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是銅鏡鑄造的第一個輝煌時期,這個時期的紋樣更加豐富,除了典型的山字紋、菱形紋和蟠螭紋外,還有夾層透雕、鑲嵌等新的工藝技術紋樣,和此前的青銅器紋樣有別的是:這個時期的主題出現了新的變化,那就是以云雷為底紋的北方鏡和以羽毛為底紋的南方鏡逐漸融合,最終形成了蟠螭紋鏡的天下。
仙界的山字鏡
山字鏡是戰國時期最具特色的銅鏡,也是戰國銅鏡的大家族。根據孔祥星和劉一曼的研究,山字鏡流行的時段是春秋至戰國中期,最早的山字鏡出現在春秋晚期,流行于戰國早中期,晚期也有發現。這一時期正好是思想家輩出的時期,文化大爆發的時期,也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時期,是思想極為活躍的時期,同時,也是鐵器全面推廣的時期,手工業大為發展的時期。在眾多思想學派之中,神仙方士的學說也在這一時期孕育發生,并主導和影響了此后很長一段時間。山字紋銅鏡的紋樣,根據山字的多少又分三山鏡、四山鏡、五山鏡和六山鏡。孔祥星和劉一曼認為,四山鏡出現較早,是春秋晚期,證據是湖南湘鄉東周墓出土的銅鏡,五山鏡則晚到戰國中期才出現。在全部山字鏡中,以四山鏡出土數量最多(圖1山東臺兒莊彭樓鄉出土四山字鏡)。
關于山字鏡的紋樣,有學者認為山字就是“山”,四山就是“四岳”,也有學者認為“山”字是青銅器中的“T”,形紋樣,是獸紋的一個部分。究竟是山岳還是其他沒有定論。
山字紋鏡分布的地域,包括楚文化涵蓋的湖南、湖北、安徽、江蘇以及四川、廣西、廣東、陜西、河南,其中,以湖南最多。另外,在河北的易縣還發現了山字紋鏡范。由此可見,山字紋鏡和菱紋鏡一樣,也是楚文化的產物。
識讀山字紋鏡的關鍵是“山”字。孔祥星和劉一曼認為紋樣中的“山”字和文字中的“山”不同,所以不能認同其為山,同樣四山字紋鏡中的“山”,也不能茍同為“四岳”。
固然,春秋戰國時期文字的“山”字寫法和銅鏡紋樣的“山”不同,那么紋樣中“山”形到底是什么呢?
可以說說來話長。春秋戰國時期,社會上一個普遍流行的新思潮就是求仙問道、延年益壽。《釋名》說,“老而不死日仙,仙者遷也,遷入山也。”這里的“仙”字是繁體的“僊”,與繁體的“遙”字除偏旁不同外,字形的主體一樣,所以《釋名》解釋“仙者”就是遷居到山里的老人。《釋名》作者是東漢時期的人,代表的是東漢社會上的共同認識。《釋名》寫作的時代和出現的山字鏡戰國時代,似乎有些遙遠。同一時代的山東沂南漢墓墓門上所刻畫的仙山,與山字紋銅鏡異曲同工。這里的仙山是三山,三山呈柱狀的形式,中間高,兩側低,三根柱狀山峰的底部由一只仙獸橫跨相連。山頭上分別是西王母和為之制造仙藥的玉兔(圖2山東沂南漢墓墓門仙山畫像)。從形式上看,沂南漢墓的仙山和山字鏡的“山”字幾乎沒有太多的差別,只是山字鏡上沒有仙人,但到了西漢晚期仙人們就已經開始陸續入住銅鏡的世界,到東漢晚期三國時代,銅鏡就完全成了神仙的領地。
