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中美同為互聯網大國。美國是互聯網技術領先的網絡傳播強國,中國正試圖從世界網民用戶第一大國向深度應用強國轉型。本文試圖對比研究中美互聯網國際傳播力現狀和特點,得出中國互聯網強化核心競爭力、追趕美國互聯網、提升國際傳播力的若干對策建議。
關鍵詞:中美 互聯網 國際傳播力
中國是世界網絡人口最多的互聯網大國,美國是世界網絡技術最發達的互聯網強國。中國互聯網亟待由大變強——正努力從一個網民大國發展為有全球影響力的網絡傳播強國,美國互聯網正在全球范圍內由強變大——一直謀求構建與美國在全球利益一致的全球網絡輿論場。本文試圖比較中美兩國互聯網發展的現狀、規律、特點,從中得出一些啟示性結論。
一、井噴增長與漸進滲透:中美互聯網信息化發展軌跡
美國于20世紀60年代發明阿帕網,中國20世紀90年代全面接入互聯網,中國幾乎與美國同步開展互聯網商業運用。
艾瑞市場咨詢公司對比2009年中美兩國數據發現,美國互聯網網民普及率遠高于中國。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的互聯網網民普及率為28.9%;其中,網民普及率排名首位的為北京市,達到65.1%,但與美國的68.9%尚有一定差距。
eMarketer發布的2008-2014年美國互聯網用戶規模數據發現,2008年用戶規模為2.03億,到2009年則上升至2.11億,普及率達到68.9%,預計到2014年美國互聯網用戶規模將達到2.51億,普及率達到77.8%。①
艾瑞分析認為,隨著美國互聯網的不斷發展,用戶增長趨向平穩,說明美國互聯網用戶的發展已趨于成熟。②
2011年7月1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2011《新媒體藍皮書》指出,中國已成為全球新媒體用戶第一大國,中國網民人數從2000年到2011年增長近20倍。中國手機用戶2011年3月底達到8.9億,是美國3.03億手機用戶的近3倍。
2011年7月19日,CNNIC發布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4.85億;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大部分娛樂類應用使用率有所下滑、商務類應用呈平緩上升的同時,微博用戶數量以高達208.9%的增幅,從2010年底的6311萬暴增到1.95億,成為用戶增長最快的互聯網應用模式。
二、娛樂為主與應用至上:中美互聯網商業化競爭應用對比
目前階段中國網民更多的是網上娛樂,而美國網民則更傾向于網上辦事。顯然,互聯網的價值在美國體現得更大,也就是互聯網對美國社會的作用更大。這是互聯網發展到較高階段所產生的必然結果。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08年7月發布的報告顯示,我國網民使用率最高的前6項網絡應用是網絡音樂、網絡新聞、即時通信、網絡視頻、搜索引擎和電子郵件;而美國網民使用的前6項應用則是電子郵件、搜索引擎、查看天氣報道、網絡新聞、網絡購物和政府網站訪問,兩國網民在網絡應用上的區別非常明顯。
美國數據來源:www.pewinternet.org,2008年7月;中國數據來源:CNNIC,2008年7月。但政府網站訪問比例為2007年底數據。④
以B2C(商家對顧客,電子商務的一種形式)為例,美國2007年B2C銷售額約1750億美元(不含旅游類),而同期中國卻只有不足50億人民幣。
中美網絡應用差距的縮小,取決于中國發展水平、人口素質和技術水平等多方面的提高,取決于互聯網政策的寬松,要假以時日。我們不能期待只有十幾年發展歷史的中國互聯網一下子就達到已經發展了三十多年的美國的水平。⑤
2011年7月15日,惠普實驗室官方博客公布了最新研究報告,從國際視角來看新浪微博和Twitter的區別,研究發現,新浪微博的熱門話題較多來自于娛樂類內容,而Twitter的熱門話題則較多來自新聞類內容。⑥
三、虛擬世界主導權之爭:中美互聯網國際傳播著力點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以聯合國成立為標志,當代國際秩序形成。60多年來,國際社會始終努力建設一個更加均衡、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
但是現實總是不容樂觀,全球信息傳播主要呈現從西方流向東方、從北方流向南方、從發達國家流向發展中國家的狀態。⑦
2008年奧巴馬在競選期間充分發揮了網絡的威力,博客、短信等網絡傳播渠道多管齊下,順利入主白宮。奧巴馬上臺后,大力建設網絡政府,其執政團隊利用網絡社交媒體聯系基層選民,白宮開通8個不同的社交網站,奧巴馬政府借助手上掌握著全世界信息通路的有利條件,成立了“網絡司令部”,“控制”全球范圍信息流動,并將“控制”轉變為更具攻擊性的“塑造”,進行網絡滲透。
2010年下半年,名為“震網”(Stuxnet)的蠕蟲病毒襲擊伊朗布什爾核電站電腦系統。這是世界上首個得到公開證實的武器級軟件,一些人稱它為“數字制導導彈”。
2011年,西方媒體全面推行網絡滲透已經產生了影響,在目睹臉譜(Facebook)和其他社交網絡在推翻突尼斯和埃及政權中的作用后,美國國務院在中東、北非等動蕩地區,巧妙利用社交網絡,大力推動“網絡革命”。
2011年7月14日,美國國防部發布首份《網絡空間行動戰略》,把網絡空間列為與陸、海、空、太空并列的美軍“行動領域”,網絡正式成為美軍第五大戰場。把網絡空間列入美軍行動領域。另外,美軍將加強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盟友和合作伙伴在網絡空間的國際合作,構建“集體網絡防御”。⑧
1994年以來,我國文化產品在全球貿易中長期逆差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在全球輿論格局尤其是互聯網、移動手機等新興傳媒輿論體系處于西強我弱的嚴峻形勢下,西方利用我國文化產品在全球貿易中逆差地位,利用高科技文化軟實力的滲透攻勢不斷加大。
我國雖已成為互聯網大國,但是,與美國相比,我國互聯網核心技術及相關軟硬件基礎設施對美國依賴度程度較高,原始創新能力嚴重不足,我國互聯網對西方的傳播力十分有限,無法在全球網絡輿論場中有效反制西方國家的文化滲透。中國網站主要靠中國網民訪問,網站黏性遠低于世界同等規模網站的平均水平,中國公司沒有進入世界網絡市場,外國公司也沒有進入中國網絡市場。⑨
