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重大突發事件報道是主流媒體必須堅守的宣傳陣地。面對信息技術革命帶來的種種沖擊,主流媒體應當直面挑戰、加速升級,以適應新生產力發展對信息傳播提出的要求。本文主要論述主流媒體在新媒體傳播環境下應對突發事件報道時的幾點注意事項。
關鍵詞:主流媒體 突發事件報道
信息革命 傳統媒體升級
突發事件因其突然性、異常性和破壞性往往給整個社會帶來巨大的沖擊,并因此在短時間內聚集起巨大的信息量,對整個新聞受眾群體產生極大吸引力,一直是媒體高度重視的領域。以互聯網技術為推動力的新信息傳播革命,正在以翻天覆地的氣勢改變著我們整個社會的信息交流模式,對傳統主流媒體突發事件的報道的沖擊同樣明顯。
一、傳統媒體的突發事件報道面臨新媒體的巨大挑戰
就在本世紀前五年,廣播、電視等傳統主流媒體仍然牢牢地掌握著社會信息的傳遞渠道。但是隨著新媒體技術的蓬勃發展,新媒體基于互聯網的開放性和積聚性,逐漸彰顯了它們在大眾傳播中的優勢,對傳統媒體造成前所未有的沖擊。
現在,當重大突發事件發生時,受眾獲取第一條消息的渠道已經不單是報紙和電視,而是微博、短信等新興媒體。2001年“9·11”事件發生時,受眾苦等報紙和電視、廣播新聞中的只言片語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這使得傳統媒體在突發事件發生之時,不得不面對報道信息途徑更加多樣、報道內容更加開放的新媒體的巨大挑戰。
在新的媒體傳播格局下,媒體資源多元化,群眾獲得信息的渠道不斷增多,傳統新聞傳播中的傳播者和受眾開始角色互換,形成全員傳播,受眾知情權普遍加強;信息的傳遞實現了前所未有的便捷化和多邊化,受眾隨心所欲接收自己需要的信息已基本成為現實。不過,在新媒體的巨大挑戰之下,傳統媒體仍然頑強地彰顯著自己的社會價值,因為傳統主流媒體擁有新興媒體不及的社會公信力,特別是在突發事件發生之時。由于突發事件往往具有突然性、異常性、震撼性和破壞性等特點,信息量特別大。在公眾真假難辨之時,主流媒體如果在傳遞有用信息的同時,做到不失語,并通過信息的傳遞進行必要的議程設置就能實現輿論的引導。
在這一點上,主流媒體的表現可圈可點。尤其是在重大突發事件的報道上,他們已經從“非典”時期的“過度謹慎”,變成了汶川、舟曲特大自然災害報道中的“主動、迅速出擊”,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甚至得到了國際新聞界同行的高度評價。
二、新時期突發事件報道必須重視的幾條原則
新媒體對新聞業是把雙刃劍,它的無情沖擊使得某些傳統媒體的生存艱難,不過它的出現也為我國新聞業的結構調整與優化升級提供了機遇。從這個角度來說,主流媒體的記者在突發事件報道中承擔著前所未有的壓力的同時,也面臨著巨大機遇。如何頂住壓力,贏得主動,把工作“干得出彩”?筆者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認為有以下幾點值得同行注意。
1.守土有責,在突發事件報道中必須敢于向前沖,積極參與到事件報道中。鳳凰衛視總裁劉長樂在2011年博鰲亞洲論壇上的一番話讓我們印象深刻:“我思考對危機事件報道,發布上應該盡量及時,及時很重要,如果不及時就會發生很多麻煩。第二,信息盡量透明。”
作為新聞媒體,為受眾忠實地報道新聞是職責所在和立業之本。作為踐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中國媒體人,必須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把事件的最新進展及時告訴受眾。由于傳統主流媒體強大的社會公信力,在突發事件發生之時,公眾尋求可信信息的首選地和最新信息的驗證地仍然是傳統主流媒體。因此,在整個突發事件報道中,主流媒體必須勇敢地往前沖,不斷地向公眾提供最新的進展,及時地歸納總結,并設置具有人文關懷的話題,引導輿論。筆者在這里所說的突發新聞,包括負面的突發事件。事實證明,面對負面的突發事件,主流媒體也必須以公開透明的方式給予及時報道,才能制止謠言的傳播,并且阻止因為信息不暢可能導致嚴重的衍生事件的發生。在這時,主流媒體不能放棄自己的宣傳陣地,不能失語,否則會失去話語權。一旦失去了話語權,等于“自廢武功”,再好的報道意圖和方案轉眼間都變成浮云。
