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開端,相當于成功了一半。”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使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因為積極的思維活動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課堂導入的重要作用就是讓學生自主回歸課堂,迅速進入學習狀態,并積極思考,提高這節課的教學效益。
課堂導入時間一般控制在5分鐘以內,要避免拖沓、冗長,目的是創設情境,讓學生集中注意力,積極投入課堂學習中。
在化學課堂教學中主要有以下幾種常用的導入方式。
一、故事導入
利用歷史故事、經典故事、笑話、日常生活中的實例、身邊的事例等導入課堂,能引起學生的關注,使學生認真傾聽,進而認真思考,積極主動地進入課堂學習,使課堂更活躍,提高學習效率。比如,在學習氯氣之前,可以先向學生講述氯氣的發現史:舍勒發現黑錳礦與濃鹽酸加熱會產生一種黃綠色的氣體,他興奮極了,然而這種氣體幾乎使他窒息,舍勒對這種氣體進行研究發現它有魔術師般的本領。此時,教師可以順勢導入氯氣的學習。再如從原子結構的認識歷史(實心球原子模型→面包里鑲嵌著瓜子的原子模型→行星原子模型→軌道模型→電子云模型)導入原子結構的知識,同時也展示了科學家認識世界的過程。再如淮安化工廠氯氣泄漏;日本核泄漏引發的搶購食鹽事件;某市有一下水道發生了爆炸,所炸之處,下水道蓋全部被炸開;濕手拿著濕插座導致觸電等生活實例和新聞報道中的事例也是很好的課堂導入內容。
二、視頻導入
視頻資料對人感官的刺激更全面更強烈,更容易引起學生的關注,網絡上有許多視頻資料,我們可以收集一些與本節課聯系緊密的視頻作為課堂導入。如使用酸雨對森林的破壞、對建筑的破壞視頻導入環境保護;用金屬的使用視頻導入金屬的學習。還可用新聞報道中與化學有關的內容作為課堂導入,如由京滬高速車禍致運輸液氯的罐車翻車的處理導入氯氣的教學;再如用爆炸、燃燒、中毒、新材料、新能源、新科技等視頻導入新課。
三、圖片導入
圖片比較容易收集,利用一些圖片導入新課更方便。如我們可以收集生活中、實驗室的一些溶液的圖片導入溶液的組成的教學;可以用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的圖片導入無機非金屬材料的教學。
四、實驗導入
利用趣味實驗、探究實驗、化學魔術實驗導入課堂,在新穎、多變、奇特、驚險的現象中,能夠喚起學生的無意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并且引起學生的思考。學生在觀察思考中產生認知沖突,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激發學習動機。當新奇生動的現象出乎學生的意料時,好奇的心理驅使他們積極地思索,學生產生渴望解決問題的欲望,整堂課學生都會處于積極參與的狀態。如用“魔棒點燈”、“燒不壞的手帕”導入“序言”的教學,學生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只有通過化學的學習來解決,促進學生培養學習興趣,樹立學好化學的理想。如用“幾滴水將棉花點燃”的實驗導入過氧化鈉的教學。學生從生活經驗知道水可以用來滅火,即使在特定條件下不能滅火水也不能點火,為什么水能將棉花點燃呢?利用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我們進而展開探究,這樣整節課的學習效果一定不錯。
五、復習導入
這是一種最常見的也是最簡單的形式,主要針對之前的重點知識進行鞏固,并且與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緊密聯系,起到溫故而知新的作用,可以用提問、練習題等方式。設計提問和練習時要考慮承上啟下,練習題也可設計成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創造性思維訓練等。
六、目標導入
開門見山,講課前先把本節課要完成的學習目標說清楚,要求學生通過自學、互助學習或聽講完成,并且明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能有針對性地學習,學生在學習中能對比目標檢查自己的學習。
七、設疑導入
這是教師用得較多的方法,教師提出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或者新奇的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回到課堂中來。如“鈉”的導入,可設問:你見過不會沉入水下的金屬嗎?
教師要經常變換導入方式,聯系教材和學生實際,靈活采用恰當的導入方式,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學生的大腦由課初的平靜狀態轉為積極思考,甚至達到亢奮的狀態,不僅能順利地進入課堂學習,而且整堂課中學生與老師都感覺很愉快,課堂效率一定很高。有趣的引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啟發性的引言,會激起學生思維的波瀾;精彩的引言,能使學生產生共鳴,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因此,要提高課堂效率,必須注重課堂導入。
(責任編輯 羅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