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國檔案界自1940年代開始論述檔案鑒定思想,歷經多位學者的努力已發展出一套完整的鑒定理論與架構,不僅成為當今鑒定理論的主流思想,更對許多國家的鑒定實務工作產生重大的影響。本文以美國檔案鑒定思想之發展先后,陳述各個時期重要學者之鑒定理論或觀點,借以了解這些鑒定理論的特點以及對近代檔案鑒定的影響。
關鍵詞:美國 檔案 鑒定 思想
1、前言
美國的鑒定理論主要自MargaretCrOSSNorton開始,美國的鑒定發展在某些程度上雖傳承歐洲大陸的傳統,然而因應其國內之需要發展出獨樹一格的鑒定觀點,進而對各國鑒定思想與實務產生極大的影響。基本上,美國檔案界從1940年開始開始注意檔案鑒定議題,特別是政府文書的鑒定。或許因為早期在政府文書方面可用的資源與現存文書數量之間存有最顯而易見的差距,因此,如何有效地選擇適當文書入藏成為美國國家檔案館(NationalArchives)最重要的課題。
2、主要檔案鑒定思想與觀點
2.1 MaynardJ.Brichford的檔案鑒定思想與觀點
Brichford亦將鑒定視為一種過程,其中涉及文書的研究與分析、某些價值的連續考慮及不同技巧的應用等。然而,與先前學者不同的是,他特別強調每個檔案單位所陳述的目標,并將此視為評估文書的基本標準。Brichford要求檔案人員必須分析檔案的起源和產生情形,以便界定檔案本身的特點,如產生年代、數量、形式和功能等特質。除這些特點外,他認為Schellenberg的證據與信息不一定會有價值依附其中,因此將兩者視為檔案特點的一部分。其次,他進一步指出鑒定價值要奠基在檔案的潛在使用者和保存者的需求上。因此,除評估檔案的特點外,也要從使用者和保存者的立場來思考保存活動,此為決定上述價值的重要依據。
2.2 CommitteeonIntrinsicValue的檔案鑒定思想與觀點
CommitteeonIntrinsicValue是由NationalArchivesandRecordsService在1979年成立的,主要負責研討有關文書原有價值之議題,了解以原始形式呈現原有價值內涵的重要性。該委員會(CommitteeonIn-trinsicValue,1982,p.91)認為原有價值可用來評估文書的永久價值,而其表現形式就是文書的原始形式;換句話說,由于文書的原始形式具備某些特點和性質,使得檔案單位必須以其原始形式保存這些文書,不可以用重制品代替。
2.3 HelenSamuels、HarrvHackman和PatriciaAron-sson的檔案鑒定思想與觀點
不同于先前學者從機構與文書本身的微觀角度來探討鑒定議題,這三位學者從整體文書世界的宏觀觀點,于1984年的SAA年會上提出文件策略概念。此概念的產生是因這些學者認為傳統鑒定方式過于強調對單一文書形成單位的了解,并聚焦在文書形式,使得現代文書的選擇與鑒定缺乏效率和效能。這種情況下,檔案人員需要一個跨越機構組織之實體限制,并以合作方式建立穩固館藏,減少重復收藏的新策略方法,而文件策略正是符合這樣一個要求的方法,能夠建構一套引導性的理論概念和應用技巧,讓檔案鑒定人員有能力解決現代文書檔案之固有問題,并應付現代機構復雜結構所引發的各種文書管理挑戰。
2.4 FrankBoles和JuliaMarksYoung的檔案鑒定思想與觀點
這兩位學者是美國近代致力于發展鑒定架構的檔案學家,其鑒定架構綜合先前學者的想法,如Schellenberq的價值概念、Bauer的成本觀念和Brichford所建議的豐富準則,再加上本身對選擇組成要素的認知,進而建構出一個繁復的價值評估架構。他們提出這個架構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建立一個能夠應用到任何機構環境的客觀鑒定架構,并在鑒定的選擇標準、方法和用語上取得一致與共識。此外,BolesYoung在研究中特別指出機構差異性對檔案選擇準則的強烈影響,亦即各檔案機構因其政策和設立宗旨目標的不同,使其應用選擇準則的方法有所差異。
2.5 F.GeraldHam的檔案鑒定思想與觀點
1993年Ham出版的SelectingandAppraisingArchivesandManuscripts一書,以循序漸進方式鋪陳選擇與鑒定檔案的相關議題。該書首先進行相關鑒定理論的分析作為學理知識基礎,讓讀者了解到該書承襲美國一貫的鑒定思想,其觀點奠基在Schellenberg的思想加以延伸。其次,他也強調館藏政策的重要性,認為鑒定須有一個選擇目標做為指引,要從整體信息角度來規范需要文件化的對象、功能或活動,而檔案人員所做的每個鑒定決策都必須在館藏采訪政策規范的范圍內。
3、各學者的核心概念與貢獻
有關上述各個學者所提出鑒定理論核心概念與其對檔案鑒定的主要貢獻列表說明,見下表。

4、小結
在其發展中可看出,以單一形成單位和文書文件實體本身作為檔案價值評估標準的傳統鑒定理論是美國檔案界的鑒定主流思想,其中雖有來自文件策略此一宏觀鑒定的模式的挑戰,但仍無損于傳統鑒定理論在檔案鑒定領域界的重要地位。然而以實體檔案為焦點的檔案價值論述與評估在電子文書興起的虛擬或數字時代是否依然適用,已成為現今檔案鑒定領域的另一個重要議題。對此,則需要各國對檔案鑒定理論有興趣的專家學者投注更多心力與資源,進行相關的研究或討論,方能為傳統鑒定理論在數位時代的定位找到更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