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通過對顏面部燒傷患者的綜合心理干預,探討顏面部燒傷患者心理健康狀況及對生活能力的影響,評估綜合心理干預在顏面部燒傷患者臨床療效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將95例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在實施常規醫學護理的同時給予各類綜合心理干預措施。干預前后均采用抑郁自評量表、焦慮自評量表、癥狀自評量表和Barthel指數記分法對患者心理狀況及生活能力進行評定。結果:綜合心理干預后,實驗組SDS評分、SA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實驗組抑郁、焦慮、恐怖、精神病性因子評分等也明顯低于對照組。結論:在顏面部燒傷患者的臨床治療中,綜合心理干預能夠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焦慮、抑郁、心理健康狀況、生活自理能力。對顏面燒傷患者實施綜合心理干預,在其整個治療中非常必要且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綜合心理干預;顏面部燒傷;焦慮;抑郁;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2)05-0849-04
The effect of application of multipl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in the treatment process of patients with facial burn injury
ZHO Qin1, GUAN Hao1, HE Fei2, SHE Tao1, SHI Xue-qin1, ZOU Xiao-mei1, JIAO Xiao-chun1
(1.The Burn Center of PLA,Xijing Hospital,The Fourth Millitary Mecidal Universit,XI'an 710032,Shaanxi,China;2.Department of Human Resource, School of Public Management, Northwest University)
Abstract: Objective Multipl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were applied in the process of facial burn injury treatment.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multipl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on patients' mental health and living ability. Methods Ninety fiv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patients not only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care but also got multipl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 and Barthel index of ADL (ADL) were employed to evaluate the mental health and living ability of facial burn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multipl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Results The scores of SDS and SAS in experi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in control group. After the intervention, patients in experiment group had lower scores in depression, phobic-anxiety and psychoticism score. Conclusions In facial burn patients treatment process applied multipl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can improve depression, phobic-anxiety, mental health, and living ability of patients. It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in facial burn treatment process.
Key words: multipl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facial burn; anxiety; depression; mental health
