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BBC目前播出的電視頻道和電臺頻率定位的角度分析,得到諸多啟示,如電視方面明確青少年節目定位,堅持新聞節目的權威出品;廣播頻率則嚴格采用類型化電臺的定位,制作資源豐富的音樂娛樂節目等。
關鍵詞:權威出品 市場細分 類型化電臺
BBC是英國最大的廣播機構,也是全球最大的廣播機構之一,1922年開始播出廣播節目,1936年播出電視節目,在英國的廣播電視市場具有強大的優勢地位,占據30%的電視市場(2600萬家庭中850萬收看BBC)和55%的廣播市場。BBC是英國廣播電視業的縮影,研究BBC可“窺一斑而見全豹”。
一、頻道頻率定位的啟示
BBC目前擁有11套對外播出的電視頻道,我們看一下這些電視頻道的定位:視頻部 BBC1 旗艦頻道是綜合性的大眾化節目;BBC2 服務教育頻道是獨特創新的小眾化節目;BBC3是青年頻道,觀眾多在16至34歲;BBC4是文藝頻道,播出音樂劇、歌劇及電影等;BBC cbbc是少兒頻道,觀眾定為6至16歲;BBC cbeebies是幼兒頻道,觀眾定為0至6歲;BBC HD高清頻道;新聞部 BBC NEWS 24 國內新聞頻道,24小時滾動播出;BBC GLOBAL NEWS 國際新聞頻道,24小時滾動;BBC PARUMENT 國會頻道,播出選舉和辯論內容;蘇格蘭部 BBC ALBA 蓋爾語人的頻道。
頻道定位不求大而全,而是根據BBC為受眾提供“資訊、教育、娛樂”的理念,分成新聞和綜合兩大塊,分別歸屬于三個部門管理,即視頻部、新聞部和蘇格蘭部。線條清晰,部門精簡。
啟示一:三個頻道,鎖定一生,遠見卓識,長久贏家。
盡管很多地方都開設有青少年專業頻道,但是在受眾年齡段細分做到極致的是BBC。自2002年以來BBC先后開辦了三個頻道為青少年服務。試想,如果一個人從一出生就看BBC,到34歲成家立業時仍然看BBC,那么這個人就是在BBC的陪伴下長大的,而且他的一生將深受BBC的影響。盡管對于6歲以下兒童看電視的利弊尚有爭議,盡管收視率的統計并不包含6歲以下的人口,但是BBC的這項策略的確有遠見,很大膽,在全世界都屬少見。
下面我們就以其比較突出的兒童節目為例進行具體分析:2010年,BBC以傳統強項新聞節目成功進入美國市場,事實上,兒童節目是另一個亟待開發的領域。BBC在制作兼顧娛樂性與社會性的兒童節目方面處于領先地位,其目標是寓教于樂,讓孩子們從娛樂節目中獲得對社會的認知和感受。BBC環球公司已經推出CBeebies的全球頻道,CBeebies的英文頻道在衛星頻段覆蓋全美,在美國的拉丁觀眾可以通過碟形衛星接收器接受CBeebies的西班牙語頻道。CBeebies的節目特別是真人實景類節目,都將使它成為美國市場上獨一無二的兒童節目頻道。BBC網站上有個網上收看的頻道——iplayer,節目分類齊全,品種繁多,幾乎所有在電視上播放的節目在幾天之后都可以在iplayer上看到,而且省略了所有廣告。兒童節目頻道——CBeebies, 更是0~6歲孩子不可缺少的成長伙伴。家長和小朋友可以自己選擇要看的節目,并可以反復看。
從開始的Charlie and Lola,到現在的以講故事為主的Telly Tales, 從節目制作質量來看,內容簡潔、清新,沒有打打殺殺的情節,寓教于樂。比如,有一個講森林動物的節目,里面出現很多形容詞來形容各種動物不同的叫聲。還有一個數字游戲節目,把數字做成人物的樣子,節目中,每個數字有自己的任務——完成數學題。再說Telly Tales,把世界各地的經典童話集中在一起,配上旁白解說,讓孩子表演,很有童趣,中國的“神筆馬良”也被演繹。
啟示二:新聞節目,歸口制作,保質保量,權威出品。
BBC作為世界級的新聞傳媒航母,有龐大的新聞采編隊伍,觸角遍布世界各個角落,BBC所屬頻道的新聞全部由新聞部負責制作,確保專業水準和權威性。
啟示三:新聞資源,高度共享,市場細分,各取所需。
根據各自的受眾定位和市場細分的需要,由新聞部制作的新聞在各頻道之間有的并機播出,有的穿插播出,使新聞資源的價值最大化。
啟示四:廣播頻率,資源豐富,喜愛音樂,熱衷娛樂。
BBC的節目宗旨是提供“資訊、教育和娛樂”,8套廣播頻率中音樂和娛樂節目占有較大的比例,其中音樂占54%,娛樂占10%、戲劇占6%,兩項合計16%,略高于新聞的15%,體現出英國人喜愛音樂、富有娛樂精神的特點。
二、節目啟示
啟示一:廣播孵化,電視移植。
BBC有廣播電臺也有電視臺,利用廣播節目成本低的優勢,把一些好的節目創意先在廣播中試驗,經過孵化、打磨、成型后,如果得到受眾的認可隨即向電視節目移植。成功的案例有:《101房間》(ROOM 101)、《天才》(Genius)、《該誰出場了?》(Whose line is it anyway?)、《英國小市民》(Little Britain)。
啟示二:制作公司蓬勃發展,節目樣式不斷創新,原創研發自成體系,全球輸出占得先機。
1990年《廣播法案》要求BBC和商業廣播網的新節目(除新聞性節目)中至少25%由獨立制作公司制作。這一政策既打破了各大電視臺自身節目的壟斷,推動節目更新,也極大地鼓勵了制作公司的節目生產。
啟示三:全民娛樂節目(Game Show)和紀錄片情景劇(Docusoap)。
收視長盛不衰,總結原因,萬變不離其宗,通過娛樂式包裝刻畫人性,通過體驗式參與敘述故事,通過行進式鋪陳制造懸念。成功的案例有:《現場掉下一百萬》(The Million Pound Drop Live)2010年5月在Channel 4播出、《101個離開節目的方式》(101 Ways to Leave A Game Show)2011年1月起BBC1播出、《臥底老板》(Undercover Boss)2009年6月在Channel 4播出、《神秘的百萬富翁》(A Secret Millionaire)2006年11月在Channel 4播出、《每分鐘一個新生兒》(One Born Every Minute)2010年2月在Channel 4播出、《實習醫生》(Junior Doctors)(2011年2月20日播出)4月在戛納電視節推介。
綜上所述,通過對BBC頻道頻率定位和節目的學習考察,我們認為,BBC作為傳媒巨艦有許多做法值得我們借鑒,歸納起來有:著眼長遠,培養受眾;內部挖潛,整合資源;廣電對接,用好平臺;強化機制,鼓勵創新。
應該注意的是,我們在開闊視野、借他山之石的時候,也不應盲從跟進,BBC的電視和廣播沒有商業廣告,無須照顧廣告客戶的情緒,把納稅的觀眾服務好是BBC始終的追求,其公營屬性在全世界范圍內都屬特例。
(作者楊文為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交通廣播副總監、
夏要民為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音樂頻率總監、
王婷為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音樂頻率主持人)
(本文編輯:呂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