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物流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環境下,日益凸顯出其重要地位和作用。長期以來,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大都是以資源的大量消耗為代價,成本高、贏利少,相當多的中小企業還沒有足夠地認識到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沒有認識到加強物流成本管理是中小企業提升競爭能力的有效手段,這嚴重影響著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和國民經濟水平的提高。
一、物流成本及物流成本管理概念概說
物流成本是指從原材料采購開始到商品送達客戶終端為止的整個流通環節過程中所發生的人力、物力、財力等各種物流費用的總和。美國物流管理協會按照日本《物流成本計算統一標準》中的按功能劃分方式來劃分物流成本,分為倉儲作業成本、存貨成本、運輸成本、管理成本四類。物流成本管理就是對物流相關費用進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的管理過程,其目的是運用成本管理的方法手段來進行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二、中小企業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企業對物流成本定義模糊不清。認為是第三方物流企業產生的相關成本費用,這種片面的認識直接影響了物流成本的有效管理,物流運作中非效率活動和物流成本間很難做出橫向和縱向比較,
2.物流效率低下。各個流通環節缺乏有效的溝通與協調,只有將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三者有效協調統一,才能達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企業的信息化、標準化程度不高除了導致物流成本過高外,還會帶來人力、效率、時間等方面的損失。
3.企業對物流成本沒有分列記賬。物流在企業財務會計制度中沒有單獨的會計科目,一般是將企業所有的成本都列在費用一欄中,因此很難對企業發生的各種物流費用作出明確、全面的計算分析與比較。
4.物流費用的核算問題。不能從外部把握企業實際的物流成本。物流費用的核算不全面,僅僅核算的是企業對外部物流公司支付的運輸費或向倉庫支付的商品保管費等傳統的物流費用,而對于企業內與物流中心相關的人員經費、固定資產折舊費、有關稅費等沒列入物流成本的核算范圍,這樣,企業難以從整體上正確把握物流成本的真實數據。
5.物流成本的可比性不高。由于各個企業對物流成本的計算和控制是分散進行的,也就是說各企業對物流成本的認識和理解沒有統一的標準,計算的口徑和方法也不一致,所以各企業之間在物流成本方面無法進行橫向的分析和比較,也無法得出產業平均物流成本值,中小企業要想建立物流成本的比較優勢是不容易的。
6.違反“效益遞反”規律。企業在對物流成本進行控制管理中應遵循“效益遞反”規律。物流成本是以物流活動過程中的全體項目或因素為對象,它是企業唯一的、基本的、共同的管理數據。各項目或各數據之間是相互聯系的,存在著此消彼長的關系,一些數據的增加可能會引起另一數據的減少。此外,對物流成本的控制不能忽視 “乘數效應”,也就是說物流成本的消減和控制具有乘數效果,有的企業對此還不了解,還沒有充分應用該效應來改進物流成本的管理。
三、中小企業物流成本管理改進策略
1.根據物流市場需求,創新并完善物流成本管理機制。(1)加強物資采購內部管理制度的建設,建立并完善物資采購成本控制體系。平時注重對采購人員業務素質及職業道德方面的培訓,隨著物資采購計劃的執行情況,適時采用科學的采購技術和策略,比如可將直接采購和間接采購相結合、分散采購和集中采購相結合、現貨合同采購和期貨采購相結合等,從而達到降低各項采購費用的目的。
(2)創建人才激勵機制。兼顧責權利的和諧統一,將物流成本的管理績效與員工利益掛起鉤來,對職工強化物流成本意識,對于有突出貢獻的職工要給以物質和精神上的獎勵。比如可在其職稱評定、工資福利、職務晉升、住房公積等方面予以一定的政策傾斜。
(3)構筑有效的物流成本組織管理體系。推行全面物流成本管理戰略,在單位內部形成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全環節共同參與成本管理的良好氛圍。無論企業管理層還是普通員工都有強烈的物流成本意識,全員上下都積極參與到物流成本管理中來。
(4)樹立系統化的綜合成本控制理念。現代高效的物流系統能夠很好地把系統內部各項功能要素和外部環境的戰略伙伴有機的結合起來,形成快速反應機制,企業應認真研究分析物流系統中各個環節的成本控制,并對各項物流活動進行優化組合,立足總成本,努力使各項物流成本最小化,逐步提高物流成本系統的整體效率。
