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使小學畢業(yè)生全部都無條件地升入初中學習.進入初中階段后,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習科目的增多、教學內(nèi)容的加深、學習方法的改變;及數(shù)學學科對學生的計算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的要求的逐步提高,部分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興趣的遞減;還有外界因素的干擾等諸多方面的原因,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了一批數(shù)學學困生,嚴重地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這也是一個令許多教師感到頭疼而又難以解決的問題.九年義務教學大綱明確指出“面向全體學生,就是要對每一個學生負責.”因此,轉化學困生已然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下面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談談在數(shù)學教學中對學困生轉化工作的幾點做法.
1 傾注一顆愛心,適度“偏愛”學困生
馬卡連柯說過: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心是一切教育活動的基礎和前提,耐心是愛心的延續(xù),是一種冷靜和寬容.愛心是促使學生不斷進步,積極向上的基本保證.絕大多數(shù)的學困生,主要是基礎差、學習習慣差,而他們本質還是想學好的,只不過力不從心,有問題礙于面子不敢問老師和同學.因此對待學困生要有一顆愛心,用愛心感染他們,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1.1 發(fā)現(xiàn)“閃光點”,培養(yǎng)學困生的自信心
學困生常因暫時處于落后而受到老師的批評和嫌棄、家長的訓斥和責備以及同學間的諷刺和數(shù)落,同時經(jīng)常體驗不到成功的樂趣,因而產(chǎn)生厭學甚至是自卑的心理.為了消除他們的自卑心理,老師要耐心輔導,與他們交朋友,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開始,縮短與他們的距離,不訓斥他們,同時也鼓勵較優(yōu)秀的學生主動去接近他們,一起玩、一起談心、一起探討學習問題.只要他們有小小的進步,都及時地表揚.
例如:筆者所任課班級上學期新轉來一個叫陳華(化名)的學生,父母在外地打工,平日住校,周末去叔叔家.在原校因性格內(nèi)向,過于老實,常被同學欺負、敲詐,成績很差.剛來我班因與同學不熟,因此表現(xiàn)得很孤獨、無助,加之學習差,第一次周測十分不理想,所以對學習沒多大興趣,有問題又不敢向老師同學請教.針對這些情況,我先找班上幾位較優(yōu)秀的學生主動靠近他,和他一起玩,和他談心,然后我也找他談,觀察發(fā)現(xiàn)他真誠、善良等閃光點,學習上一有進步就及時表揚、鼓勵他,漸漸消除他自卑的心理,逐漸讓他融入到集體中.現(xiàn)成績?nèi)〉每上驳倪M步,我也初步嘗到成功的喜悅.
1.2 溝通師生情感,做他們的良師益友
教師的愛是一種尊重,是一種信任,是一種觸及學生靈魂的教育.教師在課堂教學時,不僅要精神飽滿、以滿腔的熱情,全身心的投入課堂教學,而且還要注意關懷、尊重、愛護學困生,保護學困生的自尊心.要讓學生喜歡這門課,首先讓學生喜歡你這個人.只有教師關愛每位學困生,不歧視、不體罰、不冷落,他們才愿意和你接近,樂意與你交流溝通,進而引起對你所任學科的興趣,并肯下力氣、花功夫,從內(nèi)心深處逐漸喜歡上數(shù)學學習.
1.3 適時的評價和不懈的激勵
當學困生鼓起很大的勇氣舉手發(fā)言或上黑板解題,或向老師展示他們的作業(yè)時,無論對錯,教師一定要注意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鼓勵他們繼續(xù)努力,讓他們在整個課堂中保持興奮、歡樂的情緒,教師要善于尋找尤其是學困生身上的閃光點,多表揚,多鼓勵,排除自卑感,樹立自信心,讓他們感到成功的喜悅,點燃學困生心靈奮發(fā)學習的火花.
1.4 做個別教育,適度“偏愛”學困生
教師可以通過面批作業(yè)、課堂提問、課堂巡視向他們了解知識“卡殼”的原因,進行必要的補進和耐心開導,甚至必要時可“開小灶”,適度予以“偏愛”學困生.
