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播傳統文化要有基地
記者:王院長,您好。您從事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工作,那您是怎么與國學結緣的?
王新華:我年輕時候,由于傳播手段的缺失,國學存在著斷層現象,不能與當下結合。和我同時代的年輕人,包括我自己對國學是沒有認知的。在我成長過程中,遇到很多問題,譬如在工作方面,我以前從事策劃、企業培訓方面的工作,我就發現很多企業領導都有困惑,有很多不能解決的問題。在求學方面,我有很多同學棄文學理,希望從科學的角度來尋求振興祖國的道路,卻發現很多問題。對于我個人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的困惑也越來越多。我就在這種迷惑、求知、解惑的過程中接觸到傳統文化,并開始學習傳統文化。于是在2005年,我開始深入、集中的接觸、學習傳統文化。
一開始學習是閱讀大量的書本和網絡上關于傳統文化的知識,接觸到很多老師的作品。從學習《弟子規》開始,作為學習傳統文化的一個立足點,逐漸把自己學到的傳統文化知識融和、落地、生根、發芽。我在2008年開始講學,2009年創辦浦江書院。我認為傳統文化的傳播必須要有基地。
記者:浦江書院作為傳統文化教育基地,您作為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在傳播傳統文化方面有什么感悟和體會?
王新華:應該以一種生活的態度去學習傳統文化,去力行傳統文化,開啟生命的感悟,人人都可以受益。連六歲的孩子,在書院學習后都變得喜歡上學了,我想這不是我的能力,傳統文化妙不可言,真實的對待孩子,用愛去感召孩子,引導孩子去打開智慧之門。
有一個無錫的孩子,非常孤僻,剛來學習時不愛說話,學習幾天后,他變得特別喜歡交流,會講自己的故事,會邀請別人去他家做客。我們沒有用心理學的辦法,也沒用催眠的治療方法或者其他治療方法,就是讓他學習傳統文化,學習儒家文化,讓他既有隨性的東西,又有真性情的東西在這里得到認可,讓他看到別的同學做的好的地方,通過老師的引導,愿意跟著做,跟著走。
傳統文化的這種感染力,可以讓不同年齡段,不同家庭背景,不同事業基礎,不同思想現狀的人都能找到改善的效果。只要能夠融入這種氛圍,把心門打開,就能讓能量在交流分享中流動起來。一些企業家,他們一旦在對傳統文化感悟的分享中受到心靈的沖擊,就會有新的感悟,這些人都經過生活的千錘百煉,有悟性。在當今這種學習傳統文化的波瀾壯闊的形勢下,他們一旦在學習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找到入道的法門,他們的熱情和能量會大大推動回歸傳統文化的勢頭。
我們這個書院第一是提供一個場所,讓社會各界的人能接觸到傳統文化,使他們知道傳統文化與生活息息相關,并不深奧。第二是給真正想通過學習傳統文化來提升自己境界的企業家和社會高層提供一個研修共進的道場。不是宗教的,不是參與競爭的,就是純粹的對生命和人生的個性與共性的探討,這與古代儒家書院的精神是吻合的。
《弟子規》是人的道德行為規范
記者:浦江書院把《弟子規》作為非常重要的一部經典來學習,錢文忠也說過,《弟子規》以前是小孩學的,現在大人也要學。您覺得《弟子規》是一部怎樣的經典,在當下有什么重要意義?
王新華:《弟子規》講的是做人的根本道理,是建立道德標準的行為準則。有些人質疑按照《弟子規》去做,會不會迂腐,會不會與現代社會脫鉤。有些家長會說孩子按照《弟子規》去做,會不會不適應學校,會不會被其他學生排斥。實際上只要他能做到幾點,他就能非常和諧的在這幾個點上實現人際關系的和諧。比如說《弟子規》的“入則孝”,如果他能做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他知道是父母給予了他生命,用一生在呵護他,用生命的呼喚來引往正道上走,那么他與父母的關系一定會和諧。延伸開來,他與領導的關系,與社會的關系也會和諧。比如說《弟子規》的“出則悌”,如果他能夠做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他就懂得同根生應該和睦的道理,他與同事,與外部環境的關系就會和諧,這都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素質。
學習傳統文化要知行合一
記者: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是儒釋道,請您談談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識。
王新華:要談我自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我還很難把它概括出來。從我現行的體悟來講,傳統文化從“傳”來講,時間跨度是很大的;從“統”來講,范圍是非常寬泛的。我在傳播和做的過程中,體悟到一點,就是要知行合一。
儒釋道作為共同的根,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石。我們用書院的形式來傳播傳統文化,更加側重于儒家文化,不是說道家佛家不重要,而是我們書院更將重心放在傳播儒家的以孝悌為核心的文化理念在現代社會中的作用。儒家文化與世事,所謂家事國事天下事的關系最為密切,儒家的回歸任重道遠,儒家是最有希望也是最有必要被社會的領導階層在相應的時候來宣揚引導的文化。
記者:從您個人生命本身來說,在過去,現在,更重要的在未來,傳統文化在您的生命當中生成怎樣的蓮花智慧?
王新華:人剛生下來是一張白紙,隨著成長,開始物質積累和精神積累。人們更看重的是由簡到繁的物質的積累。但實際上,精神積累也很重要,我更看重的是由繁入簡的精神積累,因為大道至簡。我們從哪里來不知道,往哪里去也未知。那么要想使自己的生命實現一種智慧的升華,能留點東西在世間的話,就要達到大道至簡的境界,這是傳統文化能給到我們的。我的人生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在沒有悟道之前經歷很多挫折,第二階段,開始進入道的境界之后很多事情就水到渠成。將傳統文化和當下結合,開始傳道,我想是祖先對我的蔭護,我開始做符合天道的事情,所有困難都能解開。
作者簡介
王新華 上海浦江書院院長。浦江書院是上海力泉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傾力打造的以推廣中國傳統文化為使命的經營主體,旨在為現代人提供高品質的傳統國學和現代文明結合的文化和經濟服務,把書院辦成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中心,并以此作為長期的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