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真實、準確的原則。真實原則要求新聞從業者追求真相,包括持續報道;說明信息來源;不報道任何明知虛假的事情;不以任何誤導受眾的方式操縱圖像和聲音;不剽竊等。
二、客觀、平衡的原則。記者只敘述事實,不在消息中對事實以個人口吻加以評論或對事實的性質做出判斷;使用超脫情感的中性詞語敘述事實;引述記者以外的觀點、意見和評論時,與自身的敘述明確分開;平衡呈現事件所涉各方的事實和觀點,不使用片面的消息來源;對于報道中受到批評的當事人,給予答辯機會。
三、時效的原則。第一時間報道事實,不拖延或隱瞞,除非有合乎法律和新聞職業道德的理由。
四、自主的原則。新聞從業者與所報道的人或組織保持適當的距離,不與其發生經濟利益關聯。一方面是外部的自主,即傳媒外部獨立于政治和商業的操作。另一方面是內部的自主。
五、公共利益和個人權利兼顧的原則。報道涉及公共利益信息的同時,不侵犯無關公共利益的個人權利,如尊重公眾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等人格權利;保護未成年人的權益等。
六、減少傷害的原則。堅持減少傷害原則,并不是拋棄客觀與公正原則,而是一種人性和同情心的表達,也是在遵循人道主義。
七、更正與答辯的原則。新聞自由需要伴隨著另一項傳媒需要隨時做的事情:更正與答辯。更正的對象是關于事實敘述的誤差、錯誤,答辯的對象是觀點的表述不當或錯誤。及時的更正或答辯(傳媒自己直接更正答辯或允許當事人來更正答辯),很早在國際傳媒業界就已經是公認的職業規范。
八、回避的原則。當所采寫和報道的事實,以各種方式涉及到當事記者或編輯的利益時,當事記者或編輯應該回避,不參與采訪和報道。
(周俊文,摘自2012年第1期《新聞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