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是培養(yǎng)學生成才的重要階段,為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等方面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在實驗教學中,我們不僅可以滲透后續(xù)知識,也可以對以前的知識進行鞏固和應用,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在生物學教學中加強實驗教學尤為重要。細胞呼吸在高考中幾乎每年都有所涉及,占有比較重要的地位,但是實驗設計部分許多學生都感到無從下手,下面結合實例對與呼吸作用有關的實驗進行歸類分析。
一、測有氧呼吸速率實驗
【例1】 圖1甲是測量種子萌發(fā)時錐形瓶中氣體體積變化的實驗裝置。錐形瓶中放的種子事先用水浸泡過并在稀釋的消毒劑中清洗過(不影響種子生命力)。實驗開始時U形管左側與右側液面相平,每隔半小時利用標尺量出右側管內的液面高度變化,實驗結果見乙圖。
解析:該實驗的原理是氫氧化鉀吸收種子呼吸釋放的CO2,同時種子呼吸時還會消耗氧氣,所以會引起錐形瓶內的氣體體積變化,變化量即為氧氣的消耗量。所以此裝置可用來測種子的有氧呼吸速率,可用氧氣的吸收速率來表示。但氣體體積容易受到溫度、壓強等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而使錐形瓶內的氣體體積發(fā)生變化,因此,有必要設置對照組,來校正物理誤差。
二、測定呼吸類型實驗
【例2】 為了探究酵母菌所進行的呼吸作用類型,將實驗材料和用具按圖2安裝好。如果想得到實驗結論還必須同時設計另一個實驗,請描述如何設置,并進行結果預測及闡述得到的結論。
解析:本題的實驗原理是酵母菌既能進行有氧呼吸,也能進行無氧呼吸,但產物不同。當酵母菌以葡萄糖作為呼吸底物時,反應式如下:C6H12O6+6O2+6H2O→酶6CO2+12H2O+能量(有氧呼吸);C6H12O6酶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無氧呼吸)。當燒杯中放清水時,酵母菌進行有氧呼吸,氣體量沒有變化,而無氧呼吸則會導致氣體量增加;當燒杯中放氫氧化鈉時,酵母菌進行有氧呼吸可導致氣體體積減少,而無氧呼吸時氣體體積不變,據(jù)此可通過實驗來判斷酵母菌的呼吸類型。
三、光照對呼吸速率的影響
圖3
【例3】 光是影響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但光是否也會影響植物的呼吸作用呢?因此甲同學進行實驗探究,采用如圖3的實驗裝置,并設置A、B兩組,A組給予植物適宜強度的光照,B組不給光照。如果以上實驗達不到實驗目的,如何對裝置進行改進,并對改進后的結果進行討論。
解析:本題的實驗目的是探究光是否會影響植物的呼吸作用,根據(jù)實驗目的可知,本題的自變量是光照的有無,但有光一組,綠色植物還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從而對實驗結果產生干擾,所以要將實驗材料換成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的進行實驗。
點評:由以上實例不難看出,與呼吸作用有關的實驗實質上是以例2中的裝置1為核心,設置相應的對照組,進而達到實驗目的。將活種子換成等量的死種子,可測定種子的有氧呼吸速率;將NaOH換成等量的蒸餾水,可以判斷種子的呼吸類型和呼吸底物;將裝置一組放在光下,一組放在黑暗中,可探究光照對呼吸速率的影響。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為排除光合作用的影響,研究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時一定要將裝置放在遮光環(huán)境中。
四、思考與體會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上好實驗課,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讓學生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鞏固,掌握生物實驗基本技能,從而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生物實驗有些步驟比較復雜,需要學生之間相互配合完成,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溝通、合作能力。引導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方案、動手實驗,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探究能力和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真正達到素質教育的目標。在解決與呼吸作用有關的實驗時,只要我們抓住與呼吸作用有關的實驗的本質,注意相關知識點的聯(lián)系自然游刃有余。
參考文獻
[1]劉邦智,范長壽,李學錦,劉杰武.高中生物學復習題選(四)[J].云南教育(基礎教育版),1981(05).
[2]許哲斌.新課程背景下農村中學生物學實驗教學面臨的困難及對策[J].生物學通報,2005(10).
[3]李曉娜,咸長虹.關注實驗教學的實效性 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J].教學儀器與實驗,2010(03).
[4]蔣兆熹,徐偉平.不同濃度細胞分裂素(6BA)對大蒜根尖細胞分裂相影響的探索[J].科學教育,2010(05).
(責任編輯 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