顏面部是人體中暴露范圍最為廣泛的部位,因此,顏面部燒傷的發生率明顯高于身體中的其他部位[1]。顏面部燒傷后不但會給患者造成極大的身體痛苦,患者常常還會因為容貌的改變以及其他方面的變化而產生恐懼、悲觀、失望及厭世等心理,甚至會產生輕生的念頭。對于顏面部燒傷來說,燒傷創面愈合的治療手段和方法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但燒傷對人體所造成的傷害以及愈合后的外形改變給患者及家屬所帶來的巨大心理負擔卻仍未取得理想的療效。本文應用綜合心理干預貫穿于顏面部燒傷患者的整個治療過程,對燒傷患者的治療效果起到明顯的促進作用,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08年5月~2010年12月住院接受治療的顏面部燒傷患者95例,意識清楚,可以閱讀和理解且能主動配合者。其中男性52例,女性43例;年齡24~72歲。住院時間均在1個月以上。將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48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齡 28~69 歲,其中輕度燒傷24例,中度燒傷20例、重度燒傷4例;對照組47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2例,年齡24~72歲,其中輕度燒傷25例、中度燒傷20例、重度燒傷2例。干預時間均為1個月。對照組給予一般常規醫療護理。實驗組除給予一般常規醫療護理,同時實施綜合心理干預措施。
1.2調查方法:采用問卷調查包括基本資料調查表:包括顏面部燒傷患者的姓名、年齡、性別、職業、文化程度、經濟收入、家庭狀況、疾病的一般情況等。心理健康評定量表:抑郁自評量表(SDS)[2]、焦慮自評量表(SAS)[2]、癥狀自評量表 (SCL-90)、生活自理能力評定表Barthel指數評定 (the Barthel index of ADL)簡稱ADL。對兩組患者分別在入院1周內和住院1個月后進行評分。
1.3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描述統計、配對t檢驗、成組t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P<0.05統計學意義上具有顯著性差異。
2 綜合心理干預
2.1 認知心理干預
2.1.1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患者入院后護士要作詳細的自我介紹,使護患之間有深刻的認識,每個患者均配備較為固定的一組責任護士,快速與患者建立起一定的信任關系,讓患者有較強的歸屬及安全感,利于患者全面暴露內心的變化,并利用患者自身情感傾訴及專業的干預來減輕其內心的壓力。
2.1.2耐心的解釋和疏導:處處給予患者關心體貼,掌握其思想變化,有針對性的講解燒傷后的病理生理特點及基本的治療方法和愈后等,消除疑慮和悲觀情緒,鼓勵患者面對容貌的改變,增強治愈的信心,;同時對患者的家屬及其陪護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2.1.3 松弛療法:對于極度焦慮、有睡眠障礙以及術前處于恐懼狀態、術后處于朦朧狀態的患者,適當使用輕音樂療法結合漸進的松弛療法[3]。在患者入睡前或手術前后播放輕音樂,對患者的頭部等正常皮膚進行撫觸,甚至可結合瑜珈的語音冥想,逐漸引導其心理放松,漸漸進入睡眠或內心放松狀態。
2.1.4 恰當應用非語言溝通:非語言溝通是無聲的、持續的過程,肩負著輔助表義,強化感情的作用。如:微笑的表情、關愛的目光、嫻熟的技術、親切的撫摸等。
2.2 激勵式心理干預
2.2.1早期階段:有研究顯示,患者傷后早期的心理癥狀與遠期的心理疾病發生率呈顯著相關有關系[4-5]。傷后早期患者難以接受面部毀容的現實,極易產生恐懼和緊張等不良情緒,此時護士應對患者提出的每個問題進行耐心的回答,鼓勵其面對現實,以消除其緊張的情緒,使其能夠積極的配合各項治療。
2.2.2治療階段:顏面部燒傷患者在治療階段要承受多次的創面換藥、切痂植皮等治療,患者常常疼痛難忍,極易產生悔恨、抱怨、恐懼、消極等負性情緒。這個階段心理護理的重點是,及時發現問題,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勸導和安慰。多給患者講述些勵志方面的事例,多和患者交流溝通,并對家屬、同事進行合理的指導,使他們樹立起信心,戰勝疾病。
2.2.3康復階段:顏面部燒傷后期,創面愈合常會遺留色素沉著,瘢痕攣縮導致畸形等,特別是年輕女性,面對畸形的容貌,心情極為復雜和痛苦。這時應首先尊重患者的人格,幫助他們理解美與丑的含義,激勵其對美的重新認識,告知家屬經常鼓勵患者,使其感受到家人的溫暖和親友的真情。
3 結果
3.1治療前抑郁和焦慮程度測評:結果顯示,臨床治療前95例顏面部燒傷患者中,出現抑郁癥狀者88例,占調查總人數的92.6%,其中,輕度抑郁25例占26.3%,中度抑郁44例占46.3%,重度抑郁19例占20%。具有焦慮癥狀者92例,占調查總人數的96.8%;輕度焦慮20例占21.1%;中度焦慮43例占45.3%;重度焦慮29例占30.5%。
3.2 患者干預前后抑郁程度測評結果比較
3.2.1 干預前各組間SDS評分結果比較:由表1結果可見,兩組在干預前SDS評分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出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干預前抑郁程度無顯著性差異。
3.2.2 干預后組內SDS評分結果比較:由表2結果可見,實驗組干預前后,抑郁程度存在顯著性差異對照組常規護理后,抑郁程度也存在顯著性差異。提示出實驗組在綜合心理干預后,抑郁程度明顯下降,而對照組在常規護理干預后抑郁程度也有下降,但沒有心理干預組下降明顯。
3.2.3 干預后組間SDS評分結果比較:由表3結果可見,干預后實驗組SD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出綜合心理干預后,實驗組抑郁程度顯著降低。
3.3 患者干預前后焦慮程度測評結果比較
3.3.1 干預前各組間SAS評分結果比較:由表4結果可見,兩組在干預前SAS評分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出實驗組和對照組在綜合心理干預前焦慮程度無顯著性差異。
3.3.2 干預后組內SAS評分結果比較:由表5結果可見,實驗組干預前后,焦慮程度存在顯著性差異;對照組干預后,焦慮程度也存在顯著性差異。提示出實驗組在綜合心理干預后,焦慮程度明顯下降;而對照組在常規護理干預后,焦慮程度也有所下降,但沒有綜合心理干預組下降明顯。