總之,轉變學困生需要的不是批評處理、冷嘲熱諷,對他們的轉化需要耐心、方法、時間、合作,對他們多一些尊重,少一些譏諷;多一些信任,少一些懷疑;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批評;多一些關懷,少一些冷漠.只有相信“學困生”并對其充滿期待、寄予厚望,方能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出他們的潛能.
2 培養(yǎng)學習興趣,點燃學困生學習熱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使學生的大腦處于最積極、最活躍的狀態(tài),能增強學生的注意力、記憶力和思維力,學生只有對數(shù)學知識有了興趣,才能喜歡數(shù)學、學習數(shù)學、理解數(shù)學、研究數(shù)學.學困生常因暫時處于落后而受家長責備、同學數(shù)落、老師嫌棄,顯得悲觀失望、自暴自棄、喪失上進心.要使他們進步,必須采取多種方式,激發(fā)他們的熱情,培養(yǎng)他們學習的興趣,使他們樹立起上進的自信心.
2.1 端正學習態(tài)度,明確學習目的
對于大多數(shù)學困生而言,造成學困的主要原因是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俗話說“態(tài)度決定一切”.首先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端正學習態(tài)度.通過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進一步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
2.2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發(fā)興趣
新課程理念要求數(shù)學教學是數(shù)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的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因此,教師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在課堂教學中應積極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數(shù)學知識的意義,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例如在講“圓的概念”時,一開頭就問:“車輪是什么形狀?”同學們覺得這個問題太簡單,便笑著回答:“圓形!”教師又問:“為什么車輪要做成圓形呢?難道不能做成別的形狀?比方說,做成正三角形,正方形等?”同學們一下子被逗樂了,紛紛回答:“不能,如果那樣就無法滾動!”教師再問:“那就做成這樣的形狀,(教師隨手在黑板上畫了一個橢圓)行嗎?”同學們始覺茫然,繼而大笑起來:“不行!這樣一來,車子前進時就會忽高忽低.”教師再進一步發(fā)問:“為什么做成圓形就不忽高忽低呢?”同學們一時議論開來,最后終于找到了答案:“因為圓形車輪邊緣上的點到軸心的距離相等.”由此引出圓的定義.從而使學生產(chǎn)生求知欲,把“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
2.3 化枯燥為有趣,讓學困生在快樂中學習
(1)故事引入、啟迪思維,游戲引入、體驗快樂.在教學過程中盡量將課本上的知識加以研究,使之變?yōu)樾蜗蟆⑸鷦印⒂腥さ膯栴},或者通過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在實踐中學到知識,亦或采取講故事、做游戲等方式進行教學,甚至可嘗試讓學困生走上講臺,嘗試講解,從而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機.
例如:在講“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一課時,可用下面的故事作為新課的導入.“百歲父子”有一戶人家,父親與兒子同一天過生日.每逢父子倆過生日,家里總要熱鬧一番.有一天慶賀生日時,父親對兒子說:“當我們倆的年齡加起來剛好是一百歲時,就能稱‘百歲父子’,到時候應該好好慶賀一下.”舅舅說:“我記不清你們現(xiàn)在究竟幾歲了?快說說還有幾年?” 父親說:“我38歲那年,兒子10歲,現(xiàn)在年齡是兒子年齡的兩倍,你想現(xiàn)在我們父子各是幾歲?再過幾年兩人年齡加起來等于100歲?誰讓你記不清,只有請你動腦筋了!”你說舅舅能解決嗎?能用方程解嗎?
(2)加強教學語言的藝術應用,使課堂教學生動、有趣.講課時,語言要通俗易懂,生動活潑.學困生上課往往容易思想開小差,教師應恰當運用藝術性的教學語言來活躍課堂氣氛,采用啟發(fā)式、討論式等多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引導每位學生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從而達到教學目的.例如:在講“對頂角”時,可出一數(shù)學謎語“兩牛相斗”等來活躍課堂氣氛.
