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靜夜里聽雨,叫人生出一種如登仙界,如歸故鄉的感覺。
最好是在空曠的山林中,一座遠離紅塵的木屋里,你慵懶地臨窗而坐,聽雨打在窗前芭蕉的沙沙聲。此時萬物靜極,唯雨聲充斥著遼遠的空間,滲透入人腦思維的原野。夜黑如墨,一燈如豆,你一邊聽雨,一邊在書似青山亂疊的幾上,隨意抽出一冊古詩讀起來。和著夜雨平平仄仄仄仄平的節奏,悠然心會,讀出春天的溫暖和燦爛,萬古春天的花兒也在你心中艷艷地開放了。
《詩經》里的春天
金色的陽光里,小河靜靜流淌,白茅在風里輕輕搖擺,菖蒲大叢大叢的生長,散發出辛辣的芳香。“凱風自南,吹彼棘心。”南風吹進來的時候,路邊的棗樹正好長出細小的嫩芽。而楊柳是如此的多情,隨風搖曳,款擺生姿。“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早春的桃花在枝頭迫不及待的盛放成一片妖嬈,仿佛二八年華的婉約少女,嬌艷無雙。
田間陌上,葳蕤春光,正是采摘野菜的好時節。“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祁祁。”青衣白衫的窈窕女子挽著竹籃,伸出纖纖素手,一把一把地采摘著白蒿。“陟彼南山,言采其蕨”,蕨菜低垂著頭,仿佛不勝謙遜;“采薇采薇,薇亦柔止”,鮮嫩的豌豆苗,是我們餐桌上的常菜……這些田間野地里生長的野菜,即使是現在也能輕易發現它們的身影,讓人不由得對《詩經》產生一種親近。
這是個萬象更新的季節,動物們也開始活躍了。“燕燕于飛,頡之頏之。”兩只燕子,一上一下,翩翩然穿堂入戶。“呦呦鹿鳴,食野之蘋。”這個時候,正是狩獵的好時光。“彼茁者葭,壹發五豝,于嗟兮騶虞!”河邊的蘆葦隨風飄蕩,蓬草在陽光下片片飛出葉子的刀光。獵人們使足了力氣拉弓,射中了野豬,都齊聲歡呼起來。這是一幅多么生機勃勃的畫面啊!
《詩經》里的春天,詩中有畫,畫中有情,是那樣的綺美。幾千年后的我們,在這無邊春意里讀著《詩經》,仿佛連心境都空靈了起來。甚是愛這《詩經》里的春天,愛這從遠古走來的、純粹的、無邪的春天。
春天,想起唐詩
草長鶯飛時節,捧一冊《唐詩》,在庭院的槐樹下細細誦讀。有細碎陽光,從樹蔭中投下光影,時光仿佛就此停滯不前。閉上眼睛,《唐詩》里的春天穿越幾千年的時光,款款而來。
唐詩中以春天作為背景來展開的多到不可勝數,如王維那首被時人反復詠唱的《送元二使安西》,開頭便道“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就分明是一個春天的早晨,詩人在驛站邊送他的友人到邊疆去。專門寫春天的詩也相當不少,其中影響最大的至少有三首,這就是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孟浩然的《春曉》和杜甫的《春夜喜雨》。
《春江花月夜》相傳創自陳后主,可以入樂,屬于清商曲中的吳聲歌。后來有人沿用此題作詩,內容和形式都不脫梁陳宮體的格局。張若虛以七言的長篇,其瓶雖舊,其中的酒卻簡直是全新的。詩云——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
這里把春、江、花、月、夜五者全都寫得很美,而貫穿其中的是關于人生的哲理性思考。時序遷流,江月依舊,人生易老,苦惱甚多,唯有美好的感情可以超越時空,具有永恒的價值,給人生以莫大的安慰。
杜甫的《春夜喜雨》遠離哲理,只寫現實生活中最普通的事情和感情——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錦官城就是成都,當時杜甫流寓于此。春天是萬物生長的時刻,迫切需要雨水,而春天又最容易干旱,“春雨貴如油”,所以當夜間有雨時,詩人高興極了,一上來就寫下了“好雨”二字。頷聯的“潛”“潤”二字形容綿綿的小雨極得要領,“好雨”不僅好在及時,其降臨的方式也是好的。
漫步于溫婉無限的詩詞的春天里,心境亦開始寧靜而美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