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學奧賽是在廣大中學生中開展的一種計算機普及教育活動,是國際公認的五項國際奧賽活動之一,旨在向中學生普及計算機基礎知識,提高學生創造性地運用程序設計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競賽形式對有才華的學生起到激勵作用,從而發現人才,培養人才。作為一名信息學奧賽輔導教師,通過多年的學習及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在輔導過程中,深感這項競賽的意義并不在于最后學生到底得了多少獎項,而是在培訓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自身潛移默化的影響和變化,乃至對學生個人能力品質等方面產生的變化。現就信息學奧賽的輔導工作談談幾點看法。
一、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信息學奧賽和其他四門競賽的不同之處在于,其他四門競賽都是高考科目,學生每天接觸,所以教材本身的知識系統已經比較全面,鉆研得也比較深。而信息技術課程本身在高中階段屬于副科,課時也比較少,而且教材所授內容偏操作,與競賽本身的計算機系統理論知識相差甚遠,因此很多學競賽的孩子都要從零開始。
零起點、課時少這些問題對很多計算機培訓教師是個巨大的挑戰。通過培訓發現,教學過程既是傳授知識的過程,更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過程。“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只有學生掌握了好的學習方法,提高了學習能力,他們將來才會受用無窮。因此在傳授知識時,我盡量避免“填鴨式”教學,而采用啟發探究式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采取將知識逐層剖析的方法,并在關鍵點設置懸念。當然,懸念的設置需要穿插一些引導,比如提供類似或相關聯的知識點等,以利于學生探究學習。學生探究結束后,再組織學生開展討論,最后教師根據探究和討論的結果進行針對性地點評和總結。這樣學生就經歷了知識導學的全過程,學習知識就像看故事片一樣,逐層揭開懸念,最后達到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親身實踐,對知識的理解更加透徹,對疑難的感悟更加深刻,不會死記硬背。
二、學會質疑,激發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書本的知識來自前人的積累和經驗,是精華。全盤地接受,不加任何思索,這種學習方式是很多學生的通病。沒有挑戰就沒有創新,權威也有時限。伽利略挑戰亞里士多德,“兩個鐵球同時落地”就是經典的故事。
在培訓過程中,我十分注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對敢于提出不同意見的學生不是粗暴地批評和持不耐煩的態度,而是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并從理論上給予技術支持,讓其自己發現問題和尋找答案。同時鼓勵所有學生挑戰那些所謂“顯然”的結果。
“最好的解法是下一個解法”。給學生以自由的遐想,給學生以質疑和敢于挑戰的勇氣,挑戰權威、挑戰經典、挑戰自我,同時也激發了自身創新思維的能力。
三、互助式學習,培養團隊協作能力
參加競賽學習的學生,往往來自不同年級不同班級,水平不一,參差不齊令很多教師感到頭疼。而教學進度也難以把握,個體難以得到迅速提高。
我認識到,不能將每個學生作為個體存在于班級里,應組建一個和諧的學習團隊,讓學生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因此,我把各個年級各個水平層次的學生集中起來,組成學習小組,定期開展討論研究,讓低水平學生吸收高水平學生的思維方法和解題技巧,也讓高水平的選手吸收不同的思想,形成小組討論和互幫互助的格局。另外,還可以通過組建QQ群、論壇等形式,把他們團結在一起,這樣他們有問題就非常方便討論,很多學生的水平得到迅速提高,同時很多高手交流也能夠迸發出智慧的火花,大家都受益匪淺。
四、挫折教育,培養學生“受挫”能力
競賽的學習過程其實是十分痛苦的,許多知識來自于大學甚至研究生內容。讓中學生短期強化學習達到一定的水平的確有些勉為其難,因此如果沒有面對失敗的勇氣,就不可能有所成績。同時挫折也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經歷。常言道:失敗是成功之母。人們可以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找到正確的方向;人們可以從失敗中變得更加堅強,形成堅韌不拔的品質。不能面對小的挫折,將來面對大的苦難就會無所適從。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受一些小小的挫折是非常有必要的。
信息學競賽學習過程中沒有學生不受挫,戰勝挫折迎難而上,方為勝者。因此學習過程往往也能培養學生的“受挫”能力。
信息學競賽的學習本身是就是一個拼智力、拼意志、拼體力的過程。教師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應該跳出急功近利的思想,不能一味灌輸知識方法,而是應該高屋建瓴,讓學生從這個過程中受益,不只是知識上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個人多方面能力的提高,能夠做到這一點,信息學競賽的意義就又上了一個臺階。
參考文獻
[1]朱秀芬.淺談在信息學奧賽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素養[J].科教創新導刊,2008(9).
[2]仲維海.在信息學奧賽中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5(1).
[3]學生成就感的培養——以高中信息學奧賽教學為例[J].教學月刊(中學版下),2010(8).
[4]劉佳倩.信息學奧賽:培養興趣與能力的平臺[J].信息教研周刊,2008(5).
(責任編輯 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