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目的:觀察雷貝拉唑、莫西沙星、阿莫西林三聯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Hp)陽性消化性潰瘍的療效。方法:100例Hp陽性消化性潰瘍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為雷貝拉唑腸溶片10 mg 每天2次、莫西沙星400 mg 每天1次、阿莫西林1 000 mg每天2次口服;對照組為奧美拉唑20 mg 每天2次、莫西沙星400 mg 每天1次、 阿莫西林1 000 mg 每天2次,療程7 d。停藥后4周復查胃鏡并檢測Hp。結果:治療組、對照組Hp根除率分別為92%、74%(P<0.05),消化性潰瘍治療的總有效率分別為94%、84%(P<0.05),均未發生嚴重不良反應。結論:雷貝拉唑、莫西沙星、阿莫西林三聯療法Hp根除率高,不良反應少,潰瘍治療總有效率高,為臨床治療Hp相關性潰瘍方案提供了新的選擇。
關鍵詞 消化性潰瘍 幽門螺桿菌 雷貝拉唑腸溶片 莫西沙星
中圖分類號:R573.1;R97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2)01-0019-02
消化性潰瘍(peptic ulcer,PU)是消化系統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現代醫學證明,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消化性潰瘍的主要致病因子。潰瘍治療方案應包括三方面:抑制胃酸分泌、保護胃黏膜和根除幽門螺桿菌[1] ,其中根除幽門螺桿菌不但可以促進潰瘍愈合,而且還能預防潰瘍復發[2] 。2010年8月- 2011年3月,福建省南平市第一醫院消化科對門診和住院患者100例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患者應用雷貝拉唑、莫西沙星、阿莫西林三聯治療,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8月- 2011年3月的門診或住院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條件:1)胃鏡檢查確診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DU)或胃潰瘍(GU);2) Hp檢查陽性,判定標準胃黏膜組織切片染色(Warthin- Starry銀染色或改良姬薩姆染色)陽性或14C-尿素呼氣試驗陽性;3)治療前15 d內未用抑酸藥、抗菌藥及鉍劑,肝腎功能正常;4)伴有嚴重的肝、腎、肺等器官功能障礙,全身性疾病,有關藥物過敏史及4周內接受抗菌藥或質子泵抑制劑治療的患者予以排除。將100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觀察組。治療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齡20 ~ 62歲,其中DU 31例、GU 19例。對照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齡18 ~ 63歲,其中DU 31例、GU 19例。兩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雷貝拉唑腸溶片10 mg每天2次、莫西沙星片 400 mg每天1次、阿莫西林膠囊1 000 mg每天2次口服。對照組:奧美拉唑腸溶膠囊20 mg每天2次、莫西沙星片 400 mg每天1次、阿莫西林膠囊1 000 mg每天2次。二組根除Hp均7 d為一療程,療程結束后治療組繼續口服雷貝拉唑腸溶片10 mg每天2次,共21 d,治療期間停用其他各種藥物、禁煙酒,忌食辛辣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停用4周后復查胃鏡及Hp,觀察潰瘍愈合和Hp根除情況。
1.3 療效評定標準
按衛生部編《新藥(西藥)臨床指導原則》標準評定:1)潰瘍愈合。治愈:潰瘍愈合處于瘢痕期(S期)、胃腸道癥狀(上腹部疼痛、噯氣、反酸、上腹部燒灼感)消失;有效:胃腸道癥狀基本緩解,潰瘍愈合面積縮小≥50%(H期);無效:胃腸道癥狀無改善或加重,潰瘍愈合面積縮小<50%(A期)。總有效率=(治愈+有效)×100%。2)Hp根除判斷:胃黏膜組織切片染色及14C-尿素呼氣試驗均為陰性視為Hp已根除。3)胃腸道癥狀分4級評分。無癥狀;輕度(有癥狀,但完全能耐受);中度(不適癥狀干擾正常活動);重度(無法從事正常活動)。
1.4 統計學方法
計數資料采用χ2 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Hp根除情況比較
兩組HP根除率比較見表1,治療組Hp根除率高于對照組(P<0.05)。
2.2 消化性潰瘍治療效果
兩組對消化性潰瘍療效比較見表2,治療組潰瘍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2.3 不良反應
治療組有2例出現不良反應,其中便秘1例,輕度腹瀉1例;對照組有4例出現不良反應,其中便秘2例,輕度腹瀉2例,停藥后不良反應均自行消失。
3 討論
消化性潰瘍作為一種常見病,發病機制復雜。目前認為,Hp感染是消化性潰瘍的主要致病因素,根除Hp不但可以促進潰瘍的愈合,而且可以預防潰瘍的復發,因此,凡有Hp感染的消化性潰瘍,無論初發還是復發,活動或靜止,有無合并癥,均應予以根除治療。自2006年以來,全球根治Hp一線治療方案如質子泵抑制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或甲硝唑)療法的有效率普遍有所下降,約有20%治療失敗[3],其失敗的主要原因為Hp對抗菌藥產生耐藥性和當前抗菌藥濫用有關。Ling等[4]報道1991- 1995年應用甲硝唑、克拉霉素根除Hp的耐藥性正逐步上升,因此,選用敏感抗菌藥是解決Hp根除失敗的關鍵。莫西沙星屬第四代喹諾酮類抗菌藥,與前三代的不同在于其結構特點為母環8位有甲氧基,7位上為二氮雜環取代,通過抑制細菌DNA螺旋酶A亞單位和拓撲異構酶Ⅳ的活性阻斷DNA復制而殺菌。莫西沙星對G-桿菌主要抑制DNA螺旋酶,與左氧氟沙星相同,但其結構特點使其增加藥物對細菌結合能力和細胞膜的穿透破壞力,且抗菌后效應強大而持久[5]。雷貝拉唑為新一代質子泵抑制劑,具有較高的離解常數(Pka),與第一、二代質子泵抑制劑相比,其優勢十分顯著,雖然苯丙咪唑類質子泵抑制劑均以二硫鍵與H+- K+- ATP酶α亞基的半胱氨酸殘基呈不可逆結合抑制其泌酸功能,但不同的質子泵抑制劑其結合部位的選擇性也不同,雷貝拉唑結合靶點最多,故發揮作用快而持久。該藥主要由非酶途徑代謝,與其他藥物相互影響很少,具有很高的安全性。本資料顯示,使用莫西沙星、阿莫西林、雷貝拉唑三聯療法Hp根除率9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4%。潰瘍療效總有效率94%,也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4%,差異有顯著性(P<0.05),因此,莫西沙星、阿莫西林、雷貝拉唑三聯療法Hp根除率及潰瘍療效、總有效率高,不良反應少、患者耐受好、療程短,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張亞歷. 實用消化病學圖解診斷與治療方法[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124.
[2]王莉 .潘托拉唑、阿莫西林與甲硝唑聯合治療十二指腸潰瘍合并幽門螺桿菌的臨床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7(3):24.
[3]楊昭徐.益生菌防治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作用[J].中華消化雜志,2006,26(12):850-851.
[4]Ling TK,Cheng AF,Sung JJ,et al. Impac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resistance to metronidazole:a five-year study[J].Helicobacter,1996,1(1):57-61.
[5]孟靜娟 .新抗生素莫西沙星國內外研究應用最新進展[J].微生物學雜志, 2007,27(5):98-101.
(收稿日期:2011-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