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識網絡交匯點設計試題”,是近年來高考數學命題改革的重要理念和方向,高考復習的過程中,針對立體幾何,也要有意識的把握知識的縱橫聯系和綜合應用,突破各章節的界限,能夠融會貫通,應用自如,形成有序的網絡化知識體系,以開拓視野,形成能力,提高數學素養.近年來各省市的高考數學試題中,立體幾何與其他主干知識之間的交匯越來越多,題型分布的也不再局限于選擇、填空題.
1 立體幾何與函數的交匯例1 (2008年高考北京卷·理8)如圖,動點在正方體
P
yx的表達式,從而可知圖象應為兩條折線段.再如,1993年全國試題(理22)建造一個容積為,深為的長方體無蓋水池.如果池底和池壁的造價每平方米分別為120元和80元,那么水池的最低總造價為元.借助函數進行求解,體現了函數與立體幾何之間的相互滲透,豐富了數學學科的內涵.這道題目后來還作為習題入選了人教版課標課程教材高中數學必修1,凸顯了它的價值.例2 (2010年高考上海卷·文20)如圖所示,為了制作一個圓柱形燈籠,先要制作4個全等的矩形骨架,總計耗用9.6米鐵絲,再用平方米塑料片制成圓柱的側面和下底面(不安裝上底面).
(1)當圓柱底面半徑取何值時,S取得最大值?并求出該最大值(結果精確到0.01平方米);
(2)若要制作一個如圖放置的,底面半徑為0.3米的燈籠,請作出用于燈籠的三視圖(作圖時,不需考慮骨架等因素).
評析 本題是2010年各省市高考數學試卷中關于立體幾何考查的一道亮點題目,主要考查空間幾何體、三視圖、二次函數的知識,空間想象能力和運算求解能力.在立體幾何與函數交匯的題目中,應用問題的考查是很重要的一個特點.注重依據現實的生活背景,提煉相關的數量關系,構造數學模型,將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并加以解決.
2 立體幾何與解析幾何的交匯
例3 (2008年高考浙江卷·理10)如圖,AB是平面α的斜線段,A為斜足,若點在平面
α所截出的橢圓.這是一道設計非常巧妙地題目,知識點的交匯顯得非常自然,對其數學本質的考查非常到位.
例4 (2004年高考北京卷·理4)如圖,在正方體
A.直線 B.圓 C.雙曲線 D.拋物線
評析 本題以空間幾何體的點線距為載體,考查圓錐曲線的概念.將到直線與直線的距離相等轉化為到點與直線的距離相等,可知動點的軌跡是拋物線. CBC
P
無獨有偶,在2010年高考重慶卷理科第10題:到兩互相垂直的異面直線的距離相等的點,在過其中一條直線且平行于另一條直線的平面內的軌跡是
A.直線 B.橢圓 C.拋物線 D.雙曲線
評析 在解題過程中,如果能以正方體模型為載
xya=+,
問題就迎刃而解.
雖然在教材中,立體幾何與解析幾何是互相獨立的.實際上,從更廣義的角度看,平面幾何是二維的,立體幾何是三維的,因此,立體幾何可以看成是由平面幾何升維而產生;另一方面,從它們之間的聯系看,可以把解析幾何中的直線看做是空間二個平面的交線,圓錐曲線(橢圓、雙曲線、拋物線)是平面截圓錐面所產生的截線;再從軌跡的觀點看,空間中的曲面(曲線)是空間中動點運動的軌跡正因為它們之間存在如此緊密的聯系,經常出現彼此交匯的題目.因此,可以認為,在平面幾何與立體幾何的交匯之處,新知識生長的土壤特別肥沃,創新型題型的生長空間也相當寬廣.
例5 (2008年高考重慶卷·文16)某人有3種顏色的燈泡(每種顏色的燈泡足夠多),要在如圖所示的6個點 A種不同的安排方法,再安排上底面的三個頂點,共有種不同的安排方法.再由分步計數原理可知,共有
種不同的安排方法.這種類型的題目還有涂色問題等等,在以前的高考試題中,更是常見.近年來,又出現了新的特點,在考查排列、組合的基本方法之時,同時加上分類討論思想、概率問題的考查,綜合性越來越強.
4 立體幾何與概率的交匯
例6 (2009年高考安徽卷·理10)考察正方體6個面的中心,甲從這6個點中任意選兩個點連成直線,
乙也從這6個點中任意選兩個點連成直線,則所得的兩條直線相互平行但不重合的概率等于
評析 如圖,甲從這6個點中任意選兩個點連成直線,乙也從這6個點中任意選兩個點連成直線,共有種不同取法,如果把這些中點連結起來,會得到,CF,
AB,B B上運動且滿足
評析 本題以“幾何”為紐帶,突出中學數學中平面幾何、立體幾何、解析幾何、幾何概型及解三角形等知識之間的交叉和滲透,又結合不等式的應用.能夠較好的檢驗學生是否具備有序的網絡化的知識結構體系,在規避試題的“模式化”上做了有益的探索.作為2010年各省市立體幾何題目中的亮點,同上海市的題目一樣,把原來只在選擇或填空中才出現的交匯題型,第一次引入到了后面的解答題中.對高三復習備考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啟示作用.
立體幾何與其他知識交匯問題的解決,首先應該立足于立體幾何和其它相關知識點的基礎的掌握.既然是交匯,考查的重點在于不同知識點間的相互融會貫通,或者說某一知識點在新背景下,不同條件下的應用,而非單個知識深入考查.縱觀上面的題目,基本上都有這樣的特點.這事實上意味著,知識交匯處是創新型試題生長的沃土,同時也應該是高考立體幾何的復習中十分重要的著眼點.
參考文獻
[1]吳金炳,林金沂.基于選拔的立體幾何考查研究.福建中學數學,2011(2):2-5
[2]楊茂斌.探析立體幾何與相關知識的“交匯性”.上海中學數學,2009(11):12-15
[3]鄭廷楷.立體幾何與其它數學分支的六大交匯點.考試,2008(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