主流媒體喪失話語權造成的社會恐慌在中國并非沒有先例。2009年7月17日,河南開封杞縣上演了一出現代版的“杞人憂天”。在杞縣出城的各個路口,小轎車、拖拉機、大客車、摩托車等等各式交通工具排成了長龍,爭相出城“避難”。沒有車的居民,則帶上簡單行李,步行出城。親身經歷了“大逃亡”的一名杞縣居民說,這就像好萊塢災難大片中的畫面一樣。而制造這場“大逃亡”的不是地震、不是怪獸,而是謠言。“縣里發生核泄漏”、“核泄漏造成多人死亡”等傳言,在當地通過互聯網、手機短信在坊間瘋狂傳播,最終促使了杞縣縣城“十室九空”。杞縣政府部門事后稱這是小題大做,杞人憂天。而老百姓卻質疑政府為何不及時公布信息,讓老百姓心頭無憂。
主流媒體掌握著社會輿論的話語權,身上擔負著受眾的期待和重托,更是整個社會和諧發展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主流媒體必須認識到自己的主動作為,推動突發事件更快地得到解決。因為權威的主流媒體的報道,會使得受眾對事件產生反思,緩解他們的緊張情緒,緩解各方矛盾。比如說,對三鹿奶粉事件的報道。三鹿奶粉事件無疑屬于負面新聞,然而,正是這樣的負面新聞,推動了全國奶制品行業的全面整頓,使數萬名患兒得到及時救治。所以,傳統主流媒體對突發事件的主動介入,會在傳播的過程中實現引導,在彰顯揭示消極后果的同時將這些消極影響向積極方面轉化。
2.要有大局觀念,切忌蠻干。突發事件報道要“守土有責”,積極參與報道以保障受眾知情權,且主流媒體必須要有大局觀念。如前所述,重大突發事件往往對社會影響重大,和社會利益有著直接影響。突發事件的報道,形式上是進行信息的傳播,目的則是為了推動問題的解決、社會的發展。媒體功能的發揮肯定會受到政治、經濟、文化、人口等諸多因素的制約。中國的新聞事業是社會主義新聞事業,必須遵循黨性原則。而其在組織上的具體要求就是要服從黨的領導,遵守黨的組織原則和宣傳紀律。新聞單位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新聞媒體在新聞傳播中不能自行其是。主張所謂的“新聞自由”就根本背離了黨性原則,沒有透徹認識到新聞工作是黨和人民的喉舌。因此,在重大的突發事件面前,新聞單位和新聞工作者要自覺接受黨的領導。
但是必須要指出的是,有大局觀念并非意味著盲目服從,當一些地方政府、職能部門或者個別領導為了團體利益,甚至是個人利益而企圖封鎖消息、壓制報道的時候,任何一個有黨性原則的媒體都必須認清真正的大局,服務于真正的大局,履行好自己的職責。
3.跟上新時期技術革命的步伐,提高突發事件報道的水平。在信息膨脹甚至信息爆炸的現代社會里,信息傳遞有個“超市飲料瓶定律”:超市里密密麻麻的飲料中,被消費者帶走的肯定是那些花花綠綠的、懂得討消費者歡心的瓶子,至于那些“陳年好酒”,如果不注意包裝,除了極個別的愛好者會仔細搜尋買走,它們無法取得好的業績。現代社會的信息傳播大戰,其本質的運作方式和賣飲料的原理一樣。近幾年突發事件造就的鳳凰衛視等傳媒明星都是深諳“超市飲料瓶定律”的成功者。在突發事件前,所有的大眾媒體都在報道,但是有準備的、抓住受眾心理的,則出盡了風頭,得到受眾的青睞,并在之后很長的時間里建立起傳播的優勢。“用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新歷史使命要求我們盡可能地占領思想文化陣地,最大限度地傳播先進文化,適應新時期的傳播環境。用先進的傳播技術武裝自己正是題中之義。
我們處在一個傳播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從紙媒進化到電子媒體用了近三千年,從廣播電視進化到互聯網用了100年,從互聯網進化到社交媒體則用了短短數年。我們必須接受的事實是嶄新的媒介模式幾乎顛覆了傳統新聞業的基本規則,傳統新聞理論的某些原則都已經“落后”于時代。我們必須承認,在現代傳播技術條件下,主流媒體之所以主流,關鍵在于其影響力,在于其對受眾的到達力,至于采取何種傳播方式已經不再重要。新的傳播技術已經改變了構成新聞業的所有要素,一個全新的新聞業取代傳統新聞業已不可逆轉。就是在這個背景下,主流媒體的突發事件報道已經不能再拘泥于以往的工作模式。
(作者單位: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中心)
(本文編輯:范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