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青少年自殺現象呈現上升趨勢,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呼吁加強對青少年的生命教育,在基礎教育學科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生物作為一門研究生命的學科,向學生揭示生命的奧秘,每節課的內容都離不開生命,因此,利用生物課堂對學生滲透生命教育是一種事半功倍的方法。筆者在此結合實踐,談談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
一、讓學生體會生命的艱辛
生命教育離不開生物學的知識。初中生物第一課“認識生物”,就讓學生在開始接觸生物學科時了解生命的特征。縱觀整個初中生物教材,很多知識與內容都和生命密切相關,詳細地告訴學生生命從無到有的艱辛歷程。如“生物圈中的人”(七年級下冊)、“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八年級上冊)、“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續和發展”(八年級下冊)等,筆者在教學中利用這些知識點,引導學生去體會生命從開始孕育到最終誕生的艱難過程,讓他們學會珍愛生命。
例如,在講授“人的生殖”這一內容時,筆者制作了豐富的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觀看精子和卵子結合及嬰兒出生時的畫面,使他們從內心感受到每一個生命都來之不易,每一個母親都非常偉大,認識到每一個生命的誕生都是一個艱辛的過程,所以對每一個來之不易的生命我們都應該用心呵護。又如,在講授“人的由來”這一章節時,筆者告訴學生在懷孕期40周的280多天內,胎兒發育需要的一切營養都來自于母體,胎兒的排泄物也要通過母體排出體外,母親的各種器官由于胎兒的存在加重了生理負擔,最后分娩時母親還要承受劇烈的疼痛。由此教育學生要認識到母親孕育生命的艱辛,父母把孩子養大更不容易,我們每個人都要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
教師可把以上相關教學內容的重點定位在讓學生體會生命誕生的艱辛,抓住時機教育學生珍惜生命、感恩父母,這不僅是對自己個人負責,也是對父母養育勞動的負責。
二、讓學生認識生命的珍貴
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學更加強調學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經常通過實驗、社會實踐活動等方式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讓他們認識到生命的珍貴。
例如,在教學“探究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這一內容時,教師要讓學生清楚地觀察到每一個魚鰭的特殊作用,這時也許會有學生說“把不同的魚鰭剪掉看看魚有什么不同的變化不就行了”,這里筆者及時地對他們進行生命教育。筆者和學生一起探討剪掉魚鰭的方法:“把魚鰭剪掉的確可以完成實驗得到結果,但被剪掉鰭的魚肯定會死亡,這種以傷害動物生命來完成實驗的方法是不值得倡導的。我們能否重新設計一種不傷害它們生命的實驗方法?”這樣就可以因勢利導地告訴學生生命的珍貴,愛惜自己生命的同時,也要愛惜其他的生命。又如,在教學“動物行為”這一章節時,學生看到野牛在遭到虎、豹等兇猛動物攻擊時,身強力壯的公牛會圍成一圈,主動保護老弱病殘的野牛。動物尚且如此,更何況人類呢?筆者借此教育學生認識生命的珍貴,要呵護生命。此外,在講授“生命進化”這一章節時,也可以抓住機會讓學生明白各類生物在生存的過程中是要經過激烈的競爭的,不能適應環境的生物注定會被淘汰。
三、讓學生領悟生命的尊嚴
生命教育的重要內容是要讓學生懂得尊重生命,領悟生命的尊嚴。初中生物教學中有很多資源可以用來達成這個目的。
如筆者在講授“生命的起源”“生物的進化”以及“遺傳變異”等內容時,經常以此教育學生尊重生命。例如,可以讓學生觀看“人與地球”等視頻資料,讓他們感受到生命的來之不易,深深觸動他們。從原始生命起源那一刻到現在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經歷了一個復雜而漫長的演變過程。地球上不同的自然環境形成了種類繁多的物種,這些生物在地球上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們和我們人類一樣是生物世界中平等的一員,它們的生命同樣也是值得我們用心尊重的,我們不能隨意地去扼殺任何一個生物,人類應該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我們要尊重自己的生命,同時也要尊重別的生命。
無論你是一個身體健全的人,還是身體殘疾的人,我們的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值得尊重和珍惜的。網上不時爆出虐貓、虐狗等虐畜事件,無知的大學生竟用硫酸潑熊,青少年吸毒兇殺犯罪的案例不時發生,學生自殺案件有增無減。人無完人,誰都有優點和不足,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但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我們不但要活得精彩,還要活得有意義,更要為社會和人類作出貢獻。我們探討生命的價值,不只是人類生命,應該是所有的生命。人的生命與其他生物的生命構成一個互補的生命系統。人的存在與發展是無法脫離其他生物而存在的,其他生物是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的基礎,我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生物。對其他生命的不尊重,就是不尊重自己。如在教學“生物生存的家園——生物圈”這一內容時,筆者讓學生明白人類的生存離不開其他生物,地球是我們共同生存的唯一家園。記得有位名人說過這樣一句話:“生命的意義不在于長短,而在于對社會的貢獻。”的確,許許多多的人雖然生命已經結束,可他們為社會所作的貢獻卻讓后人受益無窮,就這樣,他們的生命價值得以延伸。當我們發現自己能夠為他人帶來歡樂、減輕痛苦、為家鄉和社會作出貢獻時,就更能體會自己生命的價值。
總之,中學階段是生命教育的最佳時期。學生天真、活潑、可愛,有時又會愚昧、沖動、叛逆,他們對生命的真正含義知之甚少,對生命觀念淡漠,缺乏對生命基本的尊重和珍惜。我們教師應該時時刻刻借助生物課堂這個平臺,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讓他們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以健康、樂觀、科學的態度渡過人生的每一個階段。
(責任編輯 杜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