眠、真心痛(心絞痛)等癥狀,甚者出現氣血阻滯、血溢脈外等心腦血管癥狀。其病位在心(心主血脈),涉及脾(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脾統血)肝(肝主疏泄,肝主藏血),所以,經絡養生的核心是重點養護手少陰心經、足厥陰肝經、足太陰脾經的臟腑及經絡,調整、恢復、保持上述三條經絡的陰陽氣血平衡。
具體方法是:用 “君主順安通”(清末名醫陶然先生所傳外用浴足溫經的系列方藥,主通手少陰心經)浴足溫經7分鐘或14分鐘(心的洛數為7),打通心經后,用“靈子點穴”的手法,分別點按兩腕心經的原穴神門穴,肝、脾、腎三經的交會穴三陰交穴和膀胱經的心俞穴各36次,調整、恢復、保持心、脾、肝三經的氣血陰陽平衡,改善心腦血管的各種癥狀。
運動養生
心腦血管病人的運動養生要特別注意對心、脾、肝三條經絡和臟腑功能的鍛煉,保持心、脾、肝三條經絡和臟腑的陰陽平衡和氣血運行的通暢與潤順。平日可在心經主時(11-13時)做直接鍛煉和提高臟腑功能的道家養生術——臟腑順安十八法中的第7、8節靜心氣、小腸助,咬舌尖、火冒處(心與小腸相表里,開竅于舌);在脾經主時(9-11時)做第11、12節強脾土、胃相助,舌洗齦、津澆樹(脾與胃相表里,開竅于口);在三焦經主時(21-23時)做第9、10節疏肝氣、膽相助,搓眼輪、期明目(肝與膽相表里,開竅于目)。
注:(因個人體質差異,養生效果會有所不同,本文僅供參考。)編輯/王洪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