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生就是愛生活愛自己,不茍且。
數字商業時代:你在節目中常說一些養生延年的方法,你很注重養生嗎?
梁冬:養生首先要有生的欲望,一定要覺得生活特別美好,碰見困難也只是把它當作考驗。
一個生命之所以維持很長,因為他和載體之間互相覺得有意思。他是否喜歡他的身體就像他是否喜歡自己住的房子,如果不喜歡,肯定會想方設法賣掉。明白這個道理,你要做的事就是要不斷愛你的身體,以及讓它愛你。
很多偉大的哲學家不愛養生,比如梁簌銘、馮友蘭,但是都活得長久。他們愛自己,愛自己從事的事情,每天充滿喜樂。所以養生的第一要務是心里有愛,所做的事情和心里的愛一致,其他都是第二位的。很多人不健康,是因為他做的工作特別扭曲自己。
數字商業時代:我很理解你的觀點,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像你這樣有勇氣順應自己內心做事?
梁冬:這取決于你是否真的愿意。做不成只有兩個原因:一是阻力太大;二是動力不強。動力大于摩擦力就能推進,(做不成)說到底還是動力不強,還是可以忍受,說明他茍且嘛。
數字商業時代:你就是一個不茍且的人?
梁冬:也不是,茍且不茍且是另一回事。你可以通過智慧減少摩擦力。如果做醫生,我遇到的摩擦力、阻力就很大,但我做一個和中醫有關的傳媒的事情似乎不那么難。對我來說開診所比登天還難,但我找到了很多醫生,又找到了拍檔,他們知道怎么辦。對他們來說,開診所不算什么。
數字商業時代:現在正安醫館的診費,非會員一次600元,會員300元。你有沒有想過對中醫做更平民化的傳播?
梁冬:300塊錢,貴嗎?在民國時代,一個中醫執業五年可以在京城買一個四合院。現在的中醫大夫為什么做不到?如果一個中醫大夫因為醫術高明,每月掙5萬,這就會鼓勵很多年輕人進入這個行業,行業才會真正發展,才會有更多優秀大夫,價格才會降低。如果一個中國最頂尖的中醫,從業了20年,一年還掙不到100萬,那憑什么讓一個售樓小姐一年掙100萬?
我覺得我們的價格并不高,和同仁堂、御源堂、平心堂比算低的,我們的性價比是最好的。
我是一個娛樂節目主持人?我不服。
數字商業時代:你對中醫產生興趣,是因為痛風嗎?
梁冬:一言以蔽之,痛風我認為還是和自己的情緒有很大關系。痛風是什么?痛風就是你吃進去的豬肉沒有變成人肉,變成了半成品。如果完全分解就沒事了,就是因為沒有完全轉化,變成垃圾堵塞在身體,所以才“水土不服”。痛風就是不服,包括身體的不服和心理的不服,二者相對應。我心理上有不服,有抱怨。
數字商業時代:那段時間你在百度?
梁冬:不,我在鳳凰,我在骨子里不認為自己應該做一個娛樂節目主持人,不服,不接受這個結果。
數字商業時代:那你骨子里認為自己應該做什么?從那時候起就想像現在這樣?
梁冬:我不知道,但我認為起碼應該做更文化一點的東西,所以我千方百計要把一個娛樂節目變成文化節目。但是它叫“娛樂圈”就很難文化,到頂了也就只能這樣。工作團隊都是娛樂組的人,他們覺得好奇怪,你天天講貝恩資本,講婚姻經濟學干嘛。
數字商業時代:比小資深刻點?
梁冬:我不知道,反正年輕時也做過小資,現在就是一個小手工業者。這就是你的底層代碼,你得承認它。后來我慢慢做,在百度覺得也不對,因為我不是一個適合在大公司協調部門關系的人,也不是很勝任于互聯網那樣的節奏,起碼在那個時候。
也許今天我的心性過來了,都不在話下。那時候還是有掛礙,真正的大智慧是心無掛礙。真的有一天化開了,讓你做億萬富翁也行,做一個普通的娛樂主持人也行,什么都怡然自得。所以講藥師琉璃光如來,如果你心上一串結,就是“患”。心里有結,身體上就有結。
數字商業時代:你在給孩子的第一封信里提到了很多現實社會丑陋的一面,是要讓孩子平靜地接受這一切嗎?
梁冬:命,你能選擇你出生的時代嗎?首先要學會接受,要不就不服,不服就不健康,不服的人就會有人收拾到你服為止。
數字商業時代:誰把你從不服收拾到服?
梁冬:中醫。我見過很多長壽的老中醫,都是服氣的人。我現在很服啊。
數字商業時代:最后,評價一下自己。
梁冬:其實我底子里的學養還是屬于社會學、文學、哲學的范疇,基本上就是一個文科生。
記者手記
梁冬開辦的正安醫館距離故宮角樓不足一公里。在藥香、書香灑溢的四合院內,感受到的盡是陽光屋頂淌下的暖暖愜意。
梁冬沒有想像中的閑適,每天他要見各種各樣的人,其中一半是大夫。“我現在對自己的定位是中醫收藏家,最好的中醫都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我幫大家把它們(中醫)傳承下去。”
梁冬被貼上“跨界”標簽。其實他從不甘心做一個娛樂節目主持人,靈魂深處向往的是文化精英,“文學、社會學、哲學”是他的學養底氣,“文科生”就是他生存的底層代碼。與中醫因緣際會后,梁冬立即發現“這就是自己的事”。“任何一個中國知識分子,但凡你修過儒釋道,讀過一點中國的書,一接觸中醫都會感興趣。王陽明的心學與今天中醫的扶陽學派一脈相承,蘇東坡、歐陽修、張之洞都懂醫。”
國醫大師鄧鐵濤收他為徒,卻執意讓他去推廣中醫,因為“中醫缺大夫,不缺你一個。中醫缺一個文化推廣者。”這正中梁冬下懷——從鳳凰名嘴到百度高管,再到如今太安健康傳媒、正安醫館創始人,他的看家本領就是“說話”。
他試圖以修行者的姿態示人,這似乎才是真正的回歸。拍照時梁冬特意換上中式布衫,反復強調“把我拍成一個和尚”。在中醫和傳媒兩個坐標軸上,梁冬終于找準了交點。
如今梁冬說話透著玄,“心物一元”是他追求的境界。他一年也會“閉關”一次,曾去縉云山閉關7天,不聯絡,不看書,不寫字,每頓飯一碗粥,9顆花生米,吃40分鐘,每一口嚼36下。
名人檔案
梁冬
曾經的鳳凰衛視著名主持人、百度前副總裁。現為太安健康傳媒、正安醫館、太安生命資產管理學院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