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聽說過或親眼見過幾款價格不菲的手機,你會認為那只不過是電子產品虛標價格、用來引入追逐的數字游戲。但是,當看見由至少150克18K黃金制成、表面鑲嵌威塞爾頓鉆石,售價高達i00余萬歐元(約折合1100萬人民幣)的手機時,恐怕不會再有人認為這是一種價格噱頭了。
這款由瑞士奢侈手機制造商GoldVish生產的“PieceUnique”手機,由i00多克拉D/E色、WS-1級鉆石鑲嵌而成,可以根據顧客需要進行雕刻處理;為了滿足不同口味的顧客要求,“Piece Unique”手機系列還提供黃金、白金及玫瑰金三種顏色供客戶選擇。難以企及的銷售價格,更讓該手機榮膺“世界上最昂貴的手機”稱號。
有人說,奢侈品是富人的身份證。自人類學會打磨寶石掛在脖子上那天起,奢侈品就成為了富人的標識。Giorgio Armani(喬治阿瑪尼)的襯衣、Ferragamo(菲拉格慕)的手工皮鞋和Patek Philippe(百達翡麗)的手表—過去,富人們往往在服飾和腕表上有意無意地顯露身份和實力;現在,奢侈品手機逐漸成為一千富豪的新寵。
手機究竟是什么?它的面目越來越不清晰:它是聯絡工具?是貼身助手?是生活伴侶?是品味格調……?也有人笑稱,它更是一枚手雷!不過時下,這個百變的精靈,正以“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的勇氣,不斷沖破腦海中一切固有的技術樊籬:它不僅早已步入時尚的行列,更大踏步向奢侈品進軍,Armani、PRADA、Versace、Christian Dior、保時捷、法拉利、蘭博基尼等各大奢侈品品牌都在積極嘗試著跨界合作,推出奢侈款手機。這些奢侈品大佬走的是同一條路一以高規格的私人定制化服務代替科技更新,這已經成為這些奢侈手機制造商的不二選擇。
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奢侈手機,不僅僅在于它制作材料的貴重和稀有,還在于它的制作工藝以及使用方式。通常,奢侈品手機的用料十分昂貴和考究,常能看見寶石、黃金、航天用鈦合金、頂級皮革等;制造商都擁有獨一無二的設計隊伍,以確保那些掌上玩物既顯得高雅又不張揚,使每一款手機看上去都與眾不同;它的生產過程也讓人肅然起敬,所有零件都是手工裝配,包括每一個細小的螺絲釘;還有,它在使用方式上,只保留最基本的幾項功能,再用高規格的管家式服務代替令人眼花繚亂的高科技,確保“僅此一件、獨一無二”。
這一切,決定了一款奢侈手機,不會因高科技、新產品的問世而相形失色。正如格調高雅的極品男人,越經歷時間的打磨,越能使內涵和氣質與眾不同。
我喜歡將奢侈手機與高端腕表類比,不僅由于二者都是可以“玩弄于掌間”的物件,還因為一款堪稱經典、奢侈、高貴的手機,就如同一枚經典名表那樣可以傳世。專賣店里那些設計繁復、不停更替流行元素的時尚手機,就像每季必推陳出新的時裝,符合小資們喜新厭舊的口味;而真正的奢侈手機,像極了百達翡麗、江詩丹頓這樣的頂級腕表,憑著獨特的品質和魅力——越經典,越簡約,往往越容易俘虜人心。
生活中,人人都有手機;每款手機也都可以有短信彩信、視頻通話、聊天交友、移動上網、收發郵件、GPRS定位、智能軟件等諸多功能。以下場景,也許你我都再熟悉不過了——清晨,手機早新聞將你吵醒;起床后,接二連三的垃圾短信或郵件讓你心煩,問你是否買房賣房、是否要辦證買發票,告訴你哪里的商場在打折、哪種牙膏更有益于健康,此時,你還不能關閉手機,因為手機秘書會提醒你今天有三件必須要做的事情……
你的注意力經常被吸引在手機的方寸屏幕之間,生活圈子在不斷變窄;手機為你打造了愜意的心理空間,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與外界連接,但你心理上的孤獨卻有增無減;在和家人、朋友交流時,因為不停擺弄手機使對方覺得你缺乏誠意;鑒于手機短信的存在,你回避了與他人的眼神交流,又讓人覺得你缺乏同情心;手機的多任務模式,逼迫你喪失注意力,甚至導致極度疲勞——當你發現了這些,也許你也會像我一樣,開始為自己的生存狀態所焦慮。
日本小說家東野圭吾在《神探伽利略》中說,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手機成了一顆定時炸彈,需要被時時提防不確定的爆炸時間;或者說,手機化身一個催命的劊子手,逼得所有人變成在玻璃上不停找尋出路的蒼蠅。如今看看這段話,真是傳神。
手機的應用技術越發達,那種寫信時“見字如面”的真實感越陌生,那種獨處時“氣定神閑”的自在感越發破碎,那種交際時“情真意切”的親切感越發顯得虛無……相反,一種暢然若失卻又無計可施的情緒,則久久揮之不去。
寫到這里,越發惦念起奢侈手機的好處來。不是那些奢侈元素,而是那一種簡約的運用。我們要的是什么?放緩高強度、快頻率的生活節奏,增強保護私密性的工藝和突出專屬性的服務,充分駕馭自我的人生體驗。如今看來,這又是多么奢侈。
當然,正如其他頂級奢侈品的應用一樣,奢侈手機帶來的不僅是身份驗證和定制服務,更帶來了遇到知音時才有的默契認同。這種認同是含蓄的、私下的,只有知己才懂的交流——當眼光掃過對方時,會意一笑,泯無數恩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