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凱孚(SKF)中國總部的駐地,位于上海熙熙攘攘的北京東路。縱橫密集的弄堂之間,林立著密密匝匝的大小店鋪,這些店鋪,大多經銷各種品牌或貼牌的軸承、密封件等機械散件。三月初的下午,上海依舊是陰雨的天氣,紛亂的小雨、來往的客商,以及吳儂軟語般的上海話,勾勒出一幅濃郁的海派商業畫面。
而此刻,站在艾瀾德(Erik Nelander)位于東銀大廈29層的辦公室向外眺望,不僅可以將這片大小店鋪盡收眼底,連遠處的東方明珠電視塔也綽約可見,頗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之感。事實上,作為全球領先的軸承及軸承單元、密封件、機電一體化、服務和潤滑系統的供應商,斯凱孚也正是以這樣在姿態在中國生根發芽和茁壯成長。
下午三時半,艾瀾德準時出現在辦公室,一件深藍的V領毛衫,臉上帶著誠懇的笑容,學院派氣質中散發著理性,與記者相握的手很溫暖。在這個料峭的早春,讓人感受到這個斯凱孚中國掌門人真實的一面。
關注世界,發力中國
斯凱孚來自瑞典,風行全球。早在1912年,SKF就來到中國。經歷風雨之后,如今的斯凱孚在中國約有5000多名員工,14家生產單位。雖然近期受到金融危機及歐債危機的影響,全球經濟有下滑的跡象,但是斯凱孚在中國市場的表現依舊強勁,中國市場的戰略地位凸顯重要。
“2010年,斯凱孚在中國的銷售額占到了整個全球市場的13%,但是事實上,中國市場的地位遠遠比這13%更加重要。”艾瀾德告訴記者,“眼下,中國已經開始從第一階段關注出口,發展到第二階段關注國內市場。而在未來,中國企業必將發展到第三階段,這就是中國的很多企業將成長為國際化企業的階段。從這個方面來說,斯凱孚會確保我們現在所做的投資和制定的戰略,都能保證今后的高增長率。”
據了解,近年來,斯凱孚在中國保持了30%的增長率。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中,有1/3來自于汽車、卡車業務,1/3來自于工業業務,也就是OEM業務,另外1/3則來自于工業后市場服務業務。目前,中國經濟的發展推動了斯凱孚在40多個行業中的蓬勃發展。
事實上,斯凱孚近期在中國市場不斷發力,動作頻頻,顯示出對于市場的良好預期。2011年年末,斯凱孚宣布與中國三大卡車制造商之一的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重汽)簽署一項長期合同。該合同價值超過52億瑞典克朗,中國重汽集團委托斯凱孚為其新型卡車提供斯凱孚分離式卡車輪轂單元、圓錐滾子軸承和密封件。
同時,斯凱孚還在大連和濟南投資建設新工廠。其中在濟南的項目占地1.6萬平方米,投資金額超過6億元人民幣,將于2012年上半年全面投入使用;在大連原有一家大型軸承廠,斯凱孚于2011年又新開了另外一家中型軸承廠,兩家工廠投資總額約為15億人民幣,將服務于電機、冶金、工程機械、造紙、風能等行業。這將全面支持斯凱孚在中國工業市場的積極發展。
“斯凱孚在中國的業務涉及40多個行業,從工程機械、醫療、食品,到采礦勘探、金屬加工、軌道交通、航空以及機床行業。總體而言,我們的關注或者投資力度,都與中國市場的發展是密切相關的。哪個行業在中國有較好的發展前景,我們相應也會關注這些領域。”艾瀾德說。
“斯凱孚在歐美市場的增長率大多在1%左右。而在中國市場,雖然目前的銷售額次于美國和德國市場,但是隨著經濟的向好發展,中國有望成為斯凱孚全球最大的市場。”談及未來,艾瀾德信心滿滿地說。
知識傳遞,知識分享
在艾瀾德這里,“知識”一詞顯得尤為重要。斯凱孚在中國及全球枝繁葉茂的發展,離不開這種知識理念的主導。
