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在機遇面前畏首畏尾,最終因擔心失敗而退縮不前;另一種人敢想敢干,為了心中的夢想勇于放手一搏。人人都渴望成功,但因為選擇不同而遭遇了迥然不同的結局。
對有把握的事,很多人都愿意做;而對于沒把握的事則猶豫不前,殊不知人生本身就是一場冒險。很多時候,成功的機會是同風險疊合在一起的。要想抓住成功的機會,就得冒一些風險。
敢于冒險,是成功人士的基本素質,也是職場中人應該具有的素質。因為在任何事業中,把所有風險都消除掉的話,自然也把所有潛在的機會都丟掉了。只有敢于冒險,你才能有機會把握自己的人生,不至于碌碌無為。可以說風險孕育著機會,沒有風險,就沒有收獲。
把冒險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去
吉姆·伯克晉升為約翰森公司新產品部主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研制一種供兒童使用的胸部按摩器。然而,這種新產品的試制很快失敗了,伯克心想這下可要被老板炒魷魚了。
幾周后,總裁召見伯克。讓伯克意想不到的是總裁微笑著起身讓座,并親切地拍著他的肩膀:“你就是那位讓我們公司賠了大錢的人嗎?”伯克不知所從,總裁接著說,“我要向你表示祝賀,你能犯錯誤,說明你勇于冒險,我們公司就需要你這種有冒險精神的人,這樣公司才有發展的機會。”這一天讓伯克銘記終生。他忘卻產品試制失敗的困惑,一往無前地投入新產品的研發工作。數年之后,伯克成了約翰森公司的總經理。但他仍然牢記著總裁的那番話。
香港靚美集團公司總裁齊龍認為:“冒險精神具備與否,實際上是一個員工是否具備思考能力和人格魅力的表現。”作為一個員工,你只有把冒險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去,才會讓你的老板感覺到你的努力。
只要有50%的希望就值得冒險
日本的大都不動產公司創始人渡邊正雄曾是一個小商人。創業之初,有人向渡邊推薦土地,那是一塊有幾百萬平方米、價格便宜的土地,當時人跡罕至,沒有道路,沒有公共設施,唯一的優勢是這塊土地與天皇御用地鄰近。
這塊地幾乎向所有的地產公司推銷過,但沒人愿意買。渡邊傾力籌借資金,先付部分押金果斷地把地買了下來。同行們都嘲笑他是傻瓜,親戚朋友也為他的冒險擔心。渡邊毫不介意,而是緊緊地抓住這個機會不放。
戰后的日本,經濟開始迅速發展。人們的收入增加,大家漸漸對城市的噪音和污染感到厭惡,開始親近大自然,越來越多的人對這塊山地感興趣。一年左右的時間,渡邊就把這塊幾百萬平方米的山地賣掉了八成,一下子賺到50億日元。他利用賺來的錢投資修建道路,并將剩下的兩成土地蓋成一棟棟別墅。經過3年時間,這塊山地變成了一個漂亮的別墅城市,渡邊所賺的錢也達到了數百億日元之多。
渡邊在總結自己的成功經驗時說:“我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為敢于冒險。我在選擇一個投資項目時,如果別人都說可行,這就不是機會——別人都能看見的機會不是機會。我每次選擇的都是別人說不行的項目,只有別人還沒有發現而你卻發現的機會才是黃金機會,盡管這樣做冒險,但不冒險就沒有贏取成功的機會,只要有50%的希望就值得冒險。”
敢于冒險的人才能贏得財富
猶太人被世界公認非常精明,與此同時,他們也是敢于冒險的民族。1835年,猶太人約瑟夫投資了一家小型保險公司。但是在他投資不久,紐約就發生了一場特大火災事故,公司很多人認為自己這次賠大了,紛紛低價轉讓自己的股份。這時約瑟夫劍走偏鋒,出人意料地買下了這家公司全部股東的股份。然而在完成理賠后,公司的信譽突然增加了,雖然約瑟夫把保險金提高了一倍,但很多新的客戶卻很放心地在這里投保,約瑟夫由此發了大財。在不少猶太人看來,每一次風險都隱藏著成功的機會,風險越大收益就越高。只有敢于冒險的人,才能贏得財富。
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兩顆相同的種子被拋到了地里,一顆這樣想:我得把根扎進泥土,努力地往上長,看到更多美麗的風景。于是,在金色的秋天,它收獲了很多成熟的果實。另一顆卻這樣想:我若是向上長,可能碰到堅硬的巖石;我若是向下扎根,可能會傷著自己的神經;我若長出幼芽,可能會被蝸牛吃掉;若開花結果,可能被小孩連根拔起;還是躺在這里舒服、安全。一天,一只覓食的公雞過來,三啄兩啄,便將它啄到肚子里。
人生也是如此。安于現狀,只會讓我們錯失機遇,停滯不前;相反,那些勇于迎難而上,敢于承受歲月風雨的人,總會格外受到機遇的垂青,迎來令人羨慕的鮮花與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