中國網民數量大而實力不強,傳播網絡應用廣泛而技術滯后,網絡媒體眾多而大都雷同,世界第一網民大國亟需向網絡強國升級轉型。
四、關于中國趕超美國建設互聯網國際傳播強國的若干建議
中國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9.8萬億元,躍居世界第二位,國家財政收入達到8.3萬億元人民幣,對外貿易總額達到2.97萬億美元,進出口總額位居世界第二位,與此同時,我國載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級計算機等尖端科技領域實現重大跨越,中國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顯著提高。⑩
國際經驗表明,一個國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000美元左右時,整個文化消費進入快速增長期,中國今后10~20年的持續高速增長必將帶來文化大繁榮大發展。
1.制度創新:打造全球網絡傳播巨頭的良性生態環境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中國信息產業成為發展速度最快的行業之一,2007年中國信息產業增加值占GDP的7.9%,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的基礎產業、支柱產業和先導產業。
中國相繼出臺《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國家信息化綱要(2006~2020)》、《2009~2020年我國重點媒體國際傳播力建設總體規劃》、《文化產業振興規劃》(2009~2011年)、《國務院推進三網融合的總體方案》(2010~2015年)。中國十二五規劃(2011~2015年)提出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發展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三網融合、物聯網、云計算、集成電路、新型顯示、高端軟件、高端服務器和信息服務。
中國與美國網絡產業在創新、平臺架構、運營、管理和技術上的差距明顯,中國亟需借鑒美國、日本、韓國的經驗,搶占未來信息社會先導權和主導權,加快實施高速互聯網等國家信息化戰略,形成有利于打造全球網絡傳播巨頭的良性生態環境。
2.資本引擎:建設世界一流的全球互聯網國際傳播力市場的加速器
中國互聯網市場化程度落后于美國,中美互聯網在品牌廣告、搜索和購物三大網絡商業模式上同樣差距明顯。
在全球互聯網行業的激烈角逐中,美國網絡市場空前繁榮。2011年4月13日,美國互聯網廣告局發布報告,2010年全美網絡廣告達到260億美元,較2009年增長15%。
信息網絡技術革命推動中國網絡媒體紛紛在美國上市,截至2010年8月30日,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網絡科技企業公司增至44家,總市值近400億美元,在香港上市的互聯網企業有6家。中國移動2011年3月17日公布的2010年全年業績數據顯示,中國移動2010年營業收入達485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3%,凈利潤達1196億元,同比增長3.9%。折算成每天的平均數,每天營業收入13.3億元,每天凈利潤3.28億元。
3.未雨綢繆:搶占未來互聯網傳播平臺制高點
下一代互聯網正成為新的戰略制高點,美國、加拿大、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相繼啟動了下一代互聯網研究計劃,在新一輪產業技術和國家競爭中贏得了主動,以謀求更大的經濟利益,具有戰略意義。
2011年2月,全球現行互聯網IPv4地址總庫完全耗盡,IPv4地址資源時代已經結束。CNNIC最新調查顯示,截至2011年6月底,我國IPv4地址數量為3.32億,IPv4地址實現最后增長,較2010年底增加了19.4%。五大區域地址分配機構(RIR)的分庫,將在2011~2015年相繼耗盡,全球IPv4地址將真正地枯竭。
由于我國IPv6發展起步較晚,IPv6地址資源擁有數量遠落后于巴西、美國、日本、德國等國家,只占全球IPv6地址資源的0.29%,全球排名第15位。
當前,各國已加快IPv6的部署,中國對IPv6的重視程度還需要提升,發展IPv6還缺乏國家層面的規劃。需要從大眾理念、執行層面和國家政策等多種角度實施向IPv6過渡的國家行動計劃,針對下一代互聯網發展的國產設備采購予以政策優惠,大力扶持下一代互聯網相關企業的發展。
4.建設與中國和平崛起地位相稱的國際互聯網輿論傳播新秩序
目前全世界手機用戶已達45億,大大超過廣播、電視和互聯網用戶。據預計,到2013年,全世界手機上網用戶數量將超過使用電腦上網的用戶數量,達到17.8億,同時智能手機和其他能上網的手機數量將達到18.2億部。
美國青年馬克·扎克伯格用7年的時間建成擁有7億用戶的社交網絡臉譜(Facebook),全球用戶每月共享的信息量為300億條,70%用戶為美國以外的用戶。YouTube網站每天視頻瀏覽量20億次,平均每分鐘上傳到YouTube網站上的視頻時長為35小時。
美國的Twitter通過廣播式的即時信息流掀起微博客革命,Twitter在2010年全年發送信息多達250億條,用戶占全球互聯網用戶4.29%,它已經成為名符其實的全球大眾媒體。與此同時,各國跨國傳媒巨頭為了快速應對全球互聯網日新月異的技術革命正加速轉型。
中國已經具備雄厚的經濟物質文化基礎,“十一五”期間,中國新聞出版的原創率、首發率、落地率穩步提升,我國日報總發行量居世界第一位,中國圖書出版品種和總印數居世界第一位;我國電子出版物總量居世界第二位,印刷業年產值居世界第三位。中國作為一個世界廣播影視大國正在向世界廣播影視強國轉型。
2010年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接近1萬億元人民幣,僅為GDP的2.5%左右,相比于美國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27%,我國的文化消費需求還遠未得到釋放,產業發展前景廣闊。
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到2020年時使中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使中國成為世界科技強國。
