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護理是臨床護理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對促進創口的愈合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對患者進行科學合理的飲食護理,是滿足患者最基本的生理需要的重要護理措施之一,是實施整體護理重要環節 ,護士應該在全面評估患者營養與飲食狀況的基礎上,確定存在的健康問題,制定護理計劃,并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整形美容患者的飲食都應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的飲食,忌辛辣、刺激的食物,但由于整形美容手術的特殊性,我科針對不同的手術給予個性化的飲食護理,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選擇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患者214例,其中男性125例,女性89例,年齡1~64歲, 口周、面頸部瘢痕53例,唇腭裂46例,口內入路下頜角整形28例,供皮區在下肢需要長期臥床的患者87 例。
2 護理對策
2.1口周、面頸部瘢痕術后患者的飲食護理:面頸部瘢痕手術的患者, 由于手術后創面需要制動或由于彈力繃帶的固定,多存在張口受限以及進食、咀嚼、說話、吞咽等口腔運動減少的問題,因此術后飲食方面應在一周內進食軟食,如軟飯、面條、饅頭、面包、蛋糕等,避免面部肌肉活動過度,而減緩愈合時間;對于口周手術的患者,食物要求細爛成糊狀,通過吸管吸食不需咀嚼即可吞咽,術后應予流質飲食或半流質飲食,可予吸管吸吮,傳統的吸管質硬,不易彎曲。對于不能吸吮的患者,可用吸管接注射器將流質食物對著口腔健側頰部慢慢注入,避開咽喉部以免液體誤入氣管,對于半流質可以選擇管徑較大的吸管,口周手術的患者,可以在口周用保鮮膜或油紗覆蓋,避免污染敷料,防止感染。
2.2唇腭裂修復術患者的飲食護理:唇腭裂一期手術多為嬰幼兒,患兒入院后即指導家長改用湯匙或滴管喂飼牛奶或母乳,以改變吸吮的習慣,防止術后因吸吮而造成傷口裂開、疼痛、出血,影響手術效果[1];麻醉清醒后2h,指導并協助用湯匙喂少量溫水或奶水,母乳喂養者應將母乳擠出后用匙喂,切忌吸吮。動作輕、準,不可觸及傷口,以防污染傷口或加重疼痛;唇腭裂二、三期手術多為學齡兒童及成人,術后應給予溫冷流質飲食,術后3天改為半流質飲食,如米粥、面條、蛋羹、肉末、餛飩及粗纖維少的蔬菜。每日4~5餐。不可張大口咬食物或吃較硬食物。一般術后二周可開始吸吮和進普食。
2.3口內入路下頜角整形術患者的飲食護理:①術后禁食水24h后予溫冷的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的流質飲食,忌熱、燙、辛辣、刺激的食物;②1個月內由流質、半流質、軟食逐漸過渡到普食;③必要時靜脈營養支持或聯系營養科給予營養素。每次進食后予溫水漱口或消毒棉球擦拭以清除口腔內食物殘渣,防止口腔感染。
2.4供皮區在下肢需要長期臥床患者的飲食護理:這類患者因為長期臥床,腸蠕動減慢,極易發生胃腸脹氣、便秘,術后除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忌辛辣、刺激的食物,還應給予高纖維素的飲食,如麥麩、玉米、糙米、大豆、燕麥、蕎麥、芹菜、苦瓜、水果等。并囑患者多飲水,按摩腹部,以便促進腸蠕動防止便秘。
3 體會
整形患者由于手術的原因會引起食欲不振、進食困難或不能進食,從而影響了食物的攝入,造成了營養的缺乏或不平衡。應該根據患者的需要、消化能力以及疾病的特點,給予合理的營養,為創傷愈合提供物質基礎,使患者盡快康復。同時,護理人員更應重視對患者飲食的觀察與護理。飲食護理是護理工作的重點,需要護理人員耐心細致的指導,例如要告知患者高蛋白的食物有哪些,如各種肉類,魚、蝦、雞蛋、奶制品或豆制品,并且在術后的很長一段時間,護理人員都應在床旁親身示范、指導,以便及時了解、發現患者及其家屬對于飲食護理的掌握程度。故正確的飲食護理不僅是手術成功的基礎,也是構建良好護患關系的紐帶。
[參考文獻]
[1]梁英,劉曉燕.美容整形外科護理[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181.
[收稿日期]2012-01-29 [修回日期]2012-03-20
編輯/賀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