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中學,教師們普遍認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方法欠缺,基礎知識較差,存在一定的厭學心理。事實上,許多學生對自己的定位很低,進校后就處于陪讀狀態,他們的目標就是拿到一紙初中畢業文憑。我在德保初中做過一次問卷調查,調查對象包括七、八年級12個班共645名學生。調查結果統計如下:57%的學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81%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學習方法不好,92%的學生不知道何為研究性學習。調查結果說明:在長期的應試教育模式下,學生習慣于“講授式”“灌輸式”教學,學法單調,學習興趣不高。
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智能。我們初中的學生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是非智力方面的,所以教師要通過有效的教學途徑,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使其在競爭中取勝,與其他人同樣擁有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因此,我在生物教學過程中,通過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什么是探究性學習
探究模式源于美國探究教育專家薩奇曼,“薩奇曼探究模式”的核心就是通過探究活動發展思維與技能。它的理論主要是:①識別問題(課始由教師提出問題);②假設一種可能解決問題的辦法;③收集資料來檢驗假設;④修改以前的假設;⑤重復第3和第4個步驟,直到找到能解釋所有資料的假設為止。這一教學模式試圖模擬科學家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學生像科學家一樣自己去研究發現,搜集和加工所需要的資料,經歷問題解決的探究過程,從而使學生獲得在真實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生物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的嘗試
學生的學習包括課堂學習和課外學習,如果教師能在他們學習的每一個環節中都滲透探究性學習的理念,并付之于實踐,我想就算是學困生,也會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在探究性學習中快樂成長。
(一)善用實驗教學,掌握探究性學習方法
生物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自然科學。實驗教學是中學生物學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在實驗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學生探究性學習方式的真正建立。在實驗中,我對探究性教學模式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1.研究目的(發現問題)
我們與周圍的生存環境之間,就像是魚和水的關系,周圍的環境最終決定了我們的生活質量。所以,要了解我們周圍有哪些環境被污染與它們的污染程度、它們又是怎樣危害我們的生活、黨和政府對環境保護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及尚未得到治理的環境污染問題等等。
2.研究計劃(解決方法)
(1)研究內容:根據老師的指導,我們小組決定研究我們周圍環境的空氣污染問題。
(2)研究步驟:利用雙休日,對城區空氣污染狀況進行調查,并做好記錄。
(3)成員分工:這次調查難度較大,我們小組成員將共同進行調查研究。
(4)成果表達形式:研究報告,研究論文。
(5)完成時間:一個月。
3.研究過程(計劃實施)
(1)實地調查城區空氣的污染狀況。
我們周圍的空氣到底有沒有被污染,污染程度有多大?第一周,我們利用星期天和課外時間,對居民區或村莊、廠區、街、路等,進行了實地考察。
①我們對城區空氣污染情況進行了調查,記錄如下。
地 點
體驗感覺
結 論
從教室到操場
由污濁到新鮮
教室里空氣污濁
從臥室到庭院
由污濁到新鮮
臥室里空氣污濁
從灶房到院子
由污濁到新鮮
灶房里空氣污濁
從公園到居民區
由新鮮到污濁
居民區空氣污濁
從山林到工廠區
由新鮮到污濁
工廠區空氣污濁
從城市到郊區
由污濁到新鮮
城市空氣污濁
②我們對城區工廠排放的廢氣造成的空氣污染進行了調查,記錄如下。
地 點
煙囪數量
煙的顏色
廠礦區空氣狀況
空氣污染程度
危害
水泥廠
20個
濃黑色
水泥粉嗆人
比較嚴重
影響健康
汽車廠
23個
黃黑色
空氣污濁
嚴重
影響健康
酒廠
4個
濃黑色
氣味難聞
嚴重
影響健康
③我們對城區主要街道中通過的車輛排放的廢氣進行了調查,記錄如下。
地 點
一天中通過的車輛
排放廢氣的顏色
氣味
空氣污染程度
危害
城市街道
4000~5000輛
青黑色或黑色
嗆人
比較嚴重
影響健康
公 路
5000~6000輛
青黑色或黑色
嗆人
比較嚴重
影響健康
(2)討論。
我們小組成員對這次調查進行了討論,同時一起閱讀了有關空氣污染方面的資料,使我們加深了對空氣污染的認識。
通過考察,了解到我們周圍的空氣污染程度是相當嚴重的。
從有關空氣污染方面的資料來看,污染大氣的有害物質主要是粉塵、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硫化氫、一氧化碳及鉛、水銀等等,這些污染物主要是工廠生產、生活爐灶和采暖鍋爐、各種交通工具等排放出來的有毒物體,這是大氣污染的主要原因。
據統計,全世界每年排放的有毒氣體總量高達6億多噸,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硫化氫等都是對人有害的氣體。在燃燒煤、石油時都會產生二氧化硫,如果氧氣不足,還會產生—氧化碳,而硫化氫則是由工廠直接排出的。
經過討論,我們認識到了空氣污染的嚴重性,并針對空氣污染的治理提出了建議。
(3)治理空氣污染的建議。
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是工廠生產、生活爐灶和采暖鍋爐、各種交通工具等排放的有毒物體,鉛、水銀主要由工業廢氣和汽車尾氣產生的。因此,要保護大氣不受污染,使空氣清潔新鮮,我們必須大量植樹造林,以凈化空氣。建議有關部門,把有毒氣體凈化到對人體無害的程度再排放到空氣中去。
4.自我評價
我們小組的這次調查研究是最臟、最苦的一次,但我們不怕臟、不怕累,敢于去訪問環衛部門的負責人,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議,這給了我們足夠的勇氣和信心。我們感到,深入生活、深入人民群眾,才能得到詳實可靠的資料,這樣的調查研究才具有實際意義。
本次實驗調查,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完成了課本上沒有的實驗,從實驗中獲得書本上沒有的知識,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不僅提高了他們對實驗探究的濃厚興趣,也培養了他們的發散性思維。
(二)巧借課外活動,運用探究性學習方法
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各不相同,但二者有密切聯系,相輔相成。開展課外活動必須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要充分利用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獲得的知識和技能、思想和科學的探究方法進行課外活動。課外活動使學生的相關知識、技能、思想和科學的探究方法得到進一步發展,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獲得的知識起鞏固和加深的作用。
如學習種子植物、孢子植物時,學生對豐富多彩的植物無法一一分清,我鼓勵他們去查閱資料,到大自然中觀察各種植物。為了使活動順利開展,我將學生分為5個組,分別研究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學生們非常認真,做了充分準備,到展示交流時,有的拿植物圖片,有的拿植物標本到現場,展示了他們研究的成果。這樣的活動使學生感受到生物是活生生的,真正認識到植物是我們人類的朋友。
經過一個多學期的探究性教學實踐,我所帶的班級,學生在學習方式和學習能力方面已經有了初步的改善,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和積極性有了較大的改觀,學習成績也較其他班級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我感到學生在成長、在進步,同時也覺得自己需要充電。教師不但要精通專業知識,還要了解相關的學習方法與技能,要有一定的社會實踐和科研能力。
參考文獻
[1]李連寧等.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5).
[2]胡興宏.關于學校實施研究性學習的構想.上海教育科研,2000(1).
[3]傅道春.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1).
[4]譚興云.初中生物新課程教學法.開明出版社,2003(11).
(責任編輯 杜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