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教育要求一個數學教師,不僅要熟悉自己所任教的數學學科的知識結構,了解數學發展的前沿陣地與發展趨勢,以及它與相鄰學科的聯系.更為重要的是,教師還要在科學地傳授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去發展學生的智力結構和非智力因素結構,并增強其實踐能力.要完成上述數學教學任務,教師如果不學習和掌握教育理論,不進行教育科學研究,單憑主觀愿望和經驗去工作,顯然是無法勝任的.在實際教學中也不難發現,不少數學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帶有很大的盲目性,雖工作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但授課質量不高,教學效果不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此.
國外一位教育家說過:“如果一個人在進行教學的同時也進行研究,那么他的教學效果一定會得到進一步提高.”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你要使你的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中,享受和體驗到更多的快樂,那么你就去引導教師集體從事教育科學的探索和研究.”我國現階段已涌現出的許多優秀教師,對此也有深刻的體會.教育研究使他們發現了一個新的更為廣闊的教育教學天地,他們感到幸福、充實,充滿新奇感,工作也富有了創造性.他們認為,教師進行教育科學研究,是一條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提高教學質量的必由之路.
提倡數學教師結合教學實踐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就是要以正確的觀點為指導,以教育科學的基本理論為武器,用科學的態度和方法去研究數學工作,研究教育對象,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認真地總結經驗,探索教育教學規律.很顯然,這樣做就可以尋求和創造更有效、更完善的教育教學方法,使學生受到良好的數學教育,具有一定的數學素養,這對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質,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奠定基礎是十分必要的.
數學教師開展教育科研,首先要破除對教育科研的神秘感.教師不僅僅是一個知識的傳授者,也是一個知識的創造者.教師所從事的教育教學活動,就是教育研究的對象,教師身上同時還肩負著進行教育科研的重任.從事教育科研需要有專業的研究人員參加,但數量最多,力量最強的生力軍還是廣大教師.與專業的教育科研人員比較,教育學、心理學知識不夠,科學研究的方法生疏是教師的不足,但他們有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最了解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他們接近學生,熟悉教育對象,可以及時對教育理論的正確性做出實踐的檢驗.這些又是教師搞教育科研的優勢所在.廣大教師扎根于教育科研的“沃土層”,面臨著教育改革的“突破口”,這一切都為教師從事教育科研提供了最有利的條件和可能性.事實上,在教育科研的這一“沃土層”上,古今中外已經孕育出許多著名的教育家.從夸美紐斯到蘇霍姆林斯基,從杜威到陶知行,真正的教育家大都從教育實踐中產生.我國教壇曾涌現出的上海青浦教改經驗,這項被譽為“基礎扎實,內容豐富,效果顯著,可以而且應該在全國范圍內推廣”的教育科研成果,也同樣出自顧泠沅為代表的廣大中學數學教師之手.近年出現的“洋思教學法”、“杜郎口教學法”都是教師們從事教科研的成果.
其次,要學習教育理論,掌握教育科研的基礎知識.這當中,既要學習國家一系列的教育指導方針,掌握國內外教育教學改革的動態和信息,進而去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又要學習教育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即選擇研究課題;進行研究設計;制訂工作計劃;進而去搜集資料,掌握科學事實;分析綜合,形成科研理論;撰寫論文,完成研究報告.還要學習并掌握教育科研的一些基礎方法.如觀摩法、調查法、文獻法、教育實驗法,以及教育經驗總結法等等.
最后,要認真選擇好研究課題.課題的選擇在教育科學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是教育科研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它將直接關系到科研成果的大小,以及科研工作的成敗.廣大數學教師選擇科研課題切不可好高騖遠,必須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
目前在廣大數學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盡管我國數學教育的理論水平和數學教學質量都大大提高了一步,但離“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上有很大距離.無論是數學教材、教法,還是教學評價都還需要改革與突破,這也為我們數學教師從事教育科研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用武之地.
(責任編輯 黃桂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