“在一百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斯凱孚始終致力于實現‘以斯凱孚知識裝備世界’的愿景。斯凱孚發展的優勢,就在于我們所擁有的知識。”艾瀾德強調,“斯凱孚知識來源于三個方面,包括基于全球經營網絡所獲取的跨地域知識,遍及40多個行業的跨行業知識,以及基于軸承及軸承單元、機電一體化、密封件、潤滑系統和服務的五大技術平臺知識。這些知識的融合貫通使我們能夠靈活的解決客戶所遇到的各種問題。”談及此,艾瀾德舉了個例子,比如斯凱孚會將在加拿大的某個造紙廠中取得的寶貴經驗,應用到中國的同類企業當中來。
“斯凱孚知識的傳遞,體現了一個全球化企業是如何將知識進行分配及再利用的。”艾瀾德對記者說。
正如艾瀾德所言,在實踐上,斯凱孚也將分享知識作為帶給客戶更多價值的不二法寶。“我們非常注重與客戶分享知識,特別是一些計算分析方面的知識。”艾瀾德對記者說,“在為客戶提供解決方案的時候,從生產設備伊始,我們就會通過一些軟件告訴客戶如何計算出精確的軸承尺寸,或者在生產中應該使用什么樣的軸承。”
不僅如此,艾瀾德強調,斯凱孚所傳遞給客戶的知識可以保證設備的可靠運行。“比如說,在采礦或煤炭業中,我們可以提供設備維護的軟件或系統,通過這些手段,就可以隨時監測產品的狀態是什么樣的,而且通過互聯網,我們可以遠程檢測這些生產設備的運行狀態。”
更進一步的是,這種對設備的檢測不是定時性檢測,而是一種預測性檢測,也就是說,通過檢測系統,可以預測出哪些產品可能存在問題,達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貴在理解,創造增值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企業的競爭力也提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階段。正如北京東路上遍布的大小店鋪,來自于中國本土和國外企業的競爭也空前激烈。然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斯凱孚始終能以領跑者的姿態傲視群雄,其中不乏一些值得中國企業學習的經驗。
“作為一個優秀的企業,不僅僅要能給客戶提供質優價廉的產品,更重要的是,要能夠給客戶帶來更大的價值和效用。”艾瀾德對記者如是說。
在艾瀾德看來,斯凱孚發展壯大的成功經驗在于兩點:一是產品的質量,在這方面,與同類產品相比,斯凱孚的產品具有更長的使用壽命,而這正是優質產品最基本的保證。另一方面,在擁有基本價值的基礎上,斯凱孚一直致力于為客戶帶來更有附加價值的服務。為此,在對客戶充分理解的需求上,斯凱孚能夠為客戶提供正確的解決方案。目前,斯凱孚擁有軸承、密封件、機電一體化、潤滑系統和服務者五大技術平臺,能夠提供的解決方案不僅僅是軸承方面,而是能夠提供眾多集合性的解決方案。
“對于一個優秀的企業來說,生產過程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與此同時,在理解行業、理解客戶的基礎上,如何為客戶提供最合適的解決方案,才是甄別一個企業好壞的最大特征,所有的企業都應該在這方面有更多的思考和嘗試。”艾瀾德中肯地對中國企業做出建議。
改變結構,貼近客戶
隨著斯凱孚業務的進一步發展,斯凱孚越來越關注如何才能更貼近客戶的需求。近期,斯凱孚集團宣布成立兩大新的業務領域,分別是工業市場戰略行業和工業市場區域銷售及服務,用來取代原來的工業部和服務部。艾瀾德告訴記者:“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調整,能夠更好地服務工業市場。”
