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是嬰幼兒常見的良性腫瘤之一,起源于殘留的胚胎成血管細胞,發病率1%~10%,約3/4病例在出生時就存在,其余也多在嬰兒期出現,由于嬰兒血管瘤病變屬于良性的自限性過程,一般不需要治療。然而,一些生長迅速的血管瘤可出現感染、壞死、潰瘍、出血等,繼發畸形、功能障礙甚至危及生命??紤]到某些血管瘤的不良影響及家長迫切的治療愿望,部分嬰幼兒血管瘤需要治療以加速其縮小進程。其治療方法多種多樣,如手術、激光、冷凍、藥物治療等,但治療效果并不盡人意,且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因此臨床應用受到了一定限制。近年來,筆者科室應用普萘洛爾聯合注射平陽霉素治療嬰幼兒脈管畸形患者58例,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58例,年齡2~24個月,血管瘤(舊稱草莓狀血管瘤)49例,靜脈畸形(舊稱海綿狀血管瘤)9例。生長部位:頭面部37例、四肢14例、軀干7例,瘤體面積:2cm×5cm~6cm×10cm,均根據病史排除氣管、支氣管炎、肺炎、支氣管哮喘、竇性心動過緩、II度以上房室傳倒阻滯及急性心力衰竭等治療有障礙的疾病,并獲得患兒家長同意,簽署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注射平陽霉素:術前以直尺或測量紙估算瘤體面積,劑量一般為0.5mg/cm2,注射間隔一般延長至10天、3周或更長時間。平陽霉素每次注射劑量不超過8mg,分次注射總量不超過40mg。對于眼瞼、口唇粘膜、舌根、手指等重要器官周圍等可減至0.3mg/cm2,可收到良好效果。瘤體周圍適當加壓,使用4.5號針頭從瘤體周邊正常皮膚外向瘤體方向進針,回抽見血后再注射至表面粘膜或皮膚輕微蒼白腫脹即可。切勿在血管瘤表面進針以免針眼出血,藥物外溢從而降低治療效果??诜蛰谅鍫枺簢栏裾莆者m應證和禁忌證,完善治療前檢查(血壓、心率、心電圖、超聲心動圖及血糖),心電監護下開始用藥,用藥后1h、2h記錄血糖、心率、呼吸、血壓。起始劑量1.0mg/kg/天,分兩次,間隔12h給藥,2天后增至治療劑量1.5~2.0mg/kg/天,分兩次間隔12h給藥。8周后停藥來院復診,平均治療時間為5~6個月。
1.3 療效評定標準[1]:有效:用藥后瘤體明顯縮小,無功能障礙,顏色明顯變淺或接近正常組織;好轉:用藥后瘤體的快速增生受抑制,未再繼續生長,瘤體松軟表面色澤變淺或出現萎縮;無效:服藥后瘤體未見消退,外觀無改善或因較嚴重的藥物副作用而終止治療或改用其他治療方案。
1.4 隨訪:定期隨訪所有患者,每月復診1次,測量體質量,根據體質量療效以及有無副作用等適當調整藥物劑量,觀察、測量血管瘤大小、質地和顏色變化,拍照記錄。抽血復查血常規、血生化(肝腎功能、血糖和血脂)及電解質,記錄不良反應,并隨時對癥處理。
2 結果
2.1治療結果:患兒通過聯合用藥判定療效,有效42例(72.4%),好轉13例(22.4%),無效3例(5.2%),有效率為94.8%。隨著聯合用藥時間的延長,血管瘤進一步縮小,顏色繼續變淺,瘤體呈斑片狀消退,瘤體表面的血絲逐步消失。
2.2不良反應:①心率減慢:3例均在服藥后出現心率減慢,患兒無明顯不適,未予特殊處理;②睡眠改變:5例表現為興奮、睡眠減少,服藥1個月左右均可自行恢復正常;③消化系統影響:4例出現惡心、腹瀉、腹部不適、便秘或腹脹等癥狀,均為一過性的且表現輕微,一般在1周內消失且不影響治療,飯后服藥可減少此不良反應的發生。
3 討論
血管瘤是嬰幼兒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其好發于女嬰、早產兒。具有特殊的自然病程,大多數于出生后不久出現并快速增生,增生期達5個月,隨后進入消退期,消退期長達數年,一般1年后開始消退,80%的患兒在7~12歲左右就基本或完全消退。普萘洛爾是臨床上常用的β 受體阻滯劑,主要用于各種快速性心律失常、心絞痛、高血壓、嗜鉻細胞瘤等疾病的治療。2008 年,Léauté-Labrèze 等[2]對普萘洛爾治療作用的新發現,為嬰幼兒血管瘤的治療提供了新的途徑,用普萘洛爾在治療第1 周時大部分瘤體表面的皮溫下降,瘤體顏色變暗,面積較大、瘤體較厚的血管瘤隨著服藥時間的延長消退愈明顯;由于普萘洛爾是一種非選擇性的β-受體阻斷劑,故服用后可能引起低血壓、心動過緩、低血糖、氣管痙攣、胃腸不適、疲乏、多汗、呼吸困難、淡漠、嗜睡、手足冰冷、煩躁不安、食欲減退等并發癥。為保證治療安全,治療前檢查心電圖、血糖和生命體征等,服藥時要嚴密監測心率、呼吸等基本生命體征。在療效方面,普萘洛爾不僅對于增殖期血管瘤有效,而且對于消退期的血管瘤也有效,部分合并的血管畸形顏色亦變淡,與Sans 等[3]的結果一致。 口服普萘洛爾治療難治性嬰幼兒血管瘤近期療效好,不良反應輕微,可作為控制該病快速生長階段的首選治療藥物。
平陽霉素的主要作用是抑制去氧核糖核酸及核糖核酸的合成,引起核糖核酸斷裂,抑制血管增生及細胞絲狀分裂,抑制細胞代謝,使血管內皮細胞水腫、變性、增生,產生無菌性炎癥,導致瘤體逐漸壞死,萎縮,脫落,并且不留疤痕,外形滿意。同時平陽霉素的副作用之一是肺纖維化,而其促纖維化的作用正是治療血管瘤所需要的。大多數學者認為,低累計量(<160 mg)的平陽霉素不會引起肺部反應,本組平陽霉素最大治療用量為40mg,故未出現肺部并發癥。平陽霉素無免疫抑制作用,幾乎不抑制骨髓造血功能,故適用于嬰幼兒血管瘤的治療[4]。平陽霉素(DYM)注射治療血管瘤和小面積、低血流量靜脈血管畸形療效好,副作用及患者痛苦小,是一種便捷安全的方法。
綜上,平陽霉素和普萘洛爾聯合應用治療血管瘤即產生協同作用,提高了療效,減輕了組織反應并確保瘤體用藥的安全,可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Achauer BM,Chang CJ,Vander Kam VM.Management of hemangio-ma of infancy:review of245 patients[J].Plast Reconstr Surg,1997,99(5):1301-1308.
[2]Léauté-Labrèze C,Dumas de la Roque E,Hubiche T,et al.Propranolol for severe hemangiomas of infancy [J].N Engl J Med,2008,358(24):2649-2651.
[3]Sans V,de la Roque ED,Berge J,et al.Propranolol for severeinfantile hemangiomas: follow-up report[J]. Pediatrics,2009,124(3):423-431.
[4]黃和平,胡瓊華.嬰幼兒皮膚增殖性血管瘤的治療進展[J].中華醫學美學美容雜志,2005,11:61-62.
[收稿日期]2012-02-22 [修回日期]2012-03-23
編輯/李陽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