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號子
懷揣一種仰慕與探秘,追隨九曲黃河,尋覓天籟之音。
從黃河的源頭青藏高原出發,沿著黃河流經的線路和城市,蜿蜒九省區,行程五千公里,穿過高山峽谷,躍過平原沃野:天上之水孕育了黃河母親,黃河母親滋養了黃河號子。大河奔流了五千年,號子響徹了五千年!河道千回百轉,號子隨機嬗變,時而虎踞龍盤,雷霆萬鈞,時而低吟淺唱,纏綿舒緩。
寬闊的臂膀,肩起了民族堅強的脊梁;長長的纖繩,牽動著五千年沉重的歷史;聲聲號子,道出了世世代代船夫的愛恨情仇……一步一聲,步步聲聲,協奏出民族的向心力,演繹成了黃河的另一種咆哮!
如今黃河曾經如雷貫耳的天籟之音漸漸歸隱天庭,而給人間留下了耳熟能詳的《黃河大合唱》之《黃河船夫曲》。
黃河羊皮筏子
羊皮筏子,羊皮筏子,黃河的羊皮筏子,原始而古老的黃河羊皮筏子。
水流湍急,不易舟楫,原始而古老的黃河筏子應運而生。“竄死一只羊,剝下一張皮,捂掉一身毛,刷上一層油,暴曬一個月,吹上一口氣,綁成一排排,可賽洋軍艦,漂它幾十年,逍遙似神仙。”這是一種用羊皮制作的水上交通工具,是黃河中上游地區的特產,漢唐以來,上至青海,下承山東,經久兩千年。
靠近黃河,就靠近了黃河羊皮筏子。滾滾黃河之上,筏工頭扎白羊肚毛巾,身穿羊皮馬甲,雙膝跪在筏頭,手握槳板,操縱筏子,順流而下,驚濤拍岸,羊皮筏子于浪頭上忽隱忽現,好不威武!如今筏子演變為黃河之上的漂流工具,游人乘坐其上,一般為四人一組,水聲山色,景觀紛呈,目不暇接,心曠神怡。獨特的水上交通工具,獨特的感受,獨特的魅力,獨特的景觀!
黃河羊皮筏子越漂越遠,卻揮不去我們對黃河母親原始風貌的追憶和呼喚……
黃河水車
一架古老的水車,日夜不停地轉;一支深情的歌,總也唱不完……
黃河水車外形酷似巨大的古代車輪,是黃河沿岸一種古老的提水灌溉工具。
黃河水車吱呀呀地轉呢,創造普及之功莫大于明代段續。“里居時創翻車,倒挽河流以灌田,極具巧思,沿河農民皆仿效焉。”黃河水車明代嘉靖年間問世,一直是蘭州地區農業提灌工具。如今蘭州水車園廣場上,段公雕像默默佇立,手持水車圖樣,凝神沉思,那飽經滄桑的面容,透逸著堅毅與智慧。
黃河水車日夜緩緩旋轉,轉得苦盡甘來,轉得幸福富庶,轉來了父老鄉親安居樂業,轉出了黃河兩岸無限風光,獨特韻味。黃河水車將黃河流水提升了一個高度,也將黃河文明提升了一個高度。
現在,電力提灌逐漸取代了水車提灌。近聞最具代表性已年屆三百歲的蘭州下川水車無奈停轉。但是,黃河水車情結已融入了炎黃子孫的血脈記憶。
責任編輯 賈秀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