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盡管運價上調會給外貿企業帶來一定沖擊,然而,作為航運業的提供方方,此輪價格調整卻并非無風之浪。目前,運力供大于求的現象正在悄然變化,在此條件下,各大航運企業已經意識到“殺價”對于整個行業將會產生不利打擊。長期來看,大趨勢的發展仍然取決于市場供求關系。馬士基航運北亞區首席執行官施敏夫(Tim Smith)就此問題答復了本刊記者的提問。
運費調整取決于對整個市場的判斷
《進出口經理人》:就馬士基而言,近期運費調整中,涉及中國業務的主要是哪些航線?
施敏夫:我們調整了亞歐航運的運費,還有泛太航線,之前由于泛太平洋運價穩定協議組織(TSA)的建議,所以很多公司都上調了運費。運費調整取決于對整個市場的判斷,以及對現在不健康、不可持續發展運價的調整。亞歐航線之所以有比較大的調整,而其他航線沒有這樣的安排,是因為其他航線運價還沒有下滑到如此低的水平。
《進出口經理人》:運費調整的幅度或比例大致是多少?
施敏夫:目前亞歐航線,從3月1日上調運價每775美元/標箱(TEU),4月1日起進一步上調每400美元/標箱。此航線我們沒有任何進一步計劃,需要看市場情況而定。
我們在其他航線上一些調價的舉措包括從3月15日起,上調亞美航線每300美元/標箱,亞洲—南美東岸,每600美元/標箱,亞洲—南美西岸,每400美元/標箱,亞洲—西非,每250美元/標箱,亞洲—澳大利亞,每300美元/標箱。
《進出口經理人》:運費上升的最主要推動因素是什么?與調整前相比,其增額主要存在于哪些方面?
施敏夫:現今的市場狀況是運價低企,這與我們為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不是非常匹配。現在的問題在于整個市場情況會恢復到一個什么水平,運價如何上調才能保持健康的、可持續的發展。作為一個船公司,我們無法憑借一己之力改變整個市場,但是,我們認為如果通過調整運力,更好地保持供需之間的平衡關系,如果我們能夠注重為客戶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我們可以向客戶證明調整運費的合理性。
我們認為,海運業的運價仍然十分低廉。與我們在亞歐航線上2010年同期每3000美元FEU(40尺標箱)相比,現在的運價是非常非常低的。我們相信如果運價恢復到那時的水平,出口商是能夠承擔的。事實上,在出口商的整體運輸成本中,海運費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另外,如果我們能夠為客戶提供可持續的服務,就必須使運價恢復到健康的、可持續發展的水平,而我們才能夠取得合理的回報。市場需要為船公司提供的服務買單,這非常重要。
提供領先于市場的服務最重要
《進出口經理人》:作為物流服務提供者和解決方案提供者,在運價調整以后,丹馬士(丹馬士是A.P. 穆勒—馬士基集團旗下為客戶提供供應鏈管理與貨代專業服務的品牌)如何在物流成本成本上升的時候,如何為客戶提供更為完善的服務,近期有何舉動,以便于繼續贏得客戶的信任?
丹馬士:丹馬士是世界領先的第三方物流供應商,為世界各地客戶提供全方位、度身訂制的供應鏈管理與貨代業務服務。我們本身并不擁有任何的空運或海運運輸工具,因此對于運費的上漲,我們沒有直接的控制權。基于我們的業務模式,我們并不專門與任何一家特定的航運公司合作。相反,由于我們有著強大的海運合作伙伴網絡,我們與客戶密切合作,選擇運價和解決方案最具競爭力的運輸公司。
最重要的是,基于我們對客戶需求的了解和供應鏈管理及發展方面的專長,我們能夠提供具有更多價值的全球領先的解決方案。我們有能力追蹤、查詢記錄,基于客戶需求和挑戰為其量身定制解決方案并著眼于簡化復雜的供應鏈,提供高效的改進方案,使得我們的客戶得以減少存貨,降低操作成本,短期內積累大量的資本用于長遠的競爭。
丹馬士在新興市場有著強勁的發展勢頭,包括一些成本較低的地區,例如中國、印度、孟加拉國,以及非洲的30多個國家。在丹馬士全球的各個辦公室里,我們都有本地的員工,他們說著流利的當地語言,熟悉本土環境,在一些關鍵的本土市場,特別是中國,我們提供領先于市場的服務。在非洲、中東和拉美這些新興市場,我們是全球領先的服務供給商,在這些地區,通過我們建立的服務網絡,我們的客戶得以接觸到新的采購地、客戶和新的商業機會。同時,通過我們的IT系統,為客戶提供卓越的訂單跟蹤服務,從客戶向供應商提出采購需求開始,一直到貨物到店,我們的系統提供平均每月600萬的電子數據,這樣的數據提供是實時的、每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