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是一門重要的自然科學,為了更好地提高初中化學教學質量,越來越多的老師把多媒體教學作為主要教學方式,這是現代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教學中利用電教手段,可以將學生的無意注意轉為有意注意,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是培養學生探究和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
一、多媒體教學的優越性
1.營造氛圍、渲染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學習興趣,學生就能真正做到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初中化學學習是學生認識化學的啟蒙階段,恰當運用現代教學手段輔助教學,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例如,在上“金屬和金屬材料”時,用多媒體(配樂)展示一組生產和生活圖片(埃菲爾鐵塔、南京長江大橋、火箭發射、電熨斗、螺絲釘等),直觀的視覺沖擊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加了對知識的感知深度,培養了學習興趣,讓更多的學生在愉悅中獲取知識,主動參與課堂學習,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2.增強感知、變難為易,突破學習的重點和難點
人類的認識過程是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有些理論知識,由于學生缺乏感性認識,從而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難。解決的方法之一就是利用多媒體將微觀的、抽象的知識具體化。例如,在上“原子的結構”時,可以將原子的結構制作成動畫進行展示,變靜為動,變抽象為具體;再比如學習鈉離子和氯離子怎樣形成穩定的化合物時,單純采用傳統的講解,教師教得費勁,學生學得困難,而借助多媒體運動展示,通過核外電子的轉移,非常直觀地讓學生明白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學生本來難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識變得更加容易接受。
3.豐富內容、拓寬深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傳統的課堂以言傳為主,輔以黑板掛圖,主要是靜態形象,學生在這樣的學習中常常感到單調、枯燥。而使用多媒體教學能將很多教學內容制作成課件,通過屏幕展示給學生,既清晰又規范,為教學提供了逼真的表現效果,使學生能夠興趣盎然地投入化學學習,豐富了教學內容。如在進行碳還原氧化銅、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氫氣還原氧化銅裝置及注意事項異同比較時,采用多媒體可以直觀地展示實驗裝置,通過橫向比較,學生能夠找出三種裝置的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同時,通過Flash動畫展示實驗進行過程,可以讓學生總結出實驗操作順序、實驗現象以及注意事項,真情實景的再現,使學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豐富了學習內容,拓寬了學習深度,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4.優化實驗效果,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化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它講究“真”“實”,俗話說“實踐出真知”,但有些實驗有一定的危險性,稍出差錯就會造成實驗事故。例如,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演示實驗,由于一氧化碳有劇毒,又是無色無味的氣體,人吸入后就會有生命危險。借助多媒體展示該實驗過程,既安全環保又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另外,在實驗結束時應先撤酒精燈,然后持續通入一氧化碳至玻璃管冷卻至室溫,這樣做才能保障生成的銅不會再被氧化。為了說明不正當操作帶來的后果,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先停止通入一氧化碳,然后再撤走酒精燈,紅色的銅又變成了黑色的實驗現象,從而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二、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幾點思考
多媒體教學給課堂教學帶來了生機與活力,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是教學不能讓課件牽著走,忽視課堂教學的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要注意留給學生更大的思考和交流空間。教師應通過板書、肢體語言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在學校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必不可少,在實際操作中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這是多媒體教學不能替代的。只要我們能認識到多媒體教學的利與弊,就能夠在日常教學中將多媒體運用得更得心應手。
綜上所述,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應用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有益補充和發展,不但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能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只有在教學實踐中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并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才能夠進一步優化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責任編輯 羅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