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雅芳的牙又開始隱隱作痛。
“累,并快樂著。”她一手捧著一杯西洋參茶,一手把那臺iPhone4關上了,“西洋參對陰虛上火型的牙疼很管用,”她很愿意享受這樣的談話時間,“關了電話,我們就進入了禪意的對話。”事實上,這次談話被她因故延遲了一個小時,之前,她在與一位美國籍的臺灣女士會面,談的是關于“全科醫學診療整合”引入上海一事,本來一個小時的會面,雙方欲罷不能。而在我們對話之前,她連一口午飯都沒顧得上吃。
2011年對周雅芳來說,是潛心準備的一年。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涌動,蓄勢待發。
“這一年,我們很沉默。但是,用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的話說,這是積極的沉默。”如今'她覺得,一切都已經基本準備好了。
“首先是引進項目,國賓的優勢在哪里?治未病。我們要做上醫,上醫治未病。很多疾病在沒有發作之前就被檢查出來,甚至解決了身心靈的困惑,對患者來說,這是多大的幸事!而這方面的項目引進,我們走的是國際化合作的道路,已經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在這位中國“健檢”行業的領軍者看來,愛康國賓應該遠離專攻臨床醫學的醫院,只有這樣,才是“健檢”行業的生路,才能體現預防醫學一“健檢”的價值。
“其次,是打造品牌與市場化運營之間的深度磨合。健檢行業如今魚龍混雜,亂象橫生,大有劣幣驅逐良幣之勢,大家都在拼折扣,拉人頭。愛康國賓是雙軌制運營,一條路是行百年老店的經營之道,堅持質量領先,堅決不打價格戰,規范服務,鍛造愛康國賓健檢精品;另一條路是麥當勞式的連鎖經營,愛康國賓在全國各大城市的連鎖店,在保證質量和規范化的前提下,充分進行市場競爭。今年嘗試下來,效果很不錯!也許,我們找到了真正適合愛康國賓的生存之路。”談話及此,周雅芳長吁一口氣,這些年最糾結的心事,似已隨風而去。
在2011年的年初,周雅芳給國賓的任務是:企業管理的規范年,質量標準的統一年,引領健康的創新年。周雅芳又用另一種方式告訴筆者,這一年的內部管理,她是成功的,而且在管理的心態上,她已經日臻成熟。“有一次,同事問我,你今天怎么這樣開心?我告訴她,其實,我剛就企業管理原則的議題,在公司高管內部劇烈爭論過,還流過眼淚。”
站在年尾一看,周雅芳的確有很多欣慰,這一年里,愛康國賓總共做了三大塊的準備:連鎖、兼并,內部整合,國賓經營中前期,周雅芳的合伙人換了又換,愛康國賓前幾年又引入“風投”,但Partner對她都持正面評價,這也是她所說的“正能量”。
2012,周雅芳的能量將會再度爆發,迎來她的黃金時代。
最具魅力的價值
《滬港經濟》記者:2011年,你最滿意的突破在哪里?
周雅芳:沒有特別滿意的吧。其實,每年都有些新的收獲,能向前就是最好。不過,憂始終大于喜。從數據來看,國賓已遠超預期,9月份就完成了全年目標。但整個行業環境令人擔憂。國賓是最早進入健檢行業的醫療機構,如何在新的階段,領全國健檢行業風氣之先,走出一條拼搏創新的新路,也是國賓—直在努力的事情。
《滬港經濟》記者:2011年,國賓有哪些東西是被務實了?
周雅芳:企業是要有“魂”的。企業文化注定了企業生存的長久性。企業不一定要做大,但一定要做久。要做久就要靠耐力,靠企業的“魂”。企業的“魂”特別重要,表現出來就是企業的文化,企業文化是“一群人的行為標準、一群人的價值觀”。2011年,國賓的企業文化得到了夯實。
《滬港經濟》記者:在你今天看來,國賓最具魅力的價值體現在哪里?
周雅芳:我們的員工會自發學習《弟子規》,組織放生,參加各種慈善捐助等。從廣義上說,這是修正行。從更高的境界上說,是修出一顆善良心、道德心、社會心。這就是國賓常年來堅持的企業文化,簡約而不簡單,讓大家懂得謙卑、出離心和寬恕。這些年來,行業潮起潮落,風雨飄搖,但是我同第一批團隊已經走過了11個年頭,同第二批也一起走過七八個年頭,這么多年來沒有一位領導和業務骨干愿意離開國賓,這是不容易的事情。原因在于,這支優秀的、傳奇的、團結的隊伍是有魂的,有共同的價值觀,這正是國賓最具魅力的地方。
《滬港經濟》記者:國賓創立11年來,你的管理能力、技巧日趨完善,你是否已經獲得了“管理者的靈感”?
