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定河濕地完成生態修復、廢棄采砂礦變成郊野公園、一條條荒山溝再現綠樹成蔭、筆直的公路直通山里、街心公園里花團綿繡、寧靜的夜晚燈光璀璨……這一切,就是北京市昔日煤炭主產地門頭溝區展現的城鄉新貌。門頭溝區位于北京西部,地處華北平原向蒙古高原過渡的山地地帶,全區以山地為主。過去,由于長期的礦業開采,門頭溝區造成局部地區生態環境脆弱。2005年初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將門頭溝定位為生態涵養發展區以后,門頭溝區委、區政府大力實施“生態立區”戰略,率先在全市啟動了生態修復工作,圓滿完成“十一五”規劃,實現了“十二五”規劃的良好開局。
生態環境是門頭溝區賴以發展的基石,而基礎設施與城市運行保障能力則是城鎮發展的永續動力。“十一五”期間門頭溝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完成31條城鄉道路建設,新增道路總長244公里;完成70項城市夜景亮麗工程;再生水廠、糞便處理廠、供熱中心等一批市政設施投入運行,天然氣實現與市區同網同價;農村發展實現村村通油路、通光纜、通有線、通公交以及五項基礎設施和“三起來”工程全覆蓋;全區城市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28平方米,超過全市平均水平;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37.3%,林木綠化率達到58.8%,成為國家生態示范區;以北京奧運會和新中國成立60周年為契機,門頭溝區全面提升環境建設水平,獲得“國家衛生區”稱號。未來五年,將是門頭溝區發展的關鍵五年,區政協副主席、市政市容委張樂春主任告訴記者:門頭溝區將全力推進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建設現代化濱水山城和山區全域景區化百里畫廊,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設綠色、富裕、和諧、文明的現代化生態新區。曾經為北京城市建設提供“一盆火”京西,正在成為首都的一道綠色生態屏障。
加強基礎設施力度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
記者:剛剛召開的門頭溝區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公布:2011年,門頭溝區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等兩項經濟指標增速均位居北京市第一,實現了歷史性突破。經濟社會取得的重大成就得益于城市承載能力和運行保障能力的大幅提升,請張主任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
張樂春主任(以下簡稱張主任):門頭溝區是有優秀革命傳統的老區,過去有北京“一盆火”的稱號。自從轉變區域定位以來,在門頭溝區委區政府領導下,緊抓機遇,科學發展,敢于發展,“十一五”期間城鄉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近年來,我區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管護工作力度很大,城市承載能力和運行保障能力大幅提升,開創了全區跨越式發展的嶄新局面。這方面內容很多,我主要就四個方面進行介紹。
第一是加大城市道路建設。過去五年時間里,先后實施了19 條道路改造,改造總里程28.5公里,并在道路改造的同時實施了架空線入地工程,新建了水、電、氣、熱等多種管線,管線總里程達200公里,實現了所有新改建道路全部架空線入地,全部安裝路燈,全部安裝現代交通設施。夯實農村發展基礎,實現村村通油路、通光纜、通有線、通公交以及五項基礎設施和“三起來”工程全覆蓋。
第二是集中供暖投入進一步加大。2010年黑山集中供熱廠、石龍集中供熱廠實現了當年開工、當年完成、當年投入使用,集中供暖總面積達579萬平方米,拆除了43座分散小鍋爐房,使城區2萬戶居民實現了集中供暖,居民普遍反映冬季室內溫度比往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實施集中供暖不僅可以使分散小鍋爐房的土地騰退出來進行合理開發利用,而且可以有效減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空氣質量。
第三實現天然氣與市區同網同價。2004年由區政府引進北京華油聯合燃氣開發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區市政市容委受區政府委托與北京華油聯合燃氣開發有限公司簽訂了門頭溝區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與開發協議書,為門城地區用戶提供管道天然氣,合作期限30年(以前由于條件限制,一直采用臨時天然氣壓縮撬裝供應站供應方)。目前,我區的天然氣輸配管網已建成46公里,天然氣居民用戶2.7萬戶、公服用戶26家、工業用戶4家。2011年4月完成華油燃氣與市燃氣集團的大線對接,4月27日正式通氣,實現了與北京城區同網同價,每立方天然氣價格由2.55元降為2.05元,真正做到了惠及百姓。
第四是城市夜景照明效果顯著。我區夜景照明設施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路燈,另一部分是景觀設施。路燈改造是從2010年開始的,更換了石龍西路、西北環線等13條主要大街路燈2400基,新更換的路燈全部為金屬鹵燈,在同等照度下,比原來的高壓鈉燈節能約20—30%。夜間景觀設施建設自2008年開始,截止目前,共實施辦公樓、住宅樓、過街天橋等夜景照明工程102處。因為LED光源節能、壽命又長,而且綠色環保,能夠有效避免造成光污染。所以,夜景照明設施的光源以LED燈飾為主,泛光燈為輔,既提升了我區夜間景觀建設水平,又達到了節能環保的目的。
記者:新城面貌的全面改觀,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要求城市管理水平精細化,在2011年開展的全市精細化管理工作中,門頭溝區的經驗與做法是什么?
