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星丁導讀
我們生活在大自然母親的懷抱中,卻用劍刺痛了她。環境的惡化,人類良知的淡漠,讓我們痛心反思。請拿起手中的筆,喚醒人們沉睡的良知吧。自然環境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你知道我們生活的環境正在發生著哪些變化嗎?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閱讀空間】
保護善良
□星 竹
一百年前,人們在亞馬孫河兩岸砍伐樹木時,發現一種奇怪的現象:在電鋸的轟鳴聲中,幾乎所有的動物都逃離了,唯有一種叫做樹虎的動物沒有走。據記載,樹虎是非常怕人的。工人們深感奇怪,不明白樹虎為什么不走。
他們找來動物學家桑普。他的話讓工人們吃驚,他說一定有一只樹虎被樹膠粘在了樹上,所以其他的樹虎才不走。
大家仔細搜尋,果然發現一棵樹的樹干上有一只樹虎。原來,一千只樹虎里,總會有一只被粘在樹上,從此再也不能動彈。讓人感動的是,一動不動的樹虎在樹上仍然可以存活很多年。因為周圍的樹虎都會輪番喂它。工人們聽了如此說法被深深地感動了,他們將粘著樹虎的那棵樹移到森林深處。于是,所有的樹虎也都跟著遷移了。
但多少年后,樹虎還是滅絕了。因為它的毛皮非常昂貴。于是,有人先將一只樹虎用膠粘住,其他樹虎便相繼跟來,尋食喂養這只不能走動的樹虎。善良使它們落入了獵人的圈套,被貪婪者一網打盡。
一只北極鼠,被獵人的夾子夾住后腿,夾子又被纏繞到樹上,除了等死,北極鼠別無選擇。但它沒死,直到一年后,它的后腿脫落,一瘸一拐地逃生了。而這一年中,總會有幾只母鼠來喂養它。于是,人類又利用北極鼠的善良,將北極鼠捕獲。慢慢地,北極鼠也滅絕了。
動物的善良與奉獻精神,讓人類感動;而人類的殘忍,卻讓人類自己膽寒。據世界動物組織調查表明,許多動物,如此善良,如此獻身的精神,正是它們繁衍的需要。這種善良與獻身,是它們能代代相傳、永遠生存下去的基礎。世上沒有任何天敵能戰勝善良,只有人類做著滅絕善良的事。
所以人類要討論的問題,并不是殺生不殺生的問題,而是滅絕還是保護善良的問題。
(選自藍版《良友》2005年1月,有改動)
哈星丁賞析
作者在文中列舉了兩個人類利用動物的善良而致使動物滅絕的事例,隨著一個個事例的展開,動物的善良愈顯偉大,可與之相反的卻是人類良知的逐漸泯滅。動物的善良與奉獻本應是人類學習的良好品質,可人類卻利用它來滿足自己的貪欲。文章末尾,作者提出人類要討論滅絕還是保護善良的問題,直叩人類靈魂的深處。
【寫作指津】
“變”中思考
動物的滅絕是自然環境遭到破壞和人類良知淡漠的一個佐證。在《保護善良》一文中,作者為我們講述了樹虎、北極鼠相互救助的感人事例,同時剖析了這兩種動物滅絕的原因,最后引發讀者對保護善良的思考。那么,如何才能寫好此類作文呢?
一、慧眼觀察,選材多樣化。只要是細心的同學,一定能從身邊微小的事物中感受到自然環境的變化。其實,自然環境的惡化表現在許多方面:水資源污染,土地沙漠化,馬路上塵土飛揚,空氣質量越來越差,氣候惡劣等等。這些,你是否都觀察到了呢?只要不固守自己的思維,大家的選材一定會更具多樣性。
二、凸顯變化,揭露現象本質。自然環境的惡化并不是一天兩天造成的,在你看到某一處自然環境存在問題時,相信它原來并不是這樣的。這時,我們可以走訪周圍的人,聽他們來講述一下身邊自然環境的變化。在調查與觀察中,我們可以旗幟鮮明地對“過去”與“現在”進行對比,在對比中凸顯變化,揭示原因。
三、引發思考,喚醒環保意識。對自然環境的思考,是環保類作文的靈魂。我們的觀點、我們的呼吁可能會引發更多讀者的思考與行動。讓我們用心去思考,去喚醒人類的良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