如果說東漢畫像石的圖像不足以證明戰國山字紋鏡“山”字的話,西漢早期有關“山”的圖像,則明白無誤地告訴人們,至少在秦漢時期,“山”曾經是仙界的符號,是人們求神問仙的圖像信仰。如長沙馬王堆1號漢墓漆棺擋板上的漆畫仙山,山的形狀是銳角三角形,尖銳的山峰刺破青天,山中云氣繚繞,兩頭仙鹿對稱在山峰兩側的云氣之中。(圖3湖南長沙馬王堆漆棺仙山線圖)這是西漢早期的仙山表述,也是楚地對仙山的認識,很可能是戰國傳統的繼續。這里的山就是陡峻的山峰,是不可登攀的高山。兩頭仙鹿在云氣中騰躍的表現,渲染的是這座山峰的不凡,從而旁證了其仙山的性質。讓動物活躍在山中,本來是一種司空見慣的自然現象,但在戰國秦漢時期的人們看來,還有另外一種意圖,那就是表示該山峰的遙遠。如河南汲縣山彪鎮出土的春秋晚期青銅尊上的仙山,山中有樹,有鳥,有走獸,有手持弓箭的獵人,還有人頭獸。這個怪異的神獸,一頭兩體,旁邊還有一個提著一串東西的人物。這一串東西或者是扭成麻花狀的白絲,或者是一串貝幣,總之應該是珍貴的東西。(圖4河南汲縣青銅尊仙山線圖)攜帶著禮品進山,去到有人頭獸的地方,應該和周穆王帶著禮品朝拜西王母的意圖一樣,是去仙界溝通和交往,希望神仙能夠接受求仙者。這是春秋晚期關于仙山的圖像表現。山東滕州官橋鎮后掌大出土的一塊畫像石上,東王公端坐在一座“凸”字形的仙山之中,山體周邊云氣彌漫,云氣之中既有鳳鳥,也有帶翅膀的龍、熊、牛、鹿,神異的特征活靈活現。(圖5山東滕州后掌大仙山畫像)云氣是空中的物質,也是天上的象征,戰國秦漢時期的人們既然相信神仙能夠像鳥一樣飛升,云氣自然就是神仙的伴生物。但云氣展示的仙山太虛無,太縹緲,人們祈求長生不老,希望做神仙,還是希望仙界能夠到達,而不僅僅是望塵莫及,望梅止渴。后掌大漢墓是東漢早期的,其畫像因為有了東王公的具體形象而為山的仙境性質做了形象的注解。
從汲縣春秋晚期青銅尊上的仙山紋樣,到西漢早期長沙馬王堆的三角形仙山,再到東漢早期后掌大的“凸”字形仙山,最后到東漢晚期沂南漢墓的三條柱狀的仙山,仙山的基本特征可以總結為三個特點:那就是陡峻、遙遠、云氣繚繞,都不是凡人可以到達的地方。以此標準來反證山字鏡,其“山”字的形狀是否也可以和以上圖像靠攏呢?
識讀山字鏡除了考慮到以卜社會思潮以及出土物的圖像外,也不能不關聯到與山字鏡密切相關的其他紋樣,特別是其底紋羽狀獸紋(圖6宮本一夫整理的戰國羽狀獸紋線圖)。根據日本九州大學宮本一夫的整理,和山字鏡同時的主題紋樣有花蕾紋、花菱紋和獸形紋,其中,獸形紋和中原體系的禽獸紋相似,都是在地紋上突出幾只禽獸,而這些禽獸的出現如前所述,象征的是遙遠。此外,根據日本另一學者林巳奈夫的研究,青銅器上的羽狀獸紋就是龍紋的變形和分解(圖7戰國青銅器羽狀龍紋),其年代在戰國前期和中期。文獻的依據就是《莊子》外篇天運:“龍合而成體,散而成章。”這種被設計成裝飾紋樣的羽狀獸紋,就是龍紋的解析,也是雷紋底紋和龍紋主題紋樣的新組合。青銅器中的龍紋,其通體纏繞的形式,所呈現的形態是保護,對觀者的影響是震懾,所起到的作用是辟邪。將如此紋樣滿布在銅鏡之上,當然也具有辟邪的意圖,而山字則是仙山的象征。辟邪與升仙又恰好是戰國秦漢時期的主流理想和追求,也是最樸素的民間信仰。將這兩大主題思潮納入銅鏡之中,自然不會是空穴來風,而是有根有據,上順天意,下應民心的。由此,山字紋鏡的“山”字,其意義應該就是山,不過不是普通的山,尋常的山,而是承載神仙的仙山,是寄托人們長生不死理想的神山。
通好怡情的花菱紋
按照孔祥星和劉一曼的研究,花菱紋鏡有兩種類型:一是折疊式菱紋鏡;二是連貫式菱紋鏡。折疊式就是將完整的菱形紋拆散,然后和另外拆散的菱形紋折疊組合。連貫式菱形紋則是將四條邊進一步擴展,組合成八條邊后,對頂連續。折疊式菱形紋的平面布局是在鏡鈕中心之外,劃分四到八個中心,每個中心都以四花瓣為主,菱形紋被攔腰切斷,一分為二,半個菱形呈“V”字形態,分別罩在花瓣的尖端(圖8湖南長沙出土戰國折疊式菱紋鏡)。連貫式的菱形紋樣,是讓多個“V”形圍合成一個大的菱形,繞著銅鏡的周邊旋轉(圖9傳為西安出土的連貫式菱紋鏡)。
