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
背景:托收結算
代收行:I銀行
付款人:A公司
托收行:N銀行
受益人:B公司
托收類型:遠期付款
B公司于2010年5月24日到N銀行辦理托收項下交單業務,結算方式為D/P USANCE 21 DATES AFTER ARRIVAL OF GOODS(B/L DATE:2010年5月20日)。(此種結算方式下,銀行正確的處理方式應為:進口方銀行收到托收行寄來的單據,通知付款人到單,付款人承兌后,代收行向托收行發出付款承兌電文,并將所有單據留存代收行妥善保管。承兌到期日,付款人通過代收行付款給受益人后,代收行方可將全套單據包括提單交付給付款人,然后由其去辦理提貨事宜。)考慮到此種結算方式較為繁瑣,且極易引起付款人由于不能及時取得提單辦理提貨而產生不必要的滯港費用。N銀行工作人員力勸B公司改變遠期付款交單方式,盡量選擇即期付款交單(D/P:DOCUMENTS AGAINST PAYMENT)或承兌交單(D/A:DOCUMENTS AGAINST ACCEPTANCE)。B公司執意按照原有的交單方式辦理業務,并稱付款人特意要求以此種結算方式結算,他們貿易雙方也知曉此種結算方式的利弊。N銀行仔細審核單據后,將全套單據寄往代收行I銀行。隨后,B公司又通過N銀行向I銀行提交兩套單據,付款方式仍為D/P USANCE。2010年6月15日,B公司收到第一次所交單據貨款。2010年06月18日,I銀行來電詢問N銀行,第二次所交單據處理方式。N銀行去電文詳盡解釋了,D/P USANCE 方式下的正確單據處理程序,一再強調:此單據為托收遠期付款而非承兌交單,務必收妥貨款后再放單。2010年6月10日,N銀行收到I銀行的電文,確認第二次所交單據的到期日為2010年7月20日。此后,B公司又向I銀行陸續交單5筆,全部采用D/P USANCE 結算方式。至此,B公司共向I銀行出貨交單8個批次。其中, 除第一次交單安全收匯,第二次交單收到承兌電文外,其余6次交單均未收到I銀行任何回執。
2010年6月30日,B公司到N銀行提出辦理最后所交的五票單據的無償放單業務。考慮到B公司的貨款回收安全問題,N銀行工作人員直接提醒其不要草率放棄貨權,以免影響到貨物資金安全,也不要因過于相信進口方的承諾而造成后續業務的被動局面,并建議B公司在收到相應貨款的前提下,再釋放貨物的所有權。但B公司業務人員答復:進口方為他們的朋友,貨款回收絕對沒有問題。請N銀行務必盡快辦理。N銀行于B公司業務申請當天向I銀行發出電文,要求I銀行無償放單給A公司。2010年8月25日,N銀行未收到I銀行任何付款。N銀行向I銀行發出催收電文同時聯系B公司。B公司告知:A公司暫時資金緊張,稍緩即付,并提出意欲同意A公司暫時付部分貨款。N銀行業務人員從業務風險角度考慮,未同意B公司的部分收款決定。2010年9月10日,N銀行仍未收到I銀行付款,也未收到任何回復電文。再次聯系B公司業務人員并提醒其盡快查明貨物現狀,并調查清楚A公司目前的財務狀況。N銀行再次向I銀行發出催收電文。2010年9月12日,B公司稱已與A公司關系惡化,船公司書面證實:A公司憑全套正本提單早將貨物全部提走。N銀行考慮到I銀行在業務操作過程中并未嚴格按照正確的付款交單方式處理單據,征得B公司業務人員同意后,去電文要求I銀行退回B公司第二次、第三次所交全套單據。2010年9月16日,I銀行來電辯稱,B公司第三次所交單據未收到,并對B公司第二次所交單據已被承兌的事實絕口不提。但B公司從船公司處獲悉,A公司已憑全套正本提單提貨,包括I銀行辯稱的未收到的B公司第三次所交提單。但查詢I銀行TNT當局,B公司第三次所交單據的信封上,I銀行的簽收人僅為一個潦草的手簽,根本無法辨認任何字母。N銀行考慮到與I銀行為代理行關系,且單據明顯存在代收行操作失誤問題,多次致電I銀行,I銀行卻以貨物質量有問題而進行搪塞。此時,B公司方如夢初醒,告知N銀行,他們因輕信中間商花言巧語,不顧N銀行多次善意提醒, 終釀大錯,但所幸全部出口貨物都已投保了出口信用保險,不會產生太大損失。但事非人愿,由于B公司工作人員工作疏漏,投保的過程中又多次出現紕漏,導致最終所有貨款均未得到賠付。
案例分析
此案例中,疏漏部分應從以下幾方面分析:
B公司在出口合同簽訂環節,不應該與新客戶在首次做業務時就選擇以托收為結算方式,也不應該選擇托收遠期為業務結算方式,更不應該在前手貨款未收匯的情況下,貿然持續多批次、大金額發貨,造成損失巨大。實際業務操作中,即使選擇以托收為結算方式,應盡量避免選擇托收遠期付款結算方式。因為此種結算方式下,許多代收行易混淆遠期付款交單與承兌交單的單據處理方式,從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另外此種結算方式下,進口方只有在到期日付款后,才能拿到提單,極易因貨物滯留港口時間過長而產生滯港費。
B公司業務人員過于輕信中介人和付款人是造成貨款損失巨大的又一主因。B公司業務人員在沒有其他保障措施的情況下,貿然同意進口方的要求,將貨值幾十萬美元的貨款全部無償放單,進一步增加了B公司的損失程度。
B公司業務人員責任心不強,工作中出現較大紕漏,是造成損失無法彌補的又一直接原因。B司業務人員在沒有弄清楚保險公司承保范圍的情況下,單方面以為:只要所有的貨物都投保了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的保險,就會萬無一失。即使客戶拒付,保險公司也會包賠全部損失,從而放松了對所有已發出貨物的跟蹤、催收工作,也未能及時、積極配合托收銀行的后續工作。直到索賠時才愕然發現:前三次發貨,由于業務人員工作疏漏,錯將保險協議中的結算方式填成了電匯,而實際業務中卻采用了托收結算方式。因為結算方式不對,遭到保險公司的拒賠。而后五批貨,雖然填對了結算方式,但因為B公司業務人員的私自無償放單行為不屬于保險公司的承保范疇,仍舊被保險公司拒賠。
銀行應加強與快遞公司的溝通與合作。對于已經簽收卻無法清楚辨認簽收人手簽字跡的,應盡快盡早通過快遞公司到文件目的地核實清楚,以免簽收部門以此為借口辯稱單據未收到。該案例中,很明顯B公司2010年06月05日所交單據已被I銀行簽收并轉交給了A公司, I銀行卻以字跡不清為借口推脫其代收行的責任。
客戶在實際業務操作過程中,對于首次發生業務的新客戶應盡量選擇以風險較小的信用證方式為結算方式。若客戶執意選擇以托收為結算方式,應盡量爭取即期交單方式,同時盡量爭取一定比例的預付款。以防貨到港后,客戶不提貨, 不付款,代收行退單等事件的發生。
(作者單位:中國工商銀行山東濰坊市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