3.3.3 干預后組間SAS評分結果比較:由表6結果可見,綜合心理干預后,實驗組S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出綜合心理干預后,實驗組焦慮程度顯著降低。
3.4 患者干預前后心理健康狀況測評結果比較
3.4.1 干預前組間的SCL-90結果比較:由表7結果可見,兩組患者干預前SCL-90各因子分數比較無統計學意義,提示出兩組患者干預前心理健康狀況沒有明顯差異。
3.4.2 干預后組內的SCL-90結果比較:由表8結果可見,實驗組綜合心理干預前后SCL-90各因子分數比較,綜合心理干預后抑郁、焦慮、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因子分與心理干預前相比具有顯著性差異(P<0.01);強迫、人際關系、敵對因子分也具有顯著性差異 (P<0.05);提示出,綜合心理干預后,實驗組患者心理健康狀況明顯改善。由表9結果可見,對照組患者干預前后相比,干預后恐怖、強迫、抑郁、焦慮、精神病性因子分與干預前相比存在顯著性差異;提示出,對照組患者干預后,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也逐漸好轉,但改善程度明顯低于實驗組。
3.4.3 干預后組間比較:由表10結果可見,干預后兩組抑郁、焦慮、恐怖、精神病性因子評分存在顯著性差異;其余各項因子評分沒有顯著性差異。提示出,實驗組患者在綜合心理干預后,心理健康狀況明顯改善。
3.5 綜合心理干預對顏面部燒傷患者自理能力影響的比較
3.5.1 干預前組間比較:由表11結果可見,干預前兩組患者Bl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提示出兩組患者自理能力沒有明顯差異。
3.5.2 干預后組內比較:由表12結果可見,實驗組和對照組干預前后Bl評分存在顯著性差異,提示出實驗組患者綜合心理干預后自理能力明顯提高;對照組患者在干預后自理能力也有所改善,但綜合心理干預后的實驗組患者改善程度更好。
3.5.3 干預后組間比較:由表13結果可見,干預后,實驗組與對照組Bl評分存在顯著性差異,提示出綜合心理干預后,實驗組患者比對照組患者自理能力明顯提高。
4 討論
4.1 顏面部燒傷患者焦慮和抑郁發生的原因分析:顏面部燒傷的發病很突然,病程較長,常常帶來的后果為面部毀容,甚至是殘廢,對患者是嚴重的身心創傷,同時也是造成患者各種心理障礙的強大應激源。患者對顏面部的變形或是喪失了的生活能力往往難以接受,幾乎全部的顏面部燒傷患者都出現很重的心理障礙,臨床主要表現為焦慮、恐慌、抑郁,甚至于出現精神癥狀等,進而還可以出現一系列的心理和社會問題。焦慮和抑郁可嚴重影響患者自體的免疫功能,減低機體對細菌病毒的抵抗力而出現疾病。因此,重視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和燒傷患者抗休克及抗感染的臨床治療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
4.2 綜合心理護理干預改善顏面部燒傷患者心理健康狀況的分析:本研究結果提示:運用綜合的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和一般的常規護理均能改善臨床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緒,但運用綜合心理干預對顏面部燒傷患者進行護理對改善患者焦慮抑郁情緒較一般的常規護理效果更為顯著。綜合心理干預對顏面部患者實施護理在對改善患者的焦慮、抑郁和恐怖因子方面比一般的常規護理效果更為突出。用兩種方法干預后比較,實驗組在心身狀況的改善方面明顯比對照組高。所以筆者認為合理運用綜合的心理干預對顏面部燒傷患者進行護理能有效的改善燒傷患者的心身狀況。
4.3 綜合心理干預對顏面部燒傷患者自理能力的影響:本研究結果提示,運用綜合心理干預對顏面部燒傷患者進行護理與一般常規護理均可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通過干預患者可以主動的根據自身的身體狀況,積極的采取各種健康心態及鍛煉方式來防止各種各樣并發癥的發生,同時可以使患者主動的從事其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動和社會工作,使其重新找回自己在社會中的角色。同時給予患者耐心有效的綜合心理干預,可有利于患者克服緊張、擔憂、恐懼、自卑等的心理,重拾自尊和自愛。
因此,本研究結果表明對顏面部燒傷患者進行綜合有效的心理干預,不僅可以減輕患者焦慮及抑郁的心理,促使患者積極配合各項治療,并有效明顯的減少了臨床并發癥的發生,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狀況,更有利于患者身心疾患的康復,使患者重塑自信心,從而提高各方面的自理能力,改善了生存的質量。
[參考文獻]
[1]葛繩德,夏照帆.臨床燒傷外科學[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6:17-30.
[2]周正猷,張載福.咨詢心理學[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7:158.
[3]李小妹.心理護理( 續二) [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6,25(3):236.
[4]張素玲,孫悅及,林春雷,等.燒傷創傷后應激障礙的危險因素及預測因素的研究[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6,15(8):766-768.
[5]Brett TL,Matt JG,Richard AB,et a1.Early intervention for trauma: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directions[J].Clin Psychol,2002,9(2):112-134.
[收稿日期]2012-02-09 [修回日期]2012-03-22
編輯/賀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