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源差錯。新聞記者日常工作的重點之一,便是尋覓適合的消息來源,從中搜集為完成新聞選題所需的素材資料。虛假新聞的產生與消息來源有著密切關系。目前消息來源上的差錯大致可以歸納為5種類型:“編造消息源”、“來源境外媒體”、“匿名消息來源”、“單一消息源”和“來源網絡的消息源”。
網絡謠言。互聯網已經成為虛假新聞生產和傳播的重要渠道。目前,因為網絡產生的虛假新聞有三種形式:報紙刊發新聞→網絡媒體轉載→廣泛傳播;微博首發→網絡擴散;論壇、博客等發布不實信息、草根流言→傳統媒體取材,在不經核實、不經求證或者難以核實和求證的情況下便發稿→網絡媒體再次轉載。
誤用數據。在新聞報道中運用數據是記者經常使用的報道方法。有些記者盲目迷信數據,為了達到報道目的,將隨手拈來的數據寫入新聞報道中;或者在運用數據時缺乏對數據的理解和思考能力,以致錯誤地解讀數據,并將之傳播出去。
蓄意炒作。新聞報道的失實可以分成兩類:一類叫做技術性失實,指新聞報道者沒有弄虛作假的利益追求與主觀動機,而是受主客觀條件的制約,未能按照事實的本來面貌對其進行如實報道所產生的失實。還有一類就是蓄意性失實,它是在主觀上故意違背新聞報道必須真實、準確、公正的準則,制造轟動效應。
(白紅義、江海倫、陳斌文,摘自2012年第1期《新聞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