無論是折疊式還是連貫式,其圖案形式,既是菱形細地紋樣的繼承和放大,也與戰國時期的絲綢紋樣相吻合。如河南信陽長臺關戰國楚墓出土的復合菱紋綺,其紋樣就是四個“V”形圍合的菱形(圖10河南信陽長臺關出土戰國復合菱紋綺)。不同的是,花菱紋鏡的圍合不怎么嚴密。各個“V”字都是獨立的,而絲綢的紋樣則是連續的。這是材料和制作的原因。菱形花紋是絲綢常見的紋樣,早在商周時期,就已經被用作服飾的紋樣。如河南安陽侯家莊西北崗商墓出土的一尊石雕殘像上,服裝的蔽膝上就是菱形紋樣(圖11河南安陽侯家莊西北崗出土商代石雕復原線圖)。按照商周時期的認識,服飾紋樣內容的政治意義大于欣賞的審美意義。所以,絲綢紋樣中的菱形紋,固然要受提花工藝的限制,無法清晰明白地具象表現,但選擇菱形紋也肯定有特別的含義。如湖北江陵馬山磚廠1號戰國楚墓出土的刺繡中,菱形紋巾心就圍裹著兩龍一鳳的具體形象(圖12磚廠1號戰國楚墓出土龍風紋刺繡紋樣)。長沙馬王堆1號西漢墓出土的綺,菱形紋中則是一對鳳鳥(圖13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對鳥紋綺)。從這兩幅圖像可見,戰國西漢時期的主題紋樣中,菱形紋像青銅器的雷紋一樣,也被當作了絲綢紋樣的底紋。只是因為工藝技術的問題,菱形紋的底紋和具象的龍鳳紋一樣,并列在同一個平面上。這種變化說明,底紋也和主題紋樣一樣,可以平起平坐,平分秋色了。將底紋的地位提升,弱化主題紋樣,正好也是春秋以來的重大變化。西周中晚期主宰青銅器紋樣的竊曲紋其實就是龍鳳、饕餮等主題紋樣弱化和雷紋底紋提升,最終合二而一的典型表現。底紋的雷紋在委曲求全了千年后,終于可以名正言順地擺脫了陪襯的身份,和主題紋樣一起登堂入室了。菱紋鏡紋樣和絲綢紋樣的密切,還可以從其流行的地域找到旁證。據孔祥星和劉一曼的研究,這種銅鏡“常見于湖南、安徽、湖北等楚文化地域,在四川、陜西也偶有發現。”由此可見,楚文化地區的菱紋鏡,不可能不受當地絲綢紋樣的影響。
兩種類型的花菱紋鏡一個共同的特征是:在花瓣之上懸掛著“V”形的凹而寬帶。這種懸掛的“V”形,很像身體上佩戴的玉璜。玉璜在組合到佩玉串飾上時,有的就是弓背朝上,兩端下垂(圖14戰國玉佩示意圖)。菱形紋鏡中“V”形紋樣懸吊在花瓣之上的表現,有可能與佩玉有關。另外,春秋戰同時的樂器編磐,同樣也是采取弓背向上的懸掛方式。將“V”形懸掛,是否也具備樂的含義?雖然不能斷言,但鐘鳴鼎食的生活追求,卻也正是在這一個時期被肯定和認同下來的。銅鏡作為照容的生活用品,同樣也可以折射人們的生活理念和追求。按照傳統的觀念,一件器物的多功能用途,是自殷商以來的發展趨勢,越晚越明顯。到了戰同,則幾乎成為工藝設計的共同原則。蓋可以當碗,碗也可以做蓋,一器可以多用。這種集多種功能于一身的造物思想,當然也可以將多種的精神訴求納入一種紋樣之中。
由此,是否可以認為,菱紋鏡中的菱形紋,既具有雷紋的特征,可以辟邪,也具備玉璜的功能,可以當作聘物,禮聘貴客,還可以像磬一樣,愉悅性情。如此,銅鏡所具備的辟邪、通好、怡情的用途一目了然。(來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