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000美元、達到4000美元,十二五期間今后五年,我國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是在明顯提高質量和效益的基礎上年均增長7%。按2010年價格計算,2015年國內生產總值將超過55萬億美元。
2011年6月28日,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發表文章稱,隨著中國經濟實力不斷壯大,中國的地位已相當于上世紀40年代美國在全球的地位。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表示,現在中國作為美國最大的債權國,面臨新的世界秩序的交替形成之際,中國的地位就如同1947年的美國,并且未來中國能發揮的作用也只會逐漸增強,因為重新構建全球體系也符合中國自身利益。
正如《華爾街日報》刊載的新華社社長李從軍文章指出:(中國將)本著更加公平(Fairness)、更多共贏(AII-win)、更大包容(lnclusion)、更強責任(Responsibility)的四大原則(即FAIR觀念)構建國際輿論新秩序,在傳播多元化與表達多樣性的基礎上,修補人類溝通之橋的斷裂,建造一座通向未來的信息之橋。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課題《提升中國互聯網國際傳播力研究》成果,批準號 10BXW018,并榮獲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辦的全國第二屆對外傳播理論研討會優秀論文獎)
(作者單位: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網絡中心)
(本文編輯:范國平)
注 釋
①eMarketer 《2009年美國互聯網網民普及率接近70%》,http://www.199it.com/archives/20100303328.html。
②艾瑞 http://www.iresearch.com.cn/View/120719.html 。
③中國網 《中國網民規模達4.85億 微博用戶呈爆發式增長》,http://news.china.com.cn/txt/2011-07/19/content_23022015.htm。
④美國數據來源:www.pewinternet.org,2008年7月;中國數據來源:CNNIC,2008年7月(政府網站訪問比例為2007年底數據)。
⑤王恩海《中美網絡應用情況比較》,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01b9050100btsm.html。
⑥惠普實驗室 《研究發現新浪微博熱門話題偏娛樂 Twitter偏新聞》,http://www.199it.com/archives/2011071513004.html
⑦《<華爾街日報>刊載新華社社長文章:構建國際輿論新秩序》,新華網/(新華)國際,2011年6月2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06/02/c_121485184.htm.
⑧《新華日報》,《網絡,成為美軍第五大戰場》,2011年7月16日,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1077/52985/15169752.html
⑨謝文 《洞中方七日 世上已千年——讀瑞銀報告有感》,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3a2b800100jiln.html。
⑩《授權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新華網,2011年3月16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3/16/c_121193916_2.htm。
謝文《洞中方七日 世上已千年——讀瑞銀報告有感》,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3a2b800100jiln.html。
美國互聯網廣告局,http://www.iab.net/about_the_iab/recent_press_releases/press_release_archive/press_release/。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分析師孟凡新:IPv4耗盡,IPv6發展滯后》,2011年7月19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01b9050100t2cs.html。
金濤 鄭柱子 《第七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開幕》,中國廣播網,2011年5月14日,http://www.cnr.cn/dlfw/sttxs/201105/t20110514_507995044.html。
《習近平:科技工作者要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多作貢獻——在中國科協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祝詞》(2011年5月27日),人民網,2011年5月28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4/14761901.html。
《美媒稱中國應向中東北非國家推出“中國版馬歇爾計劃”》,環球網,2011年6月29日,http://world.huanqiu.com/roll/2011-06/1788876.html。
《<華爾街日報>刊載新華社社長李從軍文章:構建國際輿論新秩序》,新華網,2011年6月2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06/02/c_1214851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