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美國之間的貿易問題會影響到每一個出口導向型的行業,而不僅是太陽能電池板行業
2012年3月20日下午,沸沸揚揚的光伏“反補貼”調查塵埃落定。在經過長達數月各種法律術語的狂轟濫炸后,美國政府做了一個謹慎的決定,宣布將對美國進口的中國生產太陽能電池板強制征收懲罰性關稅,初步裁定稅率征收在2.9%~4.73%之間。
美國政府針對本次反補貼的判決僅僅是給予象征性的處罰。然而就是這樣的裁決,使得美國商務部仍然受到來自本國和中國光伏企業的雙重壓力。不僅中國太陽能光伏企業堅決否認美國部分企業的指控,美國太陽能業界許多相關企業也對該提案表示反對。
GT Advanced Technologies是美國一家領先的太陽能制造企業,其首席執行官Tom Gutierrez撰寫了一篇文章,呼吁不要對中國太陽能板征收懲罰性關稅。他說,中國和美國之間的貿易問題會影響到每一個出口導向型的行業,而不僅僅是太陽能電池板行業。這個問題應該通過兩國之間的雙邊談判加以解決,而不是對太陽能電池板征收特別關稅。這個“稅”將會滲入到太陽能系統的成本中去,使針對電力公用事業、商業和住宅消費者的太陽能發電成本更加昂貴。
無獨有偶,3月19日,就在這個懲罰性關稅決定發布前一天,美國太陽能制造聯盟發表了一篇令人瞠目結舌的文章,表示將公布美國太陽能制造聯合會那七名成員公司在過去十年內接受政府(州、聯邦和國外政府)補貼的完全名單。
SolarWorld,正是這家在俄勒岡州有工廠的德國公司,事先挑起了此次貿易戰的事端。更具諷刺的是,據美國太陽能制造聯盟披露,這家公司正是太陽能產業歷史上獲得了最多補貼的公司。
美國雙反初判出爐使中國太陽能廠商松了口氣,但這仍非最后的結果,我國光伏企業不可掉以輕心。
眼下,復雜多變的世界經濟形勢對中國外貿發展進程的影響日益成為常態,“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應對之策必不可少,而未雨綢繆的長遠計劃更為緊迫。本期封面報道:航運“漲”潮中的利潤守望者,就是面對最近海運價格突然飆升的局面,探討運費走勢和化解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