張主任:根據北京市委十屆八次全會精神,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加強城市管理精細化要求,門頭溝區積極開展了“精細管理美化市容”活動和城鄉環境整治百日行動,確定了無縫隙、精細化、全面覆蓋的工作原則;并推行管理、巡查、執法、考核、監督、宣傳六位一體工作模式;對門城地區55個居住小區全部開展垃圾分類,實現了垃圾分類在城區的全覆蓋;使門頭溝區的市容環境衛生管理工作實現了長效化、制度化和標準化。城鄉環境面貌顯著改善,環境優勢日益突現,為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區創建工作創造了有利條件。
第一是健全組織機構,完善管理網絡。一方面,組建了門頭溝區“精細管理美化市容”工作協調小組,常務副區長擔任組長,相關副區長擔任副組長,相關部門和各鎮、辦事處為成員單位,并在區城鄉環境辦設立辦公室。主管副區長與各鎮辦簽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責任書”,要求各鎮、辦事處主要領導對環境建設工作每月組織檢查不少于一次,主管領導檢查不少于兩次,重大工作親自部署,重點問題親自研究,棘手問題親自解決,關鍵時刻親自指揮。另一方面,區財政出資,各鎮、辦事處配備20名巡視保潔員,成立日常巡查小組,實行“包片”、“包村”、“包社區”巡視保潔,最終通過各鎮、辦事處日常保潔員、巡視小組、綜合執法隊,實行無縫隙管理,全面覆蓋,形成保潔、檢查、執法為一體的環境管理網絡。通過建立動態臺帳,確保村邊溝渠、國道沿線、景區周邊、主要道路兩側山坡、林地、新建綠地等地方達到“七無、三美”,即無白色污染、無環境死角、無垃圾渣土、無非法經營、無違法建設、無亂堆亂放、無違規廣告;做到綠化美、環境美、形象美,徹底解決環境死角與盲區。
第二,推行“六位一體”管理模式,落實基層環境管理責任。“六位一體”管理模式,即:管理、巡查、執法、考核、監督、宣傳六位一體。對環衛、公路、水務、園林綠化等專業作業單位責任區進行劃分,細化城管、工商、商務、公安、住建委等職能部門市容環境管理職責。同時,對部門管理責任進行了修改完善,理順專業作業單位與屬地政府間責任,充分整合鎮辦、各相關政府職能部門和各專業作業單位,做到建管并重、重在管理,專業作業單位保潔作業到位,社會單位監督到位,執法部門檢查到位、市民環衛意識宣傳到位。有效解決市容環境管理中的痼疾頑癥、“盲區”及推諉扯皮等問題。
同時,進一步完善鎮辦、村居、保潔員三級管理網絡,相繼制定了《門頭溝區街巷胡同環境衛生管理責任標準》、《門頭溝區鎮辦保潔員作業標準》,從職責分工、作業標準等方面,對環境衛生工作的各個細節和環節進行規范,完善鎮辦職責,對村居干部管理職責和保潔員作業標準等做出明確要求。建立了以鎮辦為責任主體、村居為實施主體、相關部門為考核主體的“三級聯動管理機制”,將各鎮辦開展環境衛生整治行動進行量化管理,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評。在2010年10個居住小區開展垃圾分類的基礎上,2011年又對門城地區55個居住小區全部開展垃圾分類,實現了垃圾分類在城區的全覆蓋。實施垃圾“日產日清、密閉運輸、全天保潔”制度,全面推進垃圾處理“村收集、鎮運輸、區消納”的開展,進一步實行精細化管理,明確責任,做到街巷、社區、公廁責任到人,大到路面、河道、人行道,小到樹坑、墻角、水篦子,全部保潔到位。
實現跨越式發展建設綠色京西
記者:門頭溝區的“十二五”開了個好頭,未來五年將是門頭溝區發展的關鍵五年,請談談“十二五”時期發展思路?