“其中,我們的工業市場區域銷售及服務更側重于對中小企業的關注。這是因為,從目前的區域性管理來說,斯凱孚經銷商分布得非常廣泛,我們需要通過經銷商把我們的知識和服務傳遞給終端客戶。這些區域,不再僅僅局限于東部沿海地區,我們還要把業務發展到北部和西部地區,這也是和中國的‘十二五’計劃是相吻合的。”艾瀾德說。
在艾瀾德看來,中小客戶擁有極大的價值,這是因為中國前期對于基建或設備的投入已經到了一定高度,但是事實上,經過若干年的使用,這些設備已經慢慢開始老化,有很多中小企業需要大量的設備維修或設備替換。“在這方面,我們可以提供軸承維護或修整的服務,例如針對機床中的一些主軸等設備,我們可以提供翻新、替換或維修服務,在這個領域,我們也做得相當出色。”
相比較而言,另一個部門——工業市場戰略行業部門,則更加關注大型客戶,這些客戶行業集中度相對較高,發展也較為迅速,對于解決方案有著特殊的需求。“諸如再生能源、精密儀器、醫療、工程機械等行業,它們的增長是非常快的,如果我們清晰地按照行業來區分我們的銷售團隊,就可以確保我們沒有任何一個大客戶是會被遺漏的。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會把最精干的銷售經理放在那里,使得我們的銷售趨勢不斷朝向良好的方向發展。”
由此而言,在艾瀾德麾下的組織框架里,從區域上來關注中小型客戶,從行業上來保障大客戶,緊抓大客戶而并不放松小客戶,形成了交錯縱橫、錯落有致的組織結構,有力地推動了市場業務的開展。
凝聚團隊,沉積能量
作為斯凱孚中國總裁,艾瀾德與集團經歷風雨、共同成長。早在1987年,艾瀾德就加入了斯凱孚,在2010年被任命為中國總裁之前,他曾在斯凱孚先后擔任了一系列管理職位,其中包括斯凱孚 Mekan AB 董事總經理、斯凱孚瑞典董事總經理,以及斯凱孚航空和超精密軸承業務單元的總監。此前,艾瀾德還在斯凱孚全球不同職能部門和分公司從事財務方面的管理工作。
在艾瀾德擔任航空和超精密軸承業務單元的總監期間,斯凱孚成功收購了全球主要航空發動機和高精密軸承制造企業SNFA,并使其成功融入斯凱孚品牌。此外,他還主導了與通用電氣航空事業部之間的合作,并在美國與通用電氣合資建廠,生產航空發動機軸承。
雖然成績累累,但是艾瀾德卻始終抱有一顆平常心。“作為一個職業經理人,我基本每天要工作10個小時,然而,這10個小時是非常有限的。如果我的整個團隊中的500人,每天都可以多創造出1小時高效的工作時間,那么,這500小時的高效率工作,遠比我自己加班1小時產生的效能更多。”艾瀾德對記者說,“我希望我所處的組織架構是不斷向前發展的,希望每個人學到的知識都能逐漸增加。”
“除此之外,我也希望,我能將自己的能量傳遞給身邊的每一個人。”艾瀾德繼續說,“不管是對于員工,還是對于客戶,我都非常愿意與他們交流和傳遞更多的知識。我希望通過自己對于市場的認知,結合他人的觀點和意念,讓所有人都清晰地知道他們應該往哪個方向去努力。”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這一點,反映在艾瀾德生活工作的點點滴滴。作為斯凱孚中國掌門人,艾瀾德堅持每天都讀一點中文,以確保每月都會取得一些進步。工作之余,他會騎著心愛的自行車,流連于上海的大街和弄堂,去欣賞和探索當地的風土文化。這個過程,也讓他對本地市場有著更全面、更直觀的理解。
在艾瀾德的辦公桌上,端正地擺放著一張照片。照片中,他的太太、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笑靨如花的面孔,給這個春天增添了一抹溫馨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