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中國經濟學者、華盛頓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尼古拉斯·拉迪2011年12月18日指出,中國經濟已經進入高速增長后期,金融自由化是幫助中國完成經濟轉型的關鍵。
他指出,中國過去30年靠資本控制、利率管制和固定匯率換來的出口型增長空間越來越窄,為利率、尤其是存款利率松綁,是中國必須突破的瓶頸。擴大內需是中國經濟轉型和維持較高速度增長的必經之路,但過低的存款利率已經成為捆綁內需的枷鎖。一般而言,低利率會刺激消費。但中國的情況是,存款利率太低反而導致家庭儲蓄率越來越高。由于存款利率偏低,再加上中國普通消費者投資渠道有限,致使大量資金流入房地產。房地產投資雖然近年來帶動了GDP增長,但有跡象顯示,房地產對于經濟的拉動作用正在減弱。
隨著中國經濟面臨減速和轉型的壓力日益迫切,利率問題近年來越來越多地受到關注。但也有中國學者指出,中國央行目前執行的低利率政策的主要原因并非追求出口導致的結構失衡,而是由于美聯儲的貨幣寬松政策。他們認為,中美之間利差過大將導致更多熱錢流入中國。不過,拉迪認為,中國應該考慮逐步放開利率,讓市場決定資本的價格。這樣,不僅普通消費者的可支配收入會相應增加,央行在宏觀調控的時候,也可以動用價格型的利率工具,而不只是依賴數量型的存款準備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