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方秀鋼,福州人,現任福建省福寶古瓷珍藏館館長、中國收藏家協會理事、福建省收藏家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福州市榕城畫院畫師。收藏品涉及歷代珍貴瓷器數千件,其中不乏國寶級精品。2011年,福建省福寶古瓷珍藏館被中國私立博物館可持續發展論壇主委會評為十大私立博物館,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陜西省人民政府、陜西省民間博物館協會評為最佳參展單位。
福建窯口遍布全省各地,其產品也以青瓷、白瓷為主。其中建窯、德化窯所產的青瓷、白瓷甚是精美,被奉為貢品。
一、德化窖
德化縣位于“閩清尾脊”戴云山下,以其獨特的瓷土原料、燒送工藝及配方,生產的白釉瓷名揚世界,并逐步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陶瓷生產體系——德化窯。
德化白瓷胎釉以其獨到之處,贏得世界贊譽。尤其以明代何朝宗大師為代表的“象牙白”瓷塑雕像最具特色,被譽為“國際瓷壇的明珠”、“世上獨一無二的珍品”、“可與米蘭的斷臂維納斯相媲美”,將明代德化白瓷推至歷史的最高位。
德化窯瓷在中國乃至世界陶瓷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對外文化交流方面成績斐然,它的白可以與白玉媲美,被世人稱為“世界第一白”,被冠以“中國白”的美譽。
關于德化瓷的論述較多,相信喜愛的人們都會有自己的體會和鑒賞經驗。對于德化瓷的鑒賞,筆者認為:胎體上的釉是鑒別德化瓷藏品的關鍵,縱觀其燒制歷史,不同時期、不同作者的胎土上釉都是有獨特配制,燒制出的胎體顏色邊各有特點。所以,把握不同時期及每位作者的胎體上釉特征,是鑒賞德化瓷的關鍵要點。就現今德化瓷產品。不同作者的產品也都是各具特色,所以看胎釉很重要。
二、建陽窖
建陽窯瓷器有強烈的地方特征,許多專業學者都作了專業論述,相關特征介紹,已得到社會認可,在此不——舉例,下面僅就建陽瓷的總體特征說幾點供大家探討。
建陽窯以碗盞為主要產品,琢器十分罕見,特別是宋代的琢器尤為珍貴。
總體上建陽窯瓷,宋代時瓷料中含鐵量較周邊及后期產品高,因此燒制的胎體顯黑色也更加瓷實,后人稱鐵胎。一般經長期風化作用,都有明顯的風化殼層存在。
由于古代制釉的工藝特點,在黑釉瓷器上均有紫金光顯現。不見紫金光的黑釉系黑瓷,大多為建陽周邊地方窯的產品。
建盞為斗茶而生產,所以高等的建盞都會在盞底有聚光效應。聚光效應越強,越便于斗茶顯色,也越顯珍貴。
三、漳窖瓷器
在福建省漳州地區及周邊地方有一種米黃釉瓷器,人們習慣稱之為“漳瓷”或“漳窯瓷”。
在悠長的歲月,福建漳州先民們創造了燦爛的瓷器文化,具有鮮明的中華民族文化的風格和獨特的地域色彩,獨樹一幟的漳州瓷器文化是漳州古代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源遠流長、技術精湛,素享盛譽,不但在中國陶瓷文化史上有一席之地。而且超越時空輻射到東南亞及日本、朝鮮乃至世界諸國。
漳州窯瓷器,收藏界關注較少,從前僅有少數機構及個人收藏。耿寶昌先生到漳州調查。到20世紀80年代后華安東溪窯址發掘,確定漳州窯址,漳州窯瓷器逐漸進入收藏界視線。其鑒賞要點類于德化瓷,但也有濃烈的地方特色,主要有如下幾點:
1 漳州窯瓷多拉坯成型,純手工制作較少。器型大多為生活用品,用工較粗,但造型和塑造更顯淳樸和鮮活特征。
2 釉料三化鉀含量相對高,氧化鐵含量相對低,在白色胎體襯托下的釉色柔和溫潤,加上小開片特征有很好的獨特審美情趣,使許多收藏者傾心喜愛。
3 早期的胎體較精細,但厚重,后期的胎體相對較薄且疏松,少見落款,有落款均在底部。
4 加彩漳窯器在米黃色胎釉襯托下及小開片裂紋烘托,使彩色畫面更有魅力,應當說是漳州窯很多地方特色的出彩之處,也是其中重要的觀賞點,帶彩漳州窯口精品有很高的欣賞價值。
四、泉州窖
泉州窯,為宋元時期晉江地區外銷瓷重要產地之一,主要窯址有泉州東門外碗窯鄉及西門外磁灶鄉等。燒瓷品種有青白釉、青釉、青黃釉褐彩、綠釉、黑褐釉等。宋代以青白瓷為主,器型有碗、盤、洗等。青瓷有瓶、碗、盤、壺、缸、缽等。元明時期盛燒黑釉及綠、黃低溫釉軍持,質量較粗,綠釉器發現有印花瓶、壺、盒、軍持等,也殘留有不少素燒坯。
泉州窯瓷器的特征和鑒定要領是:
1 青白瓷產品以碗、盤、洗為主。碗外壁多刻蓮瓣紋。盤類以折沿大盤居多,盤心留有疊燒粘結的條形支具痕。洗類器皿胎薄釉潤,采用覆燒法,口邊無釉,與景德鎮同類器物相比,口緣較厚;器內心印有花卉紋飾。
2 青瓷產品中的壺胎較薄,器形很小,與其他地區不同。
3 黑瓷產品以碗為主,兼燒長流曲柄壺。另有黑釉、綠釉軍持,主要外銷菲律賓等國。
4 童子山窯專燒青黃釉褐色彩繪大盆,有直口與折沿兩種造型,器內多畫折枝花卉紋,有寫壽山福海或其他詩句的。日本福岡曾出土該窯所燒制的彩繪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