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么愛上彈古箏的呢?那還得從一次音樂會說起。
五年前的一個晚上,媽媽帶我去看演出。節目單中的一個古箏獨奏的節目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古箏是什么模樣的呀?當帷幕徐徐拉開時,我看見舞臺上放著一個條案似的東西。隨著演奏者的手指在琴上彈撥,美妙的樂聲也如泉水叮咚一般流淌出來,我陶醉了。音樂會結束后,我拉著媽媽走到后臺。只見后臺擺放著十架這樣的大怪物,它們渾身棕黑,約一米長,在中間凹進去的地方系著20來根琴弦。媽媽說:“這就是古箏,是中國的民族樂器,有兩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呢!”我十分羨慕,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學會彈古箏。
于是,我整天纏著媽媽買古箏。后來,媽媽終于買回了一架古箏,我別提有多高興了。從此,白天我在老師家認真學習古箏;晚上,我在自己家刻苦練習。有時連續練習三個小時,手臂都酸得抬不起了,但我對古箏的濃厚興趣使我忘記了酸痛。經過六個嚴寒酷暑,我終于彈熟了許多曲子。
這些曲子中,我最喜歡《戰臺風》這首曲子。它是王昌元的力作,氣勢磅礴,節奏明快。彈著這首曲子,我仿佛看見了這樣一幅畫面:碼頭上,工人們正在搬運貨物。突然,刮起了大風,海面波濤洶涌,臺風來了!工人們快速與狂風展開搏斗,奮力保護國家財產。臺風過后,貨物一樣不少,工人們終于松了一口氣,欣慰地笑了。彈著彈著,我不禁為工人們維護集體利益的精神所感動!
《山丹丹花開紅艷艷》是一首陜北民歌,也是我喜歡的曲子之一。它描述了解放軍來到陜北時,山上的鮮花盛開,紅艷艷一片,表達了陜北人民對黨的熱愛。這首曲子先是舒展后變為歡快,我覺得自己仿佛在和陜北同胞們一起載歌載舞,歡迎解放軍的到來……
古箏,其吟似歌唱,其敘如故事,其訴像哭泣,其泄成瀑布。它滋潤我的情懷,激勵我的斗志。我為會彈古箏而自豪,我愛彈古箏!
點評
這篇作文一改傳統寫樂器作文的習慣,不是重點寫學習樂器的過程來體現學習的艱辛和困難,而是先詳寫愛上古箏的緣由,后將學習古箏的經過一筆帶過,然后又詳寫了最愛彈的曲目。這體現了小作者在詳略安排上的獨到之處。小作者詳寫自己的好奇心,是為了讓讀者了解一些關于古箏的知識。小作者詳寫最愛彈的曲目,一方面是這些曲目大多體現了古代民族文化藝術的精髓,使文章立意更高;另一方面對曲目的熟悉,本身也隱藏著自己學習曲目的專注與投入。
【佳段采擷】
“龍咯里咯龍咯龍,里咯龍咯里咯龍……”東北大秧歌的鑼鼓、二胡一響,嗬,廣場上就沸騰了!人們就像彈簧一樣,聚攏起來,中老年人紛紛拿起手絹、扇子,跟著鑼鼓點舞動著,扭起來。看似“笨拙”的老爺爺、老奶奶來了精神,舞動輕巧,左擺右扭,不時地換個花樣,手中的扇子、手絹也賦予了生命,一個個不同的造型,一片片歡快的氣氛感染著在場的每一個人。頑童們也扭擺腰腿湊熱鬧,躍躍欲試,加入了扭秧歌的隊伍。大人們不時笑彎了腰。扭秧歌的隊伍逐漸一圈圈擴大著,擴大著……
——《東北大秧歌》
笛聲有時候似一陣春風拂過綠茵茵的草地;笛聲有時候歡快活潑,像幾只畫眉在枝頭婉轉歌唱;有時候激情澎湃,仿佛疾風暴雨,電閃雷鳴。
——高爾基《小仙女與青年牧人》
她喜歡聽隊長吹簫。月色蒙蒙,低沉的樂聲像云朵一樣,彌漫在她的發際,撩起她無法對人說的心事。她低聲應和著:“阿里郎……阿里郎……”一行淚水奪眶而出。月亮升高了,月不再為簫伴奏了,簫聲漸漸消失,她的心如洗過一般忽然就敞亮起來。
——張抗抗《非紅》
【新題搶先送】
學習之余,你還有什么興趣和愛好?請你拿起筆,以“我的樂趣”為題,把你對藝術的觀察和感悟都寫下來吧。