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門講修行有三大綱領,就是“戒、定、慧”。 那如何修持“戒、定、慧”呢?
生活中求道
一位外國求學者找到武師,欲學功夫,老師沒有直接傳授,而是讓他挑水劈柴洗衣干雜活。其目的是什么?是不是老師在故弄玄虛?
求學者入門勞作也是悟道的過程,挑水、勞其筋骨;洗衣,滌除心靈的污濁;能悟其理者,即為得“道”。急功近利者會問:我是來學功夫的,怎么把我當雜役小工使用?而悟道者因恭敬而堅持,于勞作中表現自己的信念、毅力、堅持的能力為守“戒”;以虛心、耐心、無求的心態投入其中,在瑣事中展示了自己無形的素質為持“定”;最后自然修成正果,實現其理想追求,達到收獲成功“慧”的層次。
工作中磨煉
《西游記》中孫悟空,他聰慧且有72變、具備上天入地的本事,但沒有目標信念,在取經的路上,稍遇師傅批評,就憤怒脫離團隊。后受“戒”:頭上有了“緊箍咒”,才生“定”:使他穩定、持久一步一個腳印地戰勝了種種取經(如同修煉)途中的困難,完成了西天取經的任務:由“定”生“慧”,最后修成了佛。
反觀其過程:自稱齊天大圣孫悟空因反天庭,遭“圍剿”被關在老君爐中燒,沒被燒死,反而煉出火眼金睛,這是一難;后他又被如來佛壓在五指山下五百年,這是二難;好不容易被唐僧救出,走上西行取經之途,卻又有“緊箍咒”的約束,一路上還有無數妖魔鬼怪等著他,這是三難。
老君爐、五指山、“緊箍咒”這是三“難”,如同我們每個人的人生經歷。一個活蹦亂跳具猴性的孫悟空被強制壓在山下五百年,如來佛也沒有承諾何時會放他。這是一個多么痛苦的過程!這是給他的約束“戒”,作為自我磨煉心性的過程。一個活潑好動、有72般變化、聰明伶俐、但沉穩不足的悟空如果由此獲得了內心的“定”,那么,他終將獲得修煉的成功,因為這是人生的蛻變。
“戒”的過程是痛苦難熬的,而咬牙堅持,熬過難受關,就可過渡到 “定”的境界,保持穩定性和連續性就是定。一個人能在紅塵滾滾的現實壓力面前保持“定”,排除各種干擾,才能上升到最后一個境界:“慧”:實現自己追求的理想。
忘“戒”而“定”的境界。正如悟空取經途中幾乎忘了頭戴“緊箍咒”只知西行一樣,我們不要把注意力放在病災、貧困、讀書成績、炒股盈虧、婚姻、家庭問題等“緊箍咒”煩惱上,而關注、珍惜我們當下擁有的親情、友情、陽光、空氣等,以及未來的希望。不要理睬這“緊箍咒”,朝自己認定目標一路西行,把過程當旅游、把捉妖當72變功夫有應用機會而快樂,不求成什么佛,快樂過好每一天,這才是成功的人生。
編輯/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