周雅芳:我的身份比較特殊,是創始人,是擁有者,又是管理者。2011年,我悟出幾個道理——作為老板,應該學會四件事,第一是戰略,老板要有老板的戰略;第二是找對人,干對事;第三,不斷地積蓄多重資源;最后,把戰略變成合適的戰術。
作為企業管理者,應該是一名導師,引導每個部門最大潛力地發揮作用。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須修心量—心量有多大,胸懷格局有多大,事業就有多大。格局和心量也決定了追隨者的素質,追隨者的素質則決定著企業是否可持續發展。在國賓,你能感受到有效的管理,那就是形成了一個有效的正能量場——將正能量聚集起來,才是管理者該做的。好比是太極的一個核心,也許不是力量最大的,但能夠駕馭陰陽的平衡。當下,作為管理者,我更關注如何影響企業的合作伙伴們,這是一個修心的時期。忠于自己
《滬港經濟》記者:歲未的時候,有沒有突然想過一個問題,我是誰?我究竟在忙什么?
周雅芳:我是誰?這是個非常有禪意的哲學問題。其實,每個人到年底都要想一想今年有什么做得好,什么做得不好,反思一下自己。2011年,我更大的感受是從智慧上有所開悟。在組織菩提的學習中,我看到了一種人生哲學,即活著要被人需要。2011年,我被更多人需要,這是很開心的一年!讓周圍的人認為有你這樣的朋友很不錯。幾周前,我拍了一組題為“春之韻”的寫真,那是與我平素工作狀態完全不同的一組造型。我到底是誰?一個忠于自己的女人,一個被人認可的、智慧練達、洞察敏銳、寬容圓滿的女人,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事業上。
《滬港經濟》記者:知道有些人如何評價你嗎?
周雅芳:別人的評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評價。喜聽贊美是人的天性,而聰明人應該多接受批評。我的員工一致認為我很強勢,對我是敬畏。我對他們說,能不能把敬變贏—種愛。大家說,我們還不愛你嗎?我說,可能這種理解有些偏差,我要的是大家寬恕、理解、包容、奉獻這樣的多重意義的愛。
《滬港經濟》記者:有沒有可以敞開心扉的人?會聊些什么事?
周雅芳:有2011年更多是在聊女人的題目,比如為什么會出現雌性雄化、雄性雌化的概念,以及生活、事業、家庭等一些關于女人圓滿方面的話題。作為一個女人,被人們說女強人、女老板,內心深處是排斥的。這對我是一種誤讀。我喜歡聽到,“周雅芳是很有魅力,受社會歡迎的女人’。女人若同男人一樣在商海拼殺,心態往往會扭曲。其實,女人不應該用同樣的方式去參與競爭,競爭是男人的方式。女人,不單要聰明,更要智慧。我理解中的智慧,是正知、正見、正行,正覺,而且知行合一。
《滬港經濟》記者:你要求身邊的人都能知行合一嗎?
周雅芳:自己沒做好,不敢去勸別人。但是,王陽明的觀點的確給我很大的啟發。我喜歡看歷史,看歷史書很有味道的,一部《明朝那點事兒》,是我2011年的枕邊讀物。
獎勵自己的禮物
《滬港經濟》記者:2011年,有什么事情可以打動你?
周雅芳:2011年8月份我去了新疆,那是和全國幾十位企業家一同出行的自駕游。最特別的感受是感悟到快樂與痛苦的實質。賽里木湖遠遠望去看不到盡頭,牛羊在遠處,晚霞落日,大漠孤煙。20多輛車上的人們都下車拍照嬉鬧,我獨自坐在車里流淚。那—刻的感受是,生命是如此渺小。對于生命來說,痛苦是定向定位的,是常態;而快樂是稍縱即逝的,是偶然。后來我意識到,發天地之悲情,是一種悲憫心。很欣慰,悲憫心已經植入我的內心,成為心靈的一部分。我敬佩的日本經營之圣稻盛和夫說,一些企業的責任、家庭的責任、社會的責任,是由一個悲憫心的女人來擔當的。
《滬港經濟》記者:你有何種解壓方式?
周雅芳:點一爐沉香,彈一曲古箏,和古箏說說話。我是個初學者,琴齡不到兩年,平時彈的曲目是《虞美人》、《漁舟唱晚》,最近在練習《高山流水》。你知道《高山流水》嗎?做企業,常常會陷入知音少,弦斷有誰聽的處境。
《滬港經濟》記者:2011年底,獎勵自己的禮物是什么?
周雅芳:呵呵,一年來的成就感總是有的。獎勵自己嘛,一個是讓自己在資本運作方面充充電;再一個個是,我看中了一個日本小樽的純手工制作的音樂盒,里面有200多首世界名曲——那天我是在東方藝術中心看到的,當時正在放著丹尼男孩的長笛《倫敦德里小調》,讓我駐足了20分鐘。
《滬港經濟》記者:2012年,有沒有驚喜準備送給客戶?
周雅芳:禮物保密,但可以透露的是,與回饋社會有關。
《滬港經濟》記者:2012年,你關注什么?
周雅芳:依然是健康產業,由健康的檢測,進入養生領域,進而探求人們身心靈的呵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