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信息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發展,計算機應用滲透到了社會生活的每個角落,計算機已經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日常工具。計算機教學因此也就顯得尤為重要。明確中學信息技術課的教學目的,積極探索和設計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和正確引導學生的興趣,已經成為每一個中學信息技術教師面臨的重要任務。
一、明確中學信息技術課的教學目的
中學信息技術課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礎知識與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教學中,要注意信息技術教學不僅僅是傳授計算機的基礎知識,更不是片面追求“學而致用”的職業培訓,而是把計算機作為一種工具,來提高中學生的信息素質,培養他們使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各種能力。
二、在信息技術課堂中引導學生的興趣
信息技術課程的基本出發點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使每一位學生對計算機都有強烈的學習欲望。隨著IT產業的迅速發展,大多數學生家中購置了計算機,然而事與愿違,家長本來想讓計算機成為孩子掌握現代科技和學習知識的工具,但多數成了家庭的一臺高級游戲機。在信息技術課堂中激發學生的興趣,正確引導學生利用計算機更廣泛地涉獵知識,已是信息技術教師的重要任務,應該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1.課前要備課,對教學內容和節奏要把握好
信息技術教師一般掌握電腦基礎知識和技能,在這方面都比較自信,所以容易自以為是,認為內容相當熟悉,技術熟練,要教給學生一定的電腦知識和技能,還不是手到擒來,小菜一碟?因此,不喜歡研究教材,不進行教學設計。殊不知,懂得不如熟練,熟練卻不一定教得好。不熟悉教材,不進行課前設計,上課時隨便講,就有可能內容選擇不當,課堂節奏混亂,久而久之,學生便會慢慢喪失對信息技術課的興趣。
2.要活用教材
如果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教教材,照本宣科,既不適合自己的學生,教師也會很被動。記得第一次使用桂教版教材時,上的是八年級EXCEL的第一課《編制愛心通訊錄》。我試圖按照教材內容和順序講下去。教學內容是認清Excel操作界面和掌握基本操作,接著馬上介紹填充柄、等差數列、等比數列、“了解數據類型”、“文本型數據”、“數值型數據”、“日期和時間型數據”以及各種類型數據的輸入技巧和方法等,最后還要修飾美化表格。我的天啊,一節課怎么安排那么多內容,跳躍性那么大,教師怎么講,學生接受得了嗎?那節課思路有點亂,有些慌,效果也不好。從那節課后,我定下了一條規矩,不教教材,而是活用教材,用教材來教,在達到課程標準的前提下,怎么安排課堂內容由我說了算。這樣以自己的理解來裁剪教材,增刪一些內容,更接近實際,更能解決學生日常的信息問題。
3.要有教學設計
就算對教學內容熟練,對電腦知識及技術很有信心,但是為了掌控好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學設計必不可少。良好的課堂情景引入,能快速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達到快速控制課堂,使課堂安靜下來的效果。教學中采取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實踐練習為主,教師采用任務驅動方法,穿插布置一些學生容易完成的任務,學生樂于完成任務。興趣提高了,自然沒有時間違反紀律了。
4.要有教學評價
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把學生課堂作品及時收集起來,適時拿出來評價,讓學生有成就感。表揚那些做得快、做得好的學生,既增強他們的積極性,又鼓勵其他學生的表現欲望,教師也可以從中發現信息技術的愛好者。在課外,對那些愛好信息技術的學生,可布置一些課外任務,讓他們完成,可組織和引導他們參加信息技術課外興趣小組活動,以增加知識和提高技能。對他們的作品進行指導、評價,并篩選出一些優秀作品參加國家中小學生電腦制作比賽活動,使他們的作品得到認可,從而提高他們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并提高他們的信息技術能力。
5.學習“網上沖浪”
因特網是一個超大規模的網絡信息庫,學生對其具有相當大的好奇心。課堂教學中應根據教材需要,適當安排網上沖浪,使學生在學習、感受高新技術的同時“遍知天下事”。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濃厚的興趣,掌握上網的各項技能和技巧,開拓視野,增加知識,又可以在上網中滲透思想教育,消除學生對因特網的神秘感,指導學生遠離那些不健康的網站,從正面引導學生自覺抵制不健康思想的侵染,在教師的監管下提高防范能力,同時正面引導學生逐步建立網絡方面的法制觀念和道德觀念。
(下轉第12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