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南位于安徽省中北部,從建國后發掘的墓葬考古資料來看,市域西部是漢代墓葬的集中分布地,出土了為數不少的銅鏡。這些銅鏡大小不一,紋飾種類繁多,基本可以涵蓋漢鏡的常見種類。本文擇選了部分保存較為完好、具有典型性的有銘銅鏡,以此為例,對市面上常見的漢代有銘銅鏡的圖文結合、書體演變以及銘文內容逐一進行分析,希望對廣大文物愛好者的鑒賞有所裨益。
三、新莽至東漢早期
此期,以“TLV”格式的博局紋鏡最多。此期銅鏡外形尺寸再次增大,都在11厘米以上,銘文帶往往布局在靠近緣邊的外區,反映出它在鏡飾中的重要性日漸消退。緣部很寬,上多飾以三角鋸齒紋、云氣紋或勾連云紋等,使整個鏡背看上去更加繁縟華麗。主題紋飾上除前期連弧銘文鏡仍流行外,最突出的表現是博局紋的大量涌現。這一紋飾以雙線勾勒的“TLV”形符號為標志,與圓形的鏡面構成“天圓地方”天地共處的裝飾圖案,配以細膩工整的奇禽異獸、羽人四靈等,創造出了一個紛繁復雜、極富浪漫色彩的神靈世界,表現了當時陰陽五行、得道升仙的讖緯迷信思想的廣泛流行。
銘文書體上,一方面繼續發展西漢中晚期的隸化篆體,但簡省偏旁和筆畫的字體漸多,如鏡作“竟”,銅作“同”,仙作“山”,新作“親”等;另一方面,篆體字和若干古字又被重新啟用,并多見纖細婉轉的鳥蟲體篆書。這是因為王莽建立新朝后,推行托古改制,推崇古文經運動,使當時社會出現復古之風而導致的。
從銘文內容上來看,一類仍是贊頌銅鏡材質好,如“新有善銅出丹陽,和以銀錫清且明”,意即采用丹陽郡的優質銅,配以銀和錫料制成的銅鏡清亮。丹陽鏡憑其優秀的銅質和精湛的鑄造工藝,名冠天下。工匠們在這里標明銅鏡產地,是以質地和工藝見長,肯定銅鏡選材精品質好。二是祈求官運亨通、子孫興旺,如“宜官秩,保子孫”、“長宜子孫”。三是神仙道家思想中順陰陽辟不祥,追求長生不老羽化成仙等方面的內容。如仙人銘銅鏡,“上大山兮,見仙人,食玉英,飲澧泉,駕交龍兮,乘浮云”,描寫的就是凡人求仙、成仙和仙游的場景。此期尤以此類內容最為常見,如“左龍右虎主四彭”,十二辰銘等,幾乎已經成為此期鏡銘缺之不可的主題內容。(見圖8-圖9)
四、東漢中晚期
東漢中期以來,銅鏡工藝不斷革新和提高。早期線條式的平面裝飾工藝改為立體淺浮雕,開創了新的裝飾技巧。紋飾題材也得到了進一步的開拓,流行神仙、人物和龍虎神獸等裝飾圖案,其風格顯然受同期的畫像石、畫像磚的影響。紋飾布局上,同心圓的裝飾手法有所突破,出現自上而下分段式布局紋飾。銘文帶再次向外發散,移至鏡緣。(見圖10-圖12)
東漢是書體隸變的關鍵時期,由原先的篆體或隸中帶篆,至東漢中期慢慢演變為成熟的隸書。此期每面銅鏡幾乎都有銘文,字數較多,基本都在30字以上。淮南館藏一件龍虎鏡,銘“赤誦馬”、“王橋馬”是較為獨特的一例。
此期銘文內容一方面延續前期銅鏡的主題,如贊美銅鏡的質量,“吾作明鏡,幽湅三商”;或表達銅鏡趨吉避兇的辟邪功能,“黃帝除兇”。另一方面,鏡銘開始有意識地記錄鑄鏡紀年、鑄造地點、鑄造人等紀實銘文,如“張氏作鏡”、“建安廿年”、“四月□”等。此期鏡銘的主要內容還是對神仙的崇拜,如“五帝□曰天皇,伯樂彈琴,黃帝除兇,未昌玄武,白帝青龍”,其他幾面鏡銘主要敘述的也是此內容,將所知神仙堆砌于上,行文猶如祝禱,有點類似于造像的發愿文。而“王橋馬”、“赤誦馬”意即王子喬的馬、赤松子的馬,所指都是神仙的寶騎。(王子喬、赤松子為秦漢時神仙說中傳誦頗廣的仙人)。此外,東漢晚期社會動蕩,銘文內容還表達了對國家安定、人民富足的渴望。如“四夷服,多賀君眾人民息,胡虜殄滅天下復,風雨時節五谷熟”等內容。
從以上分析可知,漢代有銘銅鏡在裝飾圖案、銘文書體及銘文內容上大致經歷了以下的演變過程:與銘文相結合的圖案,題材上從早期想象中的蟠螭紋,發展成為象征太陽光芒的連弧紋,再到祈求羽化升仙和驅邪避兇的神獸、博局,最后發展成為對神仙形象的膜拜。紋飾的表現技巧上,前期為平面的線條,但是漢初銅鏡的線條猶如焊接在鏡背,底部較窄,而到了武帝以后,線條底部變寬,紋飾看起來較為疏朗;大約在東漢中晚期,平面式的裝飾手法改為淺浮雕式,使圖案更加立體生動。銘文帶在鏡背的布局安排上,是從鈕座外一層層地向外發展的,經歷了從鈕座外、中區、外區,到了末期則布局在緣部。這反映了銘文帶在漢代銅鏡裝飾中的重要性在不同時代有所起伏。緣部的變化也很明顯,早期為薄薄的卷緣,然后是寬素緣,最后定格為寬緣,上面裝飾有紋飾或銘文。
銘文書體的發展演變過程是與漢字的演化一體的。漢代大致是從篆書發展成為隸書,但是新莽一朝由于政治制度的變革,打斷了文字演變的進程,甚至還出現了反復,使篆書、古文字在鏡背上屢有發現。進入東漢后,文字的演變過程又步入正軌。大約在東漢中期時,在銅鏡上幾乎就看不見篆書了,這標志著漢字隸化的基本完成。
從銘文內容上觀察到的結論也是有趣的:早期的多為單純的祈求富貴,表達相思之情;發展到后來銅鏡制作者商品意識普遍覺醒,對銅鏡品質自我夸耀,這表明銅鏡制作官方壟斷格局的瓦解;進入東漢以后,銅鏡被賦予趨吉避兇的功能,在銘文中大量保留有對持鏡者的吉祥祝福語。同時,隨著道家陰陽五行思想的滲透,神仙思想深入人心,前期還渴望羽化升仙,在愿望無法實現后,后期就完全寄托希望在神仙的庇佑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