張主任:未來五年,門頭溝區將全力推進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打造山區百里畫廊,推動山區全域景區化建設。作為首都生態涵養發展區,也是對首都生態環境影響最直接的重點區域之一,“十二五”門頭溝區將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設綠色、富裕、和諧、文明的現代化生態新區;努力打造首都綠色生態屏障。作為區市政市容委,又好又快完成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是我們的責任。為此,門頭溝區市政市容委制定了《門頭溝十二五城市道路交通基礎設施發展規劃》、《門頭溝區十二五時期燃氣發展建設規劃》等五個專業規劃,規劃的確定為建設指明了方向。具體可以分為五個方面的重點工作:
第一是加強城市道路建設,提高地區路網密度和與市區的通達性。規劃新建或改建濱河路南延、長安街西延、阜石路西延等7條城市主干路,總里程18.51公里;規劃新建或改建九龍路、黑山大街北延等13條城市次干路,總里程45.73公里。雨污水、供電、電信等各種管線將隨城市道路建設同步實施。繼續實施小市政道路、污水、橋梁、路燈照明等。
第二是加大燃氣規劃的制定與實施力度,提高全區氣化率水平。燃氣規劃將建成三級壓力輸配系統,包括:西六環路天然氣管線工程、雙峪環島調壓站工程等6項工程。繼續實施天然氣入戶和送氣下鄉工程。新城、重點鎮居民生活用氣比例達到80%,一般鄉鎮居民生活用氣比例爭取達到50%。積極發展冷熱電聯供、煤改氣置換等工程,使燃氣利用水平躍上新高度,到“十二五”末期,全區年實現天然氣消費量達到1.5億立方米。
第三是加強聯片供暖工作,改善新城的大氣環境質量。繼續完善四座供熱廠設施及管線建設,完成城子燃氣集中供熱工程、濱河供熱廠改造工程、濱河路熱力管線工程等6項工程建設,城區內全部取消小型分散燃煤鍋爐,污染物達標排放,清潔能源及可再生能源供熱面積占總供熱面積的比例達到50%以上。
第四是加強環境建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新建魯家山垃圾焚燒發電廠、餐廚垃圾處理廠,提高垃圾處理能力。實施京浪島公園周邊環境綜合整治、夜景照明工程等環境建設項目。持續對108國道、109國道、城區主干道等道路兩側的環境進行整飭完善,切實抓好磁懸浮S1線門頭溝區內的6座車站周邊和長約6公里的運行線路兩側各100米的視野范圍環境進行整治,加強城區街面和市政設施的保潔,清除城區街道的垃圾污染和衛生死角。加強居住小區和城鄉結合部的環境建設。把采空棚戶區改造作為從根本上改善城鄉結合部地區的重要手段,高標準設計完成好棚戶區改造后的居住環境建設,設置具有紀念意義的標志性雕塑或紀念物,打造一流的居住環境。在農村地區,加大“拆違建、退圍墻、修巷道、建兩場(休閑廣場、便民市場)和治四堆(垃圾堆、糞堆、柴草堆、廢舊物品堆)、多植樹等環境綜合整治力度。
第五是推進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設,實施網格化管理。投資建設市政應急指揮中心,依托統一的城市管理以及數字化的平臺,將城市管理轄區按照一定的標準劃分成為單元網格。通過加強對單元網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及時處理單元網格內發生的城市管理突發事件,加強政府對城市的管理能力和處理速度,將問題解決在居民投訴之前。
記者:謝謝張主任。
(責任編輯:黃荔)
鏈接
2012年門頭溝區市政市容委工作計劃
2012年擬實施市區兩級重點工程67項,其中市級重點工程11項,區級重點工程56項。11項市級重點工程門頭溝的主要任務是配合市有關部門做好項目規劃、拆遷及相關服務保障工作。56項區級重點工程主要包括:道路工程22項,基礎設施工程6項,社會事業1項,保障性住房工程2項,為民辦實事工程3項,社會建設任務1項,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任務1項,重點推進項目17項,政府其他重點工作3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