2.加強物流成本核算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成本績效考核制度。 企業要建立科學合理的物流成本核算體系,采用專門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按照物流運營活動中成本計算對象設定成本項目,據此匯集和分配物流活動中發生的費用,最后得出每個成本計算對象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其中物流活動中發生的費用要區別于其他費用,對其進行單獨核算 ,明確其核算的內容和核算方法,使物流成本管理與財務會計在系統上有機的聯系起來。與此同時,在對物流成本管理績效進行考核時,按照“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應當以物流活動為基礎將相關費用分配到需要消耗一定資源的活動中去,而不是按照部門進行分解。這樣以活動為基礎的成本核算制度,就能使企業物流績效得到準確而恰當的評價。
3.運用各種渠道全方位降低物流成本。(1)制定合理化的物流活動方案降低物流成本。設立合理化的物流活動方案就是指在物流運營過程中,合理安排物流活動和物流設施,以盡可能最小化的物流成本高質量、高效率的完成整個物流活動。當然,要設計一個最優方案,需要廣博的知識及廣泛的調查,周密思考,全面審視,不能單純地強調某一個環節的合理、有效、節省成本,而是要從企業經營的全局考慮。
(2)通過加快物流速度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可以縮短物流周期,減少資金占用,降低儲存費用,從而降低物流成本。據調查,西方發達國家制造企業的物流速度平均16~18次/年,而我國的生產企業平均每年還不到2次,這說明同樣生產一種產品,我們國家的物流成本是發達國家的8~9倍。可見,加快物流速度對于降低物流成本具有多么重要的現實意義。海爾公司提出的”零運營成本”,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3)優化流通全過程降低物流成本。對于一個中小企業來說,控制和管理物流成本不僅僅追求本企業物流的效率化,而應該從整個供應鏈角度出發,全面考慮從產品制成到送達最終客戶的整個運營過程中的物流成本效率化,某個物流設施的投資與興建要視整個流通渠道的情況來定。雖然從本企業來角度來說,這些投資增加了物流成本,但從整個流通過程來看,卻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益。
(4)推廣現代物流信息技術降低物流成本。企業應積極推進應用物流信息化技術,不斷完善物流經營戰略系統,不僅能使企業采購的數量、價格、意向等信息通過互聯網傳輸給企業并帶來經濟效益,而且還能夠使物流業務的處理變得更加準確、迅速。為此,中小企業可推行企業資源計劃技術(ERP)、供應鏈管理技術(SCM)、電子自動訂貨技術等,這些技術的運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物流領域的信息化技術水平,也更好的促進了物流成本的管理。
(5)優化物流服務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對客戶的物流服務水平是企業確保長期收益的重要手段。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提高客戶服務水平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企業應當樹立客戶至上的物流理念,充分考慮客戶的產業特征和商品特性,與客戶充分協調,可采用利潤共享等方式,與關鍵客戶建立戰略伙伴關系以加快市場反應速度使其服務能力與客戶需求相匹配,確保物流服務與物流成本的最佳結合。這樣既確保了物流服務質量,又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
(6)通過合并策略降低物流成本。合并策略包含兩個層次,一是方法上的合并,二是共同配送。方法上的合并是指企業在安排車輛運輸時,充分利用車輛的容積和載重量,做到滿裝滿載。例如體積大重量小的貨物和體積小重量大的貨物搭配裝載,就可以既滿足載重方面的要求,又充分利用了車輛的容積。共同配送是一種產權層次上的共享,也稱之為集中配送。這是幾個企業聯合小量為大量、共同利用一切物流設施的配送方式,在較大的區域內協調動作,共同對某一個或幾個客戶提供系列化配送服務。
總之,加強物流成本管理目前已經成為很多中小企業提高核心競爭能力的有效手段,物流成本管理水平的高與低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中小企業應充分認識到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建立全方位的物流系統平臺,立足物流活動全過程,進行系統化管理和控制,多方聯動,不斷提升水平,只有這樣企業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作者單位:商丘職業技術學院成教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