(3)利用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對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齡階段,教師可抓住這一心理特征,大膽創(chuàng)設他們好奇的問題,還可以讓學生動手親自剪紙、操作,使他們身臨其境,或舉舉生活中的事例,從而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好學習興趣.
3 優(yōu)化教學過程、改進教法,提高教學質量
我國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松樹和牡丹所需要的肥料是不同的,區(qū)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yǎng)教育,這叫‘因材施教’.”教師在預設課堂教學的時候就要充分兼顧到學困生,設計不同難度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和課堂作業(yè),使學困生在課堂教學中也享受到成功的快樂.
3.1 降低教學起點,讓學困生能聽得懂
推行“低起點、小步子、多活動、快反饋”的教學理念.在講課時,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將知識中的難點盡量分散講,降低學生學習的坡度.講課的語言要簡練明了、通俗易懂、生動活潑,提高他們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強課后輔導,尤其是對學困生要注意有耐心.讓學生結對子,成立數(shù)學合作小組,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3.2 充分利用教具、學具或多媒體手段,加強直觀教學
數(shù)學是一門具有科學性、嚴密性、抽象性的學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造成了學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例如:在講“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時,我們可使用幾組不同長度的三條鐵絲,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探究哪幾組鐵絲可組成三角形?能組成三角形的三條鐵絲的長度之間有何關系?從而引出上述性質.因此,教學時,應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加強直觀教學可吸引學困生的注意力.
3.3 優(yōu)化教學過程、改進教法
學困生在接受知識能力方面和思維能力方面比其他的學生要弱,因此,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改變自己的一些教學方法,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實際,不拘一格,靈活采用各種教學方法.如分層教學,分層教學的理念是面向全體學生,教會全體學生.具體可通過確定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目的;設計不同層次的課堂提問,可通過填空、選擇、判斷、改錯等形式,給學困生說話的機會;設計不同層次的課堂練習,注意課堂板演讓學困生也一顯身手,讓學困生也體驗到“我能行”;布置不同層次的作業(yè),可分必做題和選做題;按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評價.分層教學意欲使學困生開動腦筋,積極參與,大膽實踐,讓每位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長遠發(fā)展.
4 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解題能力
巴金說過“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yǎng)開始.”很多學困生對數(shù)學學習缺乏足夠的信心,在學習時往往處于被動的地位,依賴性強,主要是因為缺乏良好有效的學習習慣.
因此,教師應努力幫助學困生,培養(yǎng)他們主動學習數(shù)學的方法:教會學生復習與預習;教會學生聽課的方法;指導學生掌握知識的方法.使其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學習習慣.
培養(yǎng)學生課前預習、及時復習的習慣;培養(yǎng)探討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觀察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按時獨立完成作業(yè)并自我檢驗的習慣.培養(yǎng)小結的習慣.
5 加強與家長聯(lián)系,爭取家長配合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家庭是人生啟蒙也是終生的學校,因此家庭教育不僅影響學校教育,還影響一個人的終生.”
學困生的教育轉化光靠學校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家庭的教育氛圍也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學校要經(jīng)常與家長保持聯(lián)系,幫助家長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及時糾正家庭教育中的錯誤觀念.要求家長一言一行要起表率作用,創(chuàng)造民主的家庭氛圍.切忌簡單粗暴和放任自流,嚴禁體罰和各種高壓措施.教師可通過家訪、信訪、電話訪等多種聯(lián)系方式,及時了解學困生在學校和家中的表現(xiàn),尤其是苗頭或趨向性的問題,家校雙方能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協(xié)商策略、對癥下藥.
另外最需要家長配合的是堅持查看學困生的家庭作業(yè)以及完成作業(yè)的態(tài)度.相信有了家長的全力配合,定能使學困生的數(shù)學成績向“中等生”甚至“優(yōu)生”轉化.
總之,數(shù)學學困生的轉化,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需要有足夠的愛心、耐心和靈活多變的教法,同時還要以人為本,因材施教,要隨時總結經(jīng)驗,及時改變教法,長期堅持,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師要有從“教,好學生”到“教好,學生”的思想轉變,才會出現(xiàn)“百花齊放春滿園”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