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課程提倡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應結合學生實際,使學生愉快地學習,讓教學活動有興趣、富有感情色彩,進而激發學生對學習活動的愛好和追求,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物理教學的效果。下面談談本人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體會。
一、精心設疑,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有疑問便有研究、有學習。教師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精心設疑,激發他們探求新知識的欲望。例如,在講到《液體的沸點跟液面氣壓的關系》時,可先讓學生完成實驗:用燒瓶裝一定量的水,加熱至沸騰后,停止加熱,然后用塞子塞緊,把燒瓶倒過來。教師提出問題:如果用冷水澆灌燒瓶,里面的熱水會不會再沸騰?為什么?學生經過討論交流后,再實驗驗證:熱水會重新沸騰。原因是往燒瓶澆灌冷水,燒瓶里面的空氣溫度降低,氣壓減小,熱水會重新沸騰起來。通過設置懸念,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能使學生掌握“液體的沸點跟液面氣壓的關系”。又如講到《蒸發》時,教師提出:液體蒸發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關?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例子歸納出:(1)液體表面積的大小,(2)液體表面的氣流快慢,(3)液體溫度的高低。接著又提出:液體蒸發快慢跟液體的種類有沒有關系呢?師生再進行實驗:用棉花把水和酒精同時涂在黑板上(液體表面積相同,液體的溫度相同,液體表面的氣流快慢相同),學生觀察到酒精比水蒸發快得多,得出液體蒸發快慢跟液體種類有關。經過師生的共同活動,提高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二、講述物理學史和物理學家的故事,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介紹物理學史的發展、物理學家的趣事,是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的好方法,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如指南針、“曹沖稱象”等相關故事,會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教學《歐姆定律》時,向學生介紹歐姆為了研究這一問題付出了10年的心血(1817年 -1827年),人們為了紀念他,把他的名字定為電阻的單位。又如講到電流的單位安培時,介紹安培的成長故事:有一個傍晚,安培在街頭散步,突然想到一道物理題,就向前面的一塊“黑板”走去,從口袋里掏出粉筆,在“黑板”上演算起來。可是,“黑板”竟然開始向前移動!全神貫注的安培因為題目沒有算完,就不知不覺地追在“黑板”后面繼續計算。誰知道安培計算的“黑板”竟然是一輛馬車。科學家對事業執著追求的高貴品質,可激勵學生刻苦學習。
三、加強物理實驗,開展課外活動,提高學習興趣
物理學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不僅是一種驗證性或操作性實踐活動,更是一種探究性的實踐活動。新教材強化了實驗的探究性,突出培養學生的技能,學習態度。通過生動有趣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例如,在教學《大氣壓》時,可讓學生自己完成實驗:驗證大氣壓的存在。用硬紙片封蓋住空杯口,倒過來,硬紙片會掉下來。接著又引導學生再進行實驗,把杯子裝滿水后,再用硬紙片封蓋住杯口,并倒過來,硬紙片會不會掉下來?水會不會流出來?學生通過自己做實驗,觀察到水不會流出,紙片不會掉下,從而證實了大氣壓的存在。學生感到驚奇,興趣大增。又如,在教學《壓強》時,可先列舉生活中的例子:背書包上學時,感到書包帶寬,背起來較舒服;而載重汽車輪子的個數比較多。學生通過實驗,學習壓強知識,從壓強公式p=F/S去找答案。顯然壓力F一定,受力面積S增大,則壓強p減小。學生在此基礎上會聯想到汽車運載貨物時,為什么要限載,鐵釘的一端為什么要做成尖的等例子了。
根據新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實際,面向全體學生,組織學生開展課外活動。如小制作、小發明,鞏固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物理知識,擴大知識面,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四、優化課堂結構,融洽師生關系,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轉變角色,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刺激學生的興奮點,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在教學中,每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應盡力摸準學生的動情點,針對學生的疑問,循循善誘,加強情感交流,使學生在思想感情上與教師共鳴,向教師敞開心扉。例如,我在初三教過的一位學生,平時喜歡打乒乓球,該生在初二時不注重學習,物理成績不理想。升上初三后,根據他體育運動比較好,可以乒乓球技術交流為切入點,與他一起觀看學習乒乓球技術的視頻,并對一些技術進行講解,與他進行比賽。賽后再進行討論,以提高乒乓球的技術。經過一段時間的交流,這位學生在內心感到教師是他的真摯朋友,有心里話,愿意向教師傾訴。于是我把握好這難得的機遇,從正面引導他刻苦學習,提高學習興趣。經過一年的努力,這位學生物理成績大大提高了,在中考時取得了優異成績,并且考上了重點高中。家長非常高興,對我說:“要不是老師您的耐心教導,我孩子的學習成績肯定沒能提高得這么快,也就不可能考上重點高中。”
1.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激發興趣
新教材圖文并茂,內容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使學生感到物理知識的實用性,感到學習物理的快樂,從而提高興趣。例如,在教學《杠桿的應用》時,可列舉菜販在秤砣上做手腳(把秤砣磨損),損害顧客利益,謀不義之財的做法。讓學生結合杠桿知識開展討論,教師再引導,讓學生明白菜販短斤缺兩的道理。又如,在教學《摩擦力》時,提出:電工鉗的鉗口為什么刻有花紋?學生經過學習思考,知道其中的原因:把接觸面弄得粗糙些以增大摩擦。接著又引導學生思考:你在生活中見到哪些例子是把接觸面弄得粗糙些來增大摩擦的。聰明的學生馬上聯想到自行車的車把手膠套、鞋底、汽車輪胎的表面等。經過這樣的引導,可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2.精心設計習題,正確評價學習效果
由于每個學生的基礎不同,所取得的效果也不相同。評價學生的學習,要客觀公正,以鼓勵為主。在教學中,習題設計要結合學生實際,重質重量,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充分體現啟發性、鞏固性,使每個學生通過學習,都能有所收獲。使每個學生都有成功感,大大提高學習的興趣。如果布置的習題不符合學生的實際能力,太難,學生不會做,學習的興趣大受影響,勢必挫傷他們的自信心;若太簡單,起不到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的作用。對一些難以理解的問題,應組織學生開展討論、交流,教師及時總結,讓學生領略其中蘊含的物理知識,使學生對物理產生興趣。
3.讓學生體驗成功,激發向上的欲望
初中生有較強的上進心和榮譽感。因此在平時訓練、檢測中,應著重雙基知識,盡可能讓學生取得高分。課堂提問要因人而異,面向全體學生,尤其是中差生,一有閃光點即給予鼓勵表揚,滿足各類學生的榮譽感和自尊心。在物理教學中,開展形式多樣的比賽,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激發他們學習物理知識的欲望。
總之,在新課標下,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是我們共同思考和關注的問題,也是提高物理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許國樑主編.中學物理教材教法[M].南京: 江蘇教育出版社,1985.
[2]哈爾濱師大主辦.中學物理[J].2007.
[3]杜敏,付